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菩萨五十二阶位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5KB
约6页
文档ID:301765292
菩萨五十二阶位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菩萨五十二阶位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那么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 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那么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 我们最熟谙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菩萨五十二阶位 1,十信仰:即信仰、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便当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崇敬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4,十回向心:即救治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对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5,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6,第五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7,第五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略说如下: 1,菩提道十信位之修证 修学十信之学子,有一劫成满,亦有乃至一万劫方得成满者此十信成满之人,谓于佛法成信不退者,始入初住位中,持续修学对比深的佛法。

十信位修学没有得志的学子,假设听闻甚深佛法,往往会心生烦扰;我见、情执严重者,当他听到善学识所讲的了义佛法和自己信受的老师所讲的法不同时,甚至会犯下诽谤正法、诽谤善学识的大恶业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正法、诽谤善学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世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面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正法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学识所讲的正法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受苦无量,难有出期所以,十信位之修证,虽说是学佛的初级阶段,也不是轻易修的! 2,十住位之修证 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 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分外重要,由于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

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所证的第八识心阿赖耶识为根基的,所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七住位的开悟,就像一道门槛,七住位开悟见道以前的持戒、念佛、行善等等修行,都是在外门收集开悟见道的福德资粮,开悟明心以后才是正式转入内门修学大乘佛法的起点所以佛子的当务之急就是求大乘见道在娑婆世界,见道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禅宗的开悟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由已亲证如来藏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 七住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会查看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会查看世界如幻由于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对付色身、来对付见闻觉知心、来对付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查看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由于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察觉: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结果的意根—— 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

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七住菩萨由于照见真如的真实、恒常不变,对照这个世界时,他同样会察觉这个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而一般众生以为世界是永恒的,一个大劫虽然分外长久,但是从这个永无生死的真心来观照的时候,这个世界依旧是分外的虚幻、分外的短暂、分外的不实在,由于它终究会坏灭 一般凡夫众生都把五蕴身当成真实的我,执著于这个五蕴的我但是当行者开悟明心——亲证真如之后,此后他以真如为我,不再以五蕴为我虽然七住菩萨以真如为我,但是这个真如、空寂、无色、无念、无受想行识,无有分别,它完全是无我性的,所以众生无始劫以来执著的这个“我”的见解就断除了——就断了我见由于我见断的起因,疑见就断了疑见断除了,各种人为施设的戒禁取见也就消释掉了七住菩萨依次断除我见、疑见、禁取见等三缚结,而进入圣道流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查看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具有无我性的;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

能作如是现前对比查看,所以七住位的无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