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地缘政治经济的发展及理论幻灯片

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54.50KB
约40页
文档ID:90195829
第一节地缘政治经济的发展及理论幻灯片_第1页
1/40

第一节 地缘政治经济的发展及理论,,1、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概念,地缘政治学从出现,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是在概念上还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模糊性,,因此有必要对该领域的经常出现的概念做打制的区分和界定 这些概念主要包括两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一)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政治地理(Political Geography)是指政治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或配置,及各种不同等级的国际政治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演变1)政治地理学的建立,政治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各种具有基本空间要素的政治体制 政治地理学的空间要素:疆界、领土、重要城市、民族国家、大陆强国和海上强国等等因此一些地缘政治学家将其称为“地缘政治学”的同义语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是指各种经济因素在一国或者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或者配置,及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等 经济地理学(地缘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般可以分为国内经济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以及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等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经济(Eco-political Geography /Geopolitical Economy)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深条件下,地缘政治、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各种现象和因素之综合。

它既可以被视为一种客观的总体现象,也被认为是一种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它是地缘政治学在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的现实条件下的新发展2、地缘政治经济理论的演进,地缘政治经济理论,由于在发展的早期更多的关注政治行为中的地理因素影响,因而成为事实上的地缘政治学 一般都认为,地缘政治学发源于19世纪末的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其标志是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出版的《政治地理学》,提出国家是遵循生物规律的空间生物此后,拉采尔的信徒、瑞典地理学家鲁道夫·契伦(Rudolf Kjellen)在政治地理学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地缘政治“(Geo-politik)的概念,并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将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者一个空间来看待的科学” 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缘政治学在欧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地缘政治理论一)海权论(Theory of Sea Power),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汉(Alfred Mahan) 简介:(1840-1914),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

著作颇丰,其中以1890年的《海权对1660-1783历史之影响》、1911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著名1)海权论的主要内容,拥有漫长海岸线和深水良港的海洋国家能够通过控制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道而有效地控制海洋,从而成为世界强国2)海权的基本要素,第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第二、地形: 最好是岛国或者是半岛国家第三、国土之大小: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第四、人口数量: 海权国家不仅应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运的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应该占相当高的比例第五、国民性: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极重要 第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终对海权作长期发展3)海权国的条件,第一、海军条件: 要有海军、海上基地、海运路线(交通线)且不受他国的控制 第二:海运条件: 必须拥有庞大的商船、港口及顺畅的海上航路,并有海外商业及经济关系 第三、海外商业条件: 国民大量移民国外殖民地,并且建立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国力扩张具有极大优势4)海权论的影响,美国: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后,极受马汉的影响,致力发展海权。

除舰队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英国:对海权理论推崇备至,在1889年英国政府提出扩建海军时,马汉的理论成为最强力的辩护理由,并提出所谓的“两强标准”,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tripitz)深受马汉影响,致力与发展海军,但是德国却忽略了马汉的一项重要训诫:“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的陆军反而受经费的影响而减轻其战斗力在当代,仍然有诸多国家受马汉思想的影响,左右着它们的海防二)陆权理论,陆权理论是迄今位置最具影响的理论,先后经历了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说”以及斯巴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心脏地带说,代表人物: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 简介:(1861-1947),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副会长,主要贡献在于具有独到的对大陆与水域分布意见之卓见《历史上的地理枢纽》是其代表作心脏地带说的理论内涵,在由欧亚非大陆组成的“世界岛”中,从东欧到西伯利亚的平原地带是世界政治的心脏地带(Heart Land)。

麦金德的“三段论”: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区;谁统治心脏地区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便控制世界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地图(1904),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地图(1919),心脏地带说的影响,德国:首先实践心脏地带说的国家,豪斯浩弗依据其理论创造了“生存空间论”,怂恿希特勒扩张侵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秉承麦氏理论,发展陆权扩张思想,建立世界上最强的陆军斯大林曾且住越共侵吞中国领土2)生存空间论,代表人物:卡尔·豪斯浩弗(Karl Haushofer) 简介:(1869-1946),德国太平洋与远东问题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获得德皇的擢升为少将,德国战败后卸下戎装,执教于慕尼黑大学1924年创办《地缘政治时报》,专门讨论地缘政治问题战后成为战犯,并于1946年初自杀生存空间论的主要内容,国家有机体的生长有赖于生存空间的获取; 将世界划分为由几个大国统治的政治经济区划,而所有这些区域都将为德意志所获得; 一个国家有确定自然边界的权力(边界不确定);,卡尔·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地图,(3)边缘地带说,代表人物:尼姑拉斯·斯巴克曼(Nicholas Spykman) 简介:(1893-1943),美国人地缘政治学的先驱。

1942年出版《世界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力平衡》;1943年出版《和平地理学》(已去世,由助手付印)边缘地带说的主要内容,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居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与海洋边缘之间,是陆权与海权之间的缓冲带,因而比心脏地带更重要且世界人口和资源大多集中在边缘地带 斯巴克曼的两段论:谁能掌握世界岛的边缘地带,就可以控制欧亚大陆;谁能掌握欧亚大陆,就可以控制了世界的命运斯巴克曼的地缘政治地图,边缘地带说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务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提出“遏制战略”理论(Strategy of Containment),并据此理论辅助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制定具体部署亚洲的链岛防线及越南战争欲巩固中南半岛,将赤祸遏制在链岛防线之内美国的“重点防御”与“周线防御”,(三)空权理论,代表人物:(1)杜黑(Gen Giulio Douhet) 简介:(1869-1930),意大利人,倡导制空权的鼻祖,空中制胜论的第一人代表作品是1920-22年间的《制空权论》,在《航空科学》上撰文,宣扬自己的军事理论,积极鼓吹空权思想杜黑的主要思想,第一、大空军主义思想; 第二、空军的两大基本要素:空中交通与空中作战; 第三、提出空军的专守进攻职能。

案例:对二战中德国及日本失败的原因分析,战略上的失败 新地图击败了旧地图(麦卡托投影VS极地投影) 两面作战的危机 未能掌握制空权,代表人物:(1)米契尔(Billy Mitchell) 简介:(1878-1936),美国空权论的先驱,主要贡献是提出空军应该独立成军,最早提出以空军轰炸海军主要著作是《有翼防御》体现了其思想米契尔的主要思想,第一、空军可以摧毁海上任何船舰; 第二、未来战争可由一具有特殊地位之空军单独实施 第三、应该发展北极航线,米契尔思想的影响,第一、米氏的“以战机来摧毁战舰”的理论,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WWII)的作战形态 第二、美国采纳了米氏对北极航线重要性的呼吁,积极争取获得在北极上的主导地位3)地缘政治的新发展-地缘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学为摆脱地缘政治学特别是德国地缘政治学所造成的污点,将地缘政治改称为政治地理,并且为了避免与政府决策联系过密的嫌疑,研究领域和对象进一步微观化在国际问题领域侧重于研究国家的边界和领土、领海问题并出现了选举地理学(Electoral Geography)、政治人口学(Political Demography)等分支学科。

进入后冷战时代(Post-Cold War Era),随着全球相互依赖的加深和全球化的发展,地缘政治也开始研究经济在地缘上的分布,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形成了研究国际政治经济的新领域-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这样就出现了综合性的地缘政治经济研究,表现出新的特点战后地缘政治研究的特点,第一、理论取向加重,政策取向削弱; 第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从哪个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国际经济和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体化理论和地缘经济理论; 第三、从全球地缘政治的角度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分析; 第五、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借鉴,并运用来分析南北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