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5MB
约69页
文档ID:91887352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1页
1/69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除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搞清楚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本章教学目的,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 最大的实际,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 战略,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后提出的新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二)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过程1936年,认为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 1952年,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人总是把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过短苏联其他领导人的认识:,赫鲁晓夫:1959年,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时期;1962年,在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勃列日涅夫: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安德罗波夫: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苏联社会处在它的开端; 契尔年科… … 戈尔巴乔夫: 放弃社会主义1956年1月,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 八大: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建成,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1958年,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三)我们党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59年底1960年初,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962年,“……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60年代,“在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建国三十周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 “还不成熟、不完善”,“我国现在还是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 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不发达”十二大,十二届六中全会,“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并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指导方针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初步形成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四大,十五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十六大,提出“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七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性质同发展程度的统一,不了解我国社会的性质或者对社会性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 不能正确地分析我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判断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上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因此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根本任务不同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份对比,,年份,比例,资料来源:陈文辉主编:《中国经济结构概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对比,,年份,比例,资料来源:陈文辉主编:《中国经济结构概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党的十五大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生产力: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 生产关系:不完善。

所有制、分配制度 上层建筑: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意识形态: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资产阶级思想存在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是防止“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武器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总起来说,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上层建筑还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1)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党在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八大政治路线: 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5)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 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存在着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6)1987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根本原则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 ―根本动力 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3.党对奋斗目标认识的逐渐深化,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统一;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纲领是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奋斗目标的,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

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建设纲领,基本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