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省灯塔市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新人教版

乐***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01MB
约33页
文档ID:118884779
辽宁省灯塔市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新人教版_第1页
1/33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B案 ) 斯大林与希特勒《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 严阵以待的莫斯科 320公里长的防坦克障碍带 250公里长的防步兵障碍带 3800个发射点 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 1945年,雅尔塔会议 1951年12月31日 夜在克里姆林宫 上空上演了一出 模仿“基督显灵” 的庆典活动:由 几十台探照灯映 照出巨大的斯大 林影像 在莫斯科大剧院 庆祝斯大林生日 的宴会上,主持 人念出了长达几 个小时的祝寿词 天才的统帅 慈父和导师 所有时代和所有 民族的天才 世界无产阶级的 领袖 全人类的救星 列宁事业的继承 者 就是今日的列宁 1953年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 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 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 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世界当代史》 这两幅漫画反映 了苏联政治经济发展 中的桎梏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压抑了 地方和企业积极 性,使经济发展 失去活力 政治上高度集权, 以党代政,破坏了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制 一、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及评说 赫鲁晓夫改革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 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 1.5%。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1949年,当苏联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钢铁和电力发 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 )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 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政治改革:批判个人崇拜及斯大林某些理论观点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 十大”上发言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 主要批判什么问题? 他对这一问题的批判有无必要? 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但结果造成了思想混乱, 其原因是什么? 另外,在政治领域,赫鲁晓夫 还批判了什么?举例说明 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 推倒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未改变:赫鲁晓夫上台不久 ,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 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 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 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 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经济改革:农业方面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平均提价幅度达到 2.3倍 •降低交售定额——取消义务交售制和拖拉 机站的实物报酬制,这两项占原农产品征购 额的84% •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把农业机械卖给集 体农庄 •扩大农业企业自主权——放宽了个人经营 副业限制 •大面积开垦荒地 •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 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

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 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在 全国各地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为什么 要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知识, 苏联什么地方适合种植玉米? 结果: 饲料粮短缺 其他粮食作物减产 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 粮食的进口 农民负担加重 经济改革:工业方面 类别 措施 管理 企业经营权 ——利用利润和奖金推动企业发展,但管理制度没有走 出斯大林模式 ——仍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状态 1964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评说赫鲁晓夫的 改革 学生活动1: 为赫鲁晓夫撰 写墓碑词 范例: 赫鲁晓夫,苏联总统 ,勇于改革,冲击模 式;猛闯冒进,无奈 退休;黑白分明,功 过参半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1894—1971) 学生活动2: 史料解读 赫鲁晓夫既是 斯大林模式的 掘墓人,但最终 还是扮演了 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的年代里 ,没有一位世界 领袖人物的成败 能像赫鲁晓夫的 成败如此急剧地 和决定性地改变 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学生活动3: 观点评述 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改革:突破口正确 经济 正确 工业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政治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冒进、瞎指挥 失误 全盘否定斯大林 个人崇拜 结果:未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矛盾突出 学生活动4: 绘制思维导图 漫画中的人存在哪些 不协调的地方? 比较弱的一半代表着什么? 比较强的一半代表着什么? 请为漫画取个名字? 一、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采用经济管理方式,调整所有制结构 戈尔巴乔夫 1985年上台 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 增长19.5%,年均增长率为3.9%而 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 增长率下降为2.6%,1990年下降2%, 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17% ——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 ,刘洪潮等主编:《苏联1985—1991 年的演变》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队购买食品排队买香肠的莫斯科居民 据1989年统计,平均每个家庭主妇每天排队的时间为1.5小时。

政治改革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下,上 述政治改革内容会对苏联政治体制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 二、苏联的解体 1.苏联解体的过程 立陶宛庆祝独立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中)宣布正在休 假的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由他本人代行总 统权力 八一九事件中,支持苏副总统亚纳耶夫的部队在俄罗斯联 邦苏维埃大厦前遇到莫斯科市民的阻挡八一九事变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外一辆坦克上的演讲八一九事变几千名示威者向亚纳耶夫军队公开反对事变 二、苏联的解体 1.苏联解体的过程 2.苏联解体的标志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 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二、苏联的解体 1.苏联解体的过程 2.苏联解体的标志 3.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苏共 垮台后,许多西方著 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多 次反思,坦率地承认 ,虽然他们十分了解 苏联体制的根本弱点 ,但他们当中几乎没 有人曾料到,一个昔 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 国苏联,会在短短的 几年内就彻底垮掉, 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 垮台的任何征兆。

二、苏联的解体 1.苏联解体的过程 2.苏联解体的标志 3.苏联解体的原因 4.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历史意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 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 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 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 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 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 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 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 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 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 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1992年) 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教训 是什么?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 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 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议 一 议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