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四、股份资本与股息 五、土地所有权与地租,商业部门、银行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创不创造剩余价值? 为什么投资商业和银行的资本家能赚到钱?,思考?,社会财富是由生产性部门(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一般不创造新的产品,因此,也就不能创造剩余价值那这些部门的收入从何而来?,非生产性部门的资本家和劳动者的收入只能是从产业部门所创造的财富中转移或分配过来的从财富的构成W=c+v+m来看,产业资本家只会有条件地转让一部分剩余价值,而不会将成本(C+V)转让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保管、包装、运输业、矿业等生产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家从事产业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即为产业利润 本章第一节所讲的剩余价值及利润、平均利润是指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式产业利润 产业利润(包括工业利润、农业利润等)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实质上则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以产业利润的形式随着资本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还会随着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多种资本的参与,采取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等多种分配形式。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投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 商业资本家——掌握商业资本的资本家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但不再是产业资本的构成部分,而是独立化的职能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二)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投资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2、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商品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产业资本家将商品按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但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 商业资本家再按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承担了本来由产业资本家承担的商品销售职能;同时,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可以为产业资本家节省流通费用,这些费用投入生产,还可以为它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家不能独吞全部的剩余价值,而必须让一部分利给商业资本家例:假定社会资本的产业资本是720c+180v=900,剩余价值率为100%,商业资本家为了销售商品在流通领域内垫支了商业资本100,请计算产业资本家将该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的价格解:m=m’ ×v=100%×180=180; W=c+v+m=720+180+180=1080; 产业利润=900×18%=162; 商业利润=100×18%=18; 产业资本家卖给商业资本家的价格=生产成本+产业利润=900+162=1062 商业资本家卖给消费者的价格=进价+商业利润 =1062+18=1080,4、商业利润的特点。
1)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与工业、银行业等部门竞争的结果) (2)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过来的剩余价值,体现的是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二、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家——掌握借贷资本的资本家食利者——专门靠吃利息为生的人),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态,具有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商品资本,即资本商品,转让的是使用价值,职能资本家利用它可以获得利润; 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借贷资本家凭借所有权可以获得利息,使用权归职能资本家; 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似乎不经过任何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货币本身就可以产生出更多的货币来,成为一种最具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二)借贷资本的形成,1、来源——产业资本循环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未到更新期的固定资本折旧基金; 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后不用立即购买而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用于积累但尚未投资的积累基金固定资本提前更新需借入资本; 商品尚未卖出就补充原材料、支付工资需借入资本; 生产规模需要扩大但自己积累不足需借入资本。
(与来源一一对应),2、需求——一些职能资本家自有资本不足,需要借入资本,3、借贷关系出现的结果,——资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 职能资本家因借款而拥有了借贷资本的使用权,但却没有所有权,其目的是获取利润; 借贷资本家因贷出款项而放弃了资本的使用权,但却保留有所有权,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息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家的资本,所以必须付给借贷资本家报酬——利息1、利息——职能资本家因借入货币资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报酬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货币资本取得平均利润后,一方面要付给借贷资本家报酬,另一方面自己也要赚钱,因此,职能资本家把取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即:,货币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给借贷资本家的报酬,职能资本家所有,,,,(三)利息和利息率,2、利息的特点,(1)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量小于平均利润量) (2)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3、利息率,借贷资本家获得多少利息,是按事先确定的利息率进行计算的 (1)利息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即:,年利(年利率)1厘=1%,月利(月利率)1厘=1‰。
2)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利息率不能等于更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意味着职能资本家把全部的平均利润都交给了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肯定不愿意; 利息率不能等于零,否则意味着不用交利息,借贷资本家得不到利息就不会发放贷款3)影响利息率的因素,平均利润率水平; 一般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提高,利息率也提高;平均利润率降低,利息率也会降低 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供大于求,有利于借入方,利息率下降; 供不应求,有利于贷出方,利息率上升 政府政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率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力杠杆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借贷活动的频繁程度、业务量、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需要专门的机构来从事这项中介活动,银行应运而生1、银行,——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 银行的业务主要有: (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2)资产业务(发放贷款); (3)中间业务(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货币的保管与兑换、结算与支付等)2、银行资本,银行资本是投在银行业,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银行资本的构成: 银行家的自有资本 通过各种方式吸收进来的各种货币资本——借入资本(主要营业资本)。
现代银行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形态的货币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专业化3、银行利润,(1)定义: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所获得的利润叫银行利润 (2)形成:它是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的业务费,加上各种服务费用后形成的 职能资本家用银行的贷款作为资本从事生产或商业活动,它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付给银行资本家,成为银行利润4、银行利润的特点,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产业、商业部门竞争的结果)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 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着银行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四、股份资本与股息,(一)股份公司与股份资本 (1)股份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的许多单个资本联合经营的企业 (2)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众多单个资本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形式就是股份资本二)股票与股息,1、股票——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份持有人(股东)所持股份数额及获取股份收入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资本所有权的凭证,是股份资本分配收益的权利证书,是一种有价证券2、股票特点,第一,不返还性。
股东认购股票后,不能退股索回本金 第二,可流通性股票可以转让、抵押和买卖 第三,风险性股东凭股票可按规定分得股息,也必须承担债务风险3、股息,股息是股票持有人凭股票从股份公司的盈利(剩余价值)中获得的收入,是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按股分配的形式,实质上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形式 股息一般高于利息,许多股票购买者购买股票,其目的不是为了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为了获得股息4、股票价格(股票行市),股票价格——股息的资本化;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股票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它相当于一笔货币资本,把它存入银行后每年所得的利息等于凭股票所得的股息 即: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在我们国家,土地归谁所有? 开发商征地为什么要交钱? 为什么郊区的地价比市中心的地价低、好地比差地的地价高? 猜猜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如何?,社会主义中国——土地实行国家所有制(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 资本主义国家——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土地所有者(地主)私有) 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五、土地所有权与地租,(一)资本主义地租及其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归土地所有者——地主,但他们一般不经营农业生产,而是将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和使用。
农业资本:农业资本家投在农业部门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投资进行生产,与投资工业一样,至少要获得平均利润,否则他就不会向农业投资;而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又必须获得地租,否则他宁愿让土地荒芜 于是,农业资本家从农业工人那里获得的剩余价值必须大于平均利润,这样他才可以在自己获得平均利润(即农业利润)外,还有一部分余下的剩余价值以地租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资本主义地租: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农业资本家投入农业资本,得到的是平均利润——农业利润; 土地所有者拥有的是土地,出租土地后得到的是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实质上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基本形式1、绝对地租,(1)定义——由于土地私有,租种任何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 (2)来源——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3)形成条件——农业部门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社会平均)的有机构成4)形成原因——土地私有(所有权的垄断),在工业中,部门间的竞争使得利润被平均化以后,资本家只能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 农业则不同,由于土地私有,阻碍了利润平均化过程,使农产品可以按价值出售,从而使农业部门长期稳定地存在超额利润,并且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 =(400+200)/2000=30% W=c+v+m; 生产价格=c+v+平均利润,c/v低,在m’相同的情况下,获得的剩余价值多,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两者的差额——农产品的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构成绝对地租补充说明:,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再低于甚至超过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但只要存在土地私有,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只不过以垄断地租的形式存在——市场价格(即垄断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往由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经营的情况已经逐渐改变,主要经营方式已变为土地所有者直接从事农业经营,因此无需缴纳绝对地租2、级差地租,(1)定义——是租种较优的土地需要多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