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离散LTILTI因果系统的充要条件是:当因果系统的充要条件是:当k<0k0, f(k)=(k) =0,故可将(k)的作用等效为系统响应的初始值 ,等效初值为h(0)、、h(n-1),h(k)形式与零输入响应形式相同(方程 右边不含f(k)的移序序列)即有: (3)传输算子法: A=1 由迭代法 同理: 理解一: 由时不变性: 理解二: 其它形式: 因果系统: 2、高阶系统:递推法、等效初值法、传输算子法 解: 例1:求单位序列响应h(k),已知描述因果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递推求初值: 代入通解求待定系数: 用等效初值法求单位序列响应 [二阶系统,等效初值h(0)和h(1)] 例2:已知描述因果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用递推法和等效初值法求单位序列响应 解:递推法 由 得 等效初值法: 通解: 代入初始条件: 传输算子: 例3:求系统单位序列响应h(k),已知描述因果系统的传输 算子为 解: 求h(k) 将H(E)展开成最简单形式,如: 也可以用传输算子法 用等效初值法 方法二: 方法三: 7-6 离散系统时域卷积和分析法 一、离散时间信号时域分解 右序列: 例: 三、卷积和的性质三、卷积和的性质 1.交换律: 2. 2. 分配律:分配律: 3. 3. 结合律:结合律: 4、延时性: 若: 有: 二、卷积和定义 两个离散时间信号f1(k)和f2(k),卷积和运算定义为: 四、卷积和的几何意义四、卷积和的几何意义 例:例:卷积和卷积和y(k)=f(k)*h(k)y(k)=f(k)*h(k) y(k)长度为N1+N2-1 五、常用信号的卷积和五、常用信号的卷积和 2、f(k)与单位阶跃序列卷积 1、f(k)与单位序列信号卷积 3、akU(k)与U(k)卷积 4、akU(k)与akU(K)卷积: 其余为零。
其余为零 5. 证明延时性: 若: 有: 证: 六、卷积和的计算六、卷积和的计算 1.利用定义计算 2. 2. 利用常用信号卷积与有关性质计算利用常用信号卷积与有关性质计算 3. 3. 利用图解法计算利用图解法计算 例:已知f(k)={…, 0 , 3 , 2 , 1 , 0…}, h(k)= (0.5)kU(k), 求y(k)=f(k)*h(k). 1)f(k)、h(k) f(m)、 h(m) 2) h(m) h(-m) (折叠) 3) h(k-m) (平移) 4) f(m) h(k-m) (相乘) 5) 求和计算 4. 4. 利用列表法计算利用列表法计算 利用: 例例1 1::用图解法求图示信号的卷积和用图解法求图示信号的卷积和y(k)=f(k)*h(k)y(k)=f(k)*h(k) 0.120.090.060.03 0 0.080.060.040.02 0.08 0.06 0.04 0.02 0.08 0.06 0.04 0.02 0.04 0.03 0.02 0.01 例2:利用列表法求: y(k)的第一个非零值的序号为f(k)和h(k)第一个非零值序号之和。
0000 0 0000 0 0.06 0.04 0.02 0 0.06 0.04 0.02 0 0.03 0.02 0.01 1、两序列均从0 开始排 2、找相同序号对 角线,把对角线上 的数字相加,即为 y(k)值 3、y(k)的序号为 对角线序号 4、不从0的排法: 从f(k)和h(k)第一 个非零值序号较小 的开始 5、y(k)的第一个 值的序号为f(k)和 h(k)第一个非零 值序号之和 七、离散系统卷积和分析七、离散系统卷积和分析 yf (k)=f(k)*h(k) (k) h(k) (k-m) h(k-m) f(m)(k-m) f(m)h(k-m)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激励函数与系统单位序列响应的卷积 1、系统零状态响应 (k) h(k) 由线性性和时不变性: f (k) yf (k) 例1: 解: 例2:已知系统的激励和单位响应分别为 解: 2、离散系统的卷积和分析举例 和 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例3: 解: 例4: 解: 例例5 5::图示系统。
1)求H(E)和差分方程; 2)求单位序列响应h(k); 3) 求单位阶跃响应g(k) 解: 本章要点 1、离散信号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常用离散信号特性{(k)、 U(k)、akU(k)、GN(k)、cosk、ejk等} ; 2、离散信号时域变换与运算:折叠、时移、展缩、倒相;相加、相 乘、数乘、差分和累加和; 3、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4、时域经典法:差分方程与传输算子、差分方程求解、系统自然频 率及其求解方法、全响应三种分解形式; 5、时域卷积和法: h(k)求解方法、零状态响应卷积和计算(卷积 和定义、运算规律、主要性质、计算方法) 补充:例1:求零状态响应y(k) 解: 例2: 图示两个子系统级联组成一个系统,其中 解: 分别求两个子系统和级联组成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例3: 图示两个系统,它们分别由几个子系统一个,其中 证明: 证明两个系统是等效的,并求单位序列响应 可见两个系统等效 87 , , (1)当两个系统的输入皆为U(k) 时,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2)判断两个系统是否等效 例4: 如图所示两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