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思**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2MB
约112页
文档ID:21134311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1页
1/112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第1节 物态变化 温度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3.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4.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杯子、温度计、水等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取冷、温、热三杯水,如图所示,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3.温度计及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种类向学生展示各类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家庭常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2)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温度计的构造,知道温度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组成,玻璃泡和细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的液体学生实验:让学生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玻璃泡内液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上升,说明此时温度值增加把手松开,观察到液面高度下降,说明此时玻璃泡内液体遇冷收缩,温度值降低。

引导学生得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类比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使用温度计时不仅要认清它的单位,更要认清它的三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注意: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也不能用温度计来搅动被测的液体;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标尺垂直,如图所示;⑤使用时还应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4)体温计体温计在结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上以及读数时都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在结构上与普通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在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使水银柱降到35 ℃以下,让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中,在测量时水银膨胀,通过缩口上升,示数稳定后开始读数,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4.热力学温度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窗,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热力学温度以及它的单位、符号及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自然景象入手,引入新课;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2.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1.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2.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搅拌器、温度计、试管、大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秒表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海波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4.熔点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态,____热,温度_____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态,____热,温度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7.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蜂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究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请一个组把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蜂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蜂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

凝固时放热,蜂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上节课入手,引入新课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章 物态及其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汽化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的现象和特点  2.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条件和特点2.体验蒸发现象,了解其应用3.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经历科学实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