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语文历年真题考点及分值分布 ........................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 ....2从专转本评卷看语文复习的若干“技巧” ..............4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考查分析 ..................6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字音、形考查分析 ..............7专转本语文字义专项分析 ...........................11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病句类型 .....................11专转本语文修辞专项分析 ...........................13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古代文化常识 .................13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现代文学 .....................16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外国作家作品 .................19专转本语文文学常识专项分析 .......................21专转本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分析 .....................21专转本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分析 .....................22专转本语文文学作品赏析专项分析 ...................2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应用文写作 ...................22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作文解析 .....................27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 .28专转本语文命题作文专项分析 .......................31江苏省专转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312语文历年真题考点及分值分布语文历年真题考点及分值分布题题型型及及分分值值::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专转本语文考试大纲之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分值、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分值考查范围目标要求文学常识10中国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部分 文学体裁及其他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所属时代和代表作;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识 记文学体裁常识文化常识10人的称谓 古代官职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 科举制度 风俗礼仪 饮食器用 音乐文娱 文史典籍 目录辞书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吸取古人智慧的 结晶及语言艺术的精华,培养审美情趣和 一定的审美能力3现代文阅读15结构层次 写作手法 修辞手段 段落赏析 中心思想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文中信息的分析、 筛选;作品结构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的分析和概括;依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 断;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 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文言文阅读15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副词 分析综合 句式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副词在文中的 含义,能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概括作者观点和态度应用文写作20一类是行政机关、团体和 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 型;另一类是个人或集体 用来处理私事型信息点的覆盖;内容的组织;语言的准确 性;格式规范;语域的恰当材料作文写 作80以材料为根本依据,由考 生提炼观点,予以评价或 讨论;或根据限定的话题, 结合材料进行作文;题目 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字数 800—1000 字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标 准。
基础等级为:符合题意,文体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 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 点正确发展等级为:深刻(透过现象深 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 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 ;有 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有个性色彩)根据上述考察内容及要求,下面这些内容是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具体要点一、 基础(1) 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认识常用汉字;(2) 准确认读、书写常用汉字,并能纠正错别字;(3) 准确使用常见词语,结合具体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4) 准确划分句子成分,正确辨识简单复句的类型,能准确使用关联词;(5) 能纠正常见的语病;(6) 了解古今语义有所不同的词语;(7)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用动法、被动用法、意动用 法、宾语前置、词性活用等;(8) 理解古今作品中的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互文、反 诘等修辞格;(9) 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具体的论证方法、论证方式、论据类型;了解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的方式、方法,记叙文的特点、抒情方式;了解诗词曲赋的特点、种类;了解小说的 三要素。
二、 文学(1)理解中国古代常见文体的特点,如近体诗、古体诗、婉约词、豪放词、元曲、文 言小说、章回体小说、笔记小说、赋等;(2)了解中国古今最重要、最为人知晓的代表作家所属的时代、文学流派、主题思想 倾向、主要文学主张、成就、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等;(3)了解中国古今最重要的笔记小说、章回体小说、文言短篇小说、拟话本小说以及4戏剧等的作品名称、作家;(4)识记并准确辨识较常见的名言名句、重要的诗词作品中的经典句子三、 阅读(1)现代文阅读:能分清文体,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根据关键词语把握一句话或 一段话的大意;把握文章结构,正确划分层次;归纳文章的中心;了解常见的写作方法2)文言文阅读:能分清文体,从总体上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关键词语把握文章中特 定的词语、句子、短语、段落的大意;正确划分层次;归纳文章中心;了解常见写法;借 助注释阅读文言材料,并能用现代汉语转述四、 写作(1)主题和题材:主题即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内容显示出来的思想要点提炼的主题 要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积极向上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能读懂所给材料,选 择题材要真实、典型、新颖2)结构: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 开头、结尾等。
文章的结构要完整、严谨3)表达方式: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描写要有的放矢,突 出特征,富于感情;抒情要感情真挚、自然和谐、丰富细腻;议论要论点准确鲜明,论据 真是典型,论证严密充分4)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从专转本评卷看语文复习的若干从专转本评卷看语文复习的若干““技巧技巧””专转本语文复习有无“技巧”?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相对固化的考试大纲,相对一致的命 题形式,相对稳定的评卷队伍,相对趋同的评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仅仅针对于 专转本且仅仅适用于专转本的“技巧”的存在几乎是必然的,或许我们叫“规律”更为恰 切,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主动去寻找、发现、利用这些“技巧” “规律” ,无疑对提高学生 的语文成绩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专转本语文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我们可 以说,那种认为“专转本语文复习费时多、见效慢,学生成绩高低与其个人语文知识的长 期积累有极大关系”的观点是带有很大片面性的,那种“泛目的性”的“无为而治”的教 学方式也是有失于简单低效的,它们使学生尤其是语文基础不理想的“偏科生”丧失了提 高其语文成绩(不是提高其语文素质)的一个“良好”机遇。
以下结合近几年的专转本评卷经验,谈一下专转本评卷对一线语文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专转本评卷的基本情况专转本考试评卷工作是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由各省市自治区招办负责 组织与管理,由省招办及承担评卷任务的高校(评分点)具体实施从近几年的情况看, 各评分点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领导组(由各省招办及评分点相关负责同志组成) 、纪检组、 学科评卷组(由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及部分中学教师组成) 、后勤保卫组等教师压力大 一是任务压力,在人工阅卷流水作业的情况下,语文知识题的任务量为每天 30 本,900 份 试卷;作文任务量为每天 15 本,450 份试卷每天工作时间为 7 小时,除去中间休息及适 应时间,常态工作时间仅为 6 小时这就意味着知识题的阅卷老师 23 秒阅一卷(每位阅卷 人员审阅一大题,每大题含 3 至 4 小题,每小题阅卷时间应为 5 至 8 秒) ,作文题的阅卷老 师 45 秒阅一卷(实际上,还应除去签名、作文分三项打分再和总分的时间,实际阅卷时间 应不足 25 秒) 二是思想压力, “严肃认真公平公正选栋梁事关民族社稷,一丝不苟任劳任 怨荐英才情系家长考生” ,应该说,参与评卷的人员一看到这幅高高悬挂的标语一想到自己5身上的担子,心里总是沉甸甸的,面对一张试卷迟迟不敢下手者大有人在,毕竟自己身边 一分定忧欢的事太多了。
熟悉评分标准后,天天的质量追踪,两天一次的作文测评更使阅 卷人员不敢掉以轻心 二、专转本评卷方式的若干特点如此的时间、如此的任务、如此的压力迫使阅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把握标准较易、 阅题速度较快、自认相对公平的评卷方式,综合阅卷人员所感,我们尝试着把这种阅卷方 式的特点概括为“四重四轻” “一欺一怕” 1、重点轻句注意答案要点的寻找,忽略具体句子的阐释甚至病句的出现实际上, 知识题的阅卷往往成了对某几个关键词的扫描2、重对轻错由于阅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 于答偏答错部分只要不是截然对立常常无暇顾及 “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 遍3、重条理轻泛谈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眉目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 人员平添一份好感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点,因而,在组织语言时不分点泛泛而谈, 实际上,这种做法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其寻找关键词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极易引 起其反感而导致失分我们常常发现,类似的答题内容不同的答题形式,分点答题明显得 分要高,甚至不切点的答案也往往因“言之成理”而得分4、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专转本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 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有别于对外公布的标准答案,有详细的得分点标示,便于阅卷 人员操作)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 失分,毫不含糊。
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 有人曾开玩笑说,写“用典化句”得分,写“以前人事例映射现实,活用古诗词”则失分 我感觉,失分的原因决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阅卷人员在快速的近于机械的 得分点扫描中此类个性化语言极易被其忽略5、 “欺软怕硬”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阅卷人往往自觉不自觉 地受前后题的得分影响,当其它题的分较高时,阅卷人判分往往慎之又慎,反之则易于草 率作文评阅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评卷时“喜欢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的心 理表现 三、对我们若干启示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影响考生专转本语文成绩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扣点”答题, 扣点就是扣纲,因此,引导学生认识考纲,理解考纲,用考纲指导教学实践应是专转本评 卷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那种“老师将考纲一贴了事,学生对考纲扫眼就罢” 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切实发挥考纲作为专转本指挥棒的作用,作为考生,我们应做到:1、分解考纲在全面研读考纲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大纲及专转本语文单元教学重点, 将考纲分解为与单元教学相对应的梯次性的语文能力训练,把考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落实 到具体的常规复习中。
在第一轮课本复习中,这种分解尤为必要,它会使考生树立全局意 识,自觉参与训练,从而加强第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切纲越早,主动性越 强,效果越好在具体三轮复习的操作中还应注意,一、二、三轮语文复习可各有侧重, 但针对考纲的能力训练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贯穿始终2、总结题型实际上,考纲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题型库,任何题型都是其基本题型的转 化组合我们只有认清题型的表现形式及其组合转化规律,才能使其做到较准确地判断题 型并进而为下一步的扣点答题奠定基础3、归纳答题要点稍微细心一点,我们就可发现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