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刘建和 第一节第一节 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一、竞技战术概括一、竞技战术概括 (一)竞技战术的定义(一)竞技战术的定义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二)竞技战术的构成(二)竞技战术的构成 竞技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 1、战术观念、战术观念 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战术观念的形成同运动员、教练员所具有的竞赛经验、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教练员、运动员的战术观念对其进行战术思考、制定战术计划、实施战术训练等一切战术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第1页,共20页2、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指导思想 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它是基于岁战术规律认识基础之上,指导战术行动的规范或模式,明显地体现出战术运用者的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采用的战术是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取决于战术指导思想正确与否。
3、战术意识、战术意识 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战术意识强的运动员,能在复杂多变的竞赛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包括个人行动及与同伴的协同配合行动) 4、战术知识、战术知识 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战术知识是掌握和运用具体战术的基础教练员、运动员制定的战术方案是否合理,运用得是否灵活、机动和有效,往往取决于他们掌握战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5、战术形式、战术形式 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战术中的掩护、盯人、联防等形式 6、战术行动、战术行动 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第2页,共20页(三)战术的分类(三)战术的分类 1、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 可将其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和心理战术等 (1)阵形战术 指在集体性项目中以一定的阵形,使每名运动员有一个相对的位置分工,并按一定的要求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阵营形式去战胜对手的战术行动。
如球类项目中进功或防守的阵形 (2)体力分配战术 指通过体力的合理分配而谋取胜利的战术行动,在体能主导类项群中的周期耐力性项目如长跑、游泳等项目中运用较多 第3页,共20页(3)参赛目的战术 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员根据自身参赛目的的不同,比赛时分别采用创记录战术或夺标战术创记录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以打破记录或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为目标,按顺序先制定好的速度、重量及用力程度安排进行比赛 夺标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以夺取最好或较好名次为目标而采取的战术,此种战术是运动员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采用最多的战术 采用上述两种战术通常需具备以下条件:运动员已具备创记录或夺标的竞技能力水平和适宜的竞技状态;已较好地适应了比赛环境;已较为熟悉主要对手的基本情况 (4)心理战术 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对参赛对手心理上施加影响,使对手不能顺利完成其预定的战术决策和战术行动 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 可将其分为个人、小组和集体(全队)战术 (1)个人战术 指个人所完成的战术行动。
在拳击、摔跤、跆拳道、击剑及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单打比赛中,个人战术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4页,共20页(2)小组战术 一般指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中双打项目两名运动员之间协同配合完成的战术行动,以及杂其他集体性项目比赛中两三名运动员共同完成的战术行动 (3)集体(全队)战术 指赛场上同一运动队中所有运动员按统一的战术方案所进行的战术行动在集体对抗性项目中,集体战术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集体战术往往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在集体项目中,个人、小组、全队战术是紧密联在一起的个人战术的小组战术和全队战术的基础 3、按战术的攻防性分类、按战术的攻防性分类 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相持战术 (1)进攻战术 指利用掌握主动权的机会,通过个人的努力或集体的配合,向对手发动进攻所组成的战术行动 (2)防守战术 由个人、小组或集体协同配合采取的阻碍对手进攻的战术行动 (3)相持战术 指比赛中双手攻守态度相对均衡时,为争得主动、力求场上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向转化而采取的战术行动 第5页,共20页4、按战术的普适性分类、按战术的普适性分类 可分为常用战术和特殊战术。
(1)常有战术 又称基本战术、常规战术是人们在长期竞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大普适性的战术如乒乓球的发起抢功战术、篮球的人盯人防守战术、击剑的防守反击战术等2)特殊战术 指比赛中针对对手而专门制定的战术,“一次性效应”是这种战术的显著特征在争夺名次、出现权等关键性比赛中,特殊战术的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常用战术能力是衡量运动员(运动队)实力的重要指标,而能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特殊战术,并使之与常用战术能力融为一体,却是衡量教练员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6页,共20页二、运动员战术能力二、运动员战术能力 战术能力指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运动员(队)战术能力的强弱反映在其战术观念的先进性、个人战术意识及集体配合意识的强弱、战术理论知识的多少、所掌握的战术行动的质量和数量、运用战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不同竞技项目对运动员(队)战术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对运动员战术能力的要求最高 三、竞技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三、竞技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一)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 “战术”一词原本是军事术语。
运动竞赛其对抗性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对局” 、就是一种“博弈”因此,竞技战术的发源,形成以及发展,都和军事学、谋略学的影响密不可分军事学、谋略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比赛战术及战术能力产生影响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说:“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运动竞赛中,透彻地了解对手及本方的各种情况,是制胜的先决条件 第7页,共20页2、奇正、奇正 《孙子·势》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运动竞赛中,主要攻击方向(攻击点)为正,牵制方向(牵制点)为奇;老队员、老阵容为正,新队员、新阵容为奇;常用战术为正,特殊战术为奇;整体实力为正,机巧手段为奇教练员、运动员应根据双方实力及场上情况,处理好前述奇、正关系例如,当本方实力明显高于对手时,应以“正”为主,即“拼实力”,以“堂堂之阵”同对手对抗,相反,就要考虑采用机巧手段,出奇制胜 于堂堂之阵中突出骑兵,是奇正结合的最高境界中国乒乓球在多次世界大赛中巧布奇阵取胜,是运用奇正策略的经典之作。
3、攻守、攻守 功与守,是运动竞赛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格斗对抗、隔网对抗项群中,攻守问题是训练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孙子·虚实》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受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意即善于进攻的,可使对手不知道防守哪里;善于防守的,可使对手不知道进攻哪里进攻时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防守时固若金汤,针插不进这是教练员、运动员在攻守训练中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8页,共20页4、虚实、虚实 兵不厌诈、避实击虚、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等等,都是竞技战术中常用的计谋战术的灵活性也通过这些方面表现出来《孙子·虚实》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5、得失、得失 一个成熟的运动员、一支成熟的运动队、在考虑战术用时,往往首先是创造条件,不给对手任何战胜自己的机会,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捕捉任何可能战胜对手的机会 (二)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二)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 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队竞技战术的影响极大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运动员学习、掌握和运用战术的保证。
1、神经过程、神经过程 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在学习尤其是运用战术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9页,共20页2、注意、注意 运动员注意品质同其观察能力密切相连扩大注意视野、注意的高度集中及迅速转移等都是培养和加强战术意识的重要因素 3、智能、智能 运动员智能与其技术学习能力,战术理解和运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竞技技术的敏捷性、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均同运动员的智能息息相关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心理能力学习、掌握竞技战术同运动员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5、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战术意识是一种思维过程相对于人类其他思维活动、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的思维,有如下非常明显的特征 快速性现代运动竞赛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这种对抗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时间的严格要求时间就是机会、时间就是胜利”这句话在竞赛中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 逻辑性和自觉性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运动员的战术思维是一种缜密的逻辑思考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完全是一种直觉思维 操作性比赛中,运动员战术思维总是伴随着操作(操作自身或同伴或对手的身体、操作器械)行动进行的。
思维运动”与“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 情绪性运动员的战术思维总是与强烈的情绪相联系,包括增力情绪和减力情绪等 第10页,共20页(三)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三)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 1、形态学因素、形态学因素 在一些项目中,运动员形态特点对战术的采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如篮球比赛中“高中锋”战术、排球比赛中“高举高打”战术等,无一不是以运动员的高大身材为前提 2、体能与技能因素、体能与技能因素 包括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 特能在很多项目比赛中,是采用战术或实施配合的重要先决条件如“快”在球赛项目比赛战术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而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则决定着能否“快”及“快”到什么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术就是技术的有目的的运用技术风格往往决定着战术风格战术的多样性决定于技术的全面性,意即灵活多样的战术必须以运动员(队)全面的技术为坚实的基础在比赛实践中人们已观察到,明知某种战术对对手具有威胁,但因为本方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无法实现良好的战术意图这就是说,战术的采用,应充分考虑本方的技术条件 第11页,共20页第二节第二节 战术训练方法战术训练方法 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象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实战法实战法第12页,共20页。
第三节第三节 战术方案的制定战术方案的制定 战术方案的制定是赛前战术训练是基础 在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充分发挥本方各方面的优势其次要考虑抑制对方的长处,不让对方发挥其优势在集体项目中,要考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又有利于展现出最大的整体效应 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确定战术原则确定战术原则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现的情况及应变措施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现的情况及应变措施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第13页,共20页二、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二、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一)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二)处理好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关系(二)处理好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所谓战略决策,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主要为比赛目的、战略原则)所进行的决策。
所谓战术决策,指针对比赛中情况而进行的决策 战略决策是宏观的,而战术决策则是微观的战略决策只有通过战术才能实现一般说来,战略决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竞赛目的、战略原则等不能轻易改变而且,战略决策历时较长而战术决策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随竞赛中的具体情况而加以必要的调整,因此,战术决策往往会表现出快速性的特征三)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三)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竞赛环境(包括竞赛场地器材条件、地理气候、裁判、观众等)是制定战术方案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 第14页,共20页(四)考虑利用竞赛规则(四)考虑利用竞赛规则 (五)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五)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战术的结构应是一种弹性结构而不是刚性结构,它的表现随比赛场上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战术的高度计划性与运动员、教练员创造性的出色发挥两者之间的高度统一,已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 总的说来,制定战术方案时,首先要考虑战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要考虑攻守转换的灵活性、运动员对方案的可接受性及是否能发挥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及创造性,又有利于集体各个成员之间的协同性等。
第15页,共20页第四节第四节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项目制胜规律一、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制胜因素;其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成为制胜因素如乒乓球项目总结出“快、转、准、狠、变”,排球项目总结出“高、全、快、变”制胜因素等,这也是我国优势项目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培养战术意识二、培养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这一特殊思维活动过程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组成 其具体内容体现在:技术运用的目的性;战术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防转换的平衡性;战术变化的灵活性;战术配合的协同性;战术行为的隐蔽性等 第16页,共20页三、培养战术运用能力三、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在运用训练中,应当把培养运动员在各种复杂而艰苦的条件下合理运用战术的能力这一任务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这也是在战术训练中贯彻“练为战”思想的具体要求。
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为: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任何战术的运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战术行动合理、针对性强,做到特定战术解决特定问题 第二,高度的实效物战术运用目的是制胜,因此,应以能否达到制胜目的为准,力戒华而不实 第三,高度的灵活性能根据场上千变万化的局势,灵活机动地坚持运用有效战术,力争主动、避免被动,使战局向有利本方的方向发展 第17页,共20页四、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四、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个人战术行为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是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亦是集体战术行为的基础 集体战术以个人战术为基础并对此加以协调配合 战术配合的构成因素有:参与配合的人数;每个人的行动方式;个人行动目的与战术配合目的的关系战术配合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运动员在战术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的协调程度,亦称为操作形式的协调程度 第二,战术意识——心理过程的协调亦成为“默契”达到“默契”程度的战术配合行动,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严密的组织性即强调个人战术行为必须服从全队的整体配合每个运动员都必须遵守战术纪律 第二,高度的一致性即所有队员的战术行为的目的应当一致 第三,高度的协调性即每个运动员的个人战术行为必须相互协调,以保证全队战术目的的顺利实现第18页,共20页五、重视战术组合五、重视战术组合 战术组合可分为程式性与创造性组合两种 程式性组合是指各种战术行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所构成的战术组合各专项教科书所载战术(配合)多指此种,如足球中的阵形战术、篮球中的联防、盯人战术等 创造性组合指根据比赛临场变化情况,不按固定程式,创造性地将几套战术组合在一起随机性”是这种组合的重要特性 六、加强战术创新研究六、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战术创新可分为常用战术创新和特殊战术创新 常用战术创新是一种基础性创新由于常用战术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一经创新并在实践中被认可,就可能给专项战术体系带来革命性影响因而,此种战术创新难度较大 特殊战术创新的一种实用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往往是针对特殊的对手“设计”出某种新战术。
第19页,共20页第20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