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港尾中心斗美小学 方锦勤【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8课p25-27【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用力以后物体形状会改变• 科学探究: ①在对脸部,电线、海绵等丰富材料用力的活动中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②在动手中了解拉、压、弯、扭等改变物体形状的基本方法 ③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比较橡皮筋长度,发现拉力的大小对橡皮筋拉伸长度是有影响的•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有关力的科学现象、自然界物质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用力以后物体形状会改变【教学难点】橡皮筋长度变化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变脸视频激趣导入活动1:1、 通过变脸视频,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小视频吧播放视频)师:嗯?为什么你们笑得这么开心呢?你们在笑什么?预测:小孩子师:小孩子哪里好笑呀?预测:他的脸好好笑 师:他的脸为什么会好笑?这样子好笑吗?(暂停未变形的脸) 预测:要被捏的时候好好笑师:哦,现在他的脸跟刚才有没有一样?(重播视频,变脸明显处暂停,再次进行引导)师:不一样了,也就是脸的形状改变了板书1:形状改变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形状改变了 师:1、2读“形状改变了” 师:那是怎么让他脸的形状改变了呢?预测:捏师:要怎么捏呢?老师这样捏(轻轻捏自己的脸)脸的形状变得明显吗?师:那要怎么捏才会明显?预测:对的,要用力捏,这样就很明显了,也就是说用力后形状改变了。
板书2:用力后) 师:1、2、读“用力后,形状改变了”设计意图:充满幽默和趣味性的变脸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思考脸怎么变的,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初步体会用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2、 自己变脸,亲身体验变脸的乐趣师:同学们,视频里的变脸可好笑了,想变变自己的脸吗? 师:请听要求:每个人都让自己脸的形状改变,注意是自己变自己的脸哦,不是变其他人的脸,看哪个同学变的花样多,小心别把自己弄疼了哦,开始!(师参与他们,巡视一圈 3、上台演示,引导学生向全班同学交流改变脸形状的方法师:好了,同学们玩得可真开心请同学上来变给大家看看 师:你怎么变脸的,做做看学生动手变脸)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变脸的?(用力拉、用力捏、用力揉……)(若说不出方法,师可及时说:你这是用力拉、(捏、揉…)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玩变脸游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挤、压、扭、捏等)改变自己脸部形状,亲身初步感受到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
二、 如何让电线、海绵、橡皮筋等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活动2:1、介绍实验材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用捏一捏、挤一挤、揉一揉(这个要看活动1说到几种)可以变脸现在,老师带来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也来改变它们的形状,先来认识一下师:这是(海绵),这是(电线),这是(橡皮筋),这是橡皮泥出示课件物体图片)师提问:这些物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呢?我们一起动手来玩玩这个游戏好吗?1. 小组成员轮流玩(注意:每个人都要玩,完好要换别人玩2. 用什么方法让物体形状改变师:现在请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开始你们的游戏!师:时间到,把材料放进篮子,交给材料员保管,看哪组速度最快,开始师:哪位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物体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玩的?(随机应变,及时提炼方法进行板书3)师:你拿的是什么?师:你是怎么玩?师:你这是用什么方法改变它的形状?(预测1:学生说不出来师:哦,你这是扭一扭的方法,(师板贴“扭”)师:同学们一起读2遍“扭”师:现在,你能用这句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我拿的是 ,用 的方法让它的形状改变了师:谁上来用这句话边说边做给同学们看?)3、小结让形状改变的一些方法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用扭、弯、压、捏等等方法(板书:省略号),(看板书有哪几种方法)都能让这些物体形状改变了,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更丰富的材料,亲历拉、弯、压、扭等方法使电线、海绵、橡皮筋等物体改变形状,进一步感知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三、 探究力与橡皮筋的长度变化的关系活动3:1、谈话交流 ,进行猜想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再上来拉一拉橡皮筋师:老师也来拉一拉,嗯,你们看,橡皮筋哪里不一样了?(故意比学生拉得更长,靠近学生的橡皮筋,可上下放,易于比较)生:老师的比较长,b的比较短师:为什么老师的会比较长呢?生:因为老师比较用力师:哦,你意思是老师拉橡皮筋的力比较大,所以橡皮筋长度比较长,是吗?师;那b同学为什么比较短呢?生:因为b同学拉的力比较小,所以橡皮筋长度比较短师:哦,我算是听出来了,你们是认为得橡皮筋的长度跟拉的力大小有关,是吗?师:可是力看不到,也摸不着呀,怎么能说老师就比b 还用力呢?这样就下结论可就不科学了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一起来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吧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的标题,并齐读标题2、介绍实验器材和方法我们要用到实验器材有橡皮筋,这4条长度一样的橡皮筋,分别为1号橡皮筋,2号橡皮筋,3号橡皮筋,4号橡皮筋还有钩码,钩码上面有个勾,下面有个铁圈,直接把铁圈往上一顶,就可以挂了注意:1号橡皮筋不挂钩码,其他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代表大小不同的力这4条黑色直线用来记录被拉长后的橡皮筋长度。
因为1号橡皮筋没挂钩码,所以两个红色之间的长度就是原来橡皮筋的长度,老师已经帮你们标记好了剩下的你们来标记师:老师示范一下,在2号橡皮筋挂1个钩码,等钩码静止,再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并把被拉长后橡皮筋的长度标记下来怎么标记呢?注意看,橡皮筋的底端、直尺、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向下看,也不要向上看这样是不准确的然后画个直线和左边的黑色直线相交,这两个红色标记之间的长度就是橡皮筋的长度,为了方便,把2号橡皮筋和挂的这个钩码拿起来,用同样的方法,在3号橡皮筋挂2个钩码,标记出橡皮筋的长度,做好后再拿起3号橡皮筋和挂的钩码,4号橡皮筋挂3个钩码,标记出橡皮筋的长度,标记完后,把4号橡皮筋和挂的钩码也拿起来最后小组仔细观察现在这4条橡皮筋的长度(两根食指一上一下比划出1号到4号橡皮筋现在的长度),比较下它们的长度,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明白了吗?3、 解读记录单,预测实验结果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第一题,请给被拉后的橡皮筋从长到短排序,填写序号!师:实验前请你们猜看看几号橡皮筋会是最长的,几号橡皮筋是最短的师:是不是真的这样,赶紧用实验来验证吧4、开始实验操作现在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实验区,记录员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5、汇报实验现象师:时间到,哪位同学根据实验记录单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师:有不一样的吗?师:老师也来实验看看,跟你们的会不会一样呢?师:老师的实验结果也是4号最长,然后是3号,2号,1号最短你们的猜想是对的,太厉害了!师:可是为什么4号橡皮筋会是最长的呀?预测:挂的钩码最多师:挂的最多为什么会最长呢?预测:挂的多就比较重师:比较重为什么就会比较长呢? 师:4号橡皮筋形状改变最大,是谁对橡皮筋用力了生:钩码师:钩码多,用力就(大)师:是呀,力越大,形状改变得越大,橡皮筋被拉得越长但如果非常用力,橡皮筋拉长一定的长度,是会断的,弹到手会很痛,要注意安全师:钩码对橡皮筋往哪个方向用力了?)(设计意图:将“钩码”与“用力”联系起来,将无形的力变有形6、得出实验结论师:通过刚才我们的观察和讨论,请你们思考一下这题怎么做,等会请同学来说说课件出示:在正确的选项上打“√”钩码挂得多,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钩码挂得少,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师:有不一样的吗?(请一两个同学汇报,后齐读)师:看来,橡皮筋长度变化真的与拉力的大小有关!(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与比较在橡皮筋上挂不同的钩码时拉力对橡皮筋长度的影响,发现拉力越大,橡皮筋伸出长度越长。
四、总结:这节课大家团结协作,动脑、动口又动手,通过拉、弯、压、扭,揉、挤等等方法,知道对物体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四、 回归生活师:那在生活中,还有没有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呢?小组先讨论讨论,看看你们能想到什么?(折纸、折衣服、捏矿泉水瓶等)(请孩子说看看,若说得出来及时表扬:是呀,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其实呀,生活处处是科学师:老师这边收集几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传统方法)师:这是在做什么生:在揉面团师:是呀,这是人们用双手用力揉面团,揉完面团后,就可以用来做包子,馒头、面包等等食物了师:这是工人拿锤子用力敲打铁块,把一块块的铁块敲打出各种形状,每天要打出很多铁器,手经常磨出茧,辛苦吗?师:是呀,又累又辛苦师:这是工人用嘴巴用力吹出玻璃的形状,每天吹很多很多的玻璃容器,经常吹得嘴巴又酸又痛师: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发明了搅拌机,搅拌面粉,把面粉搅拌成团,还发明了许多机器,制造铁器和玻璃容器又轻松又省力,可见现代科技 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的便利所以我们要从小学好科学,将来也发明机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人们通过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比较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的不同,从而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六、全课总结师:好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拉、弯、压、扭等用力方法,可以让物体形状改变了;师补充:我们还知道了科技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便利;其实呀,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七、课后作业师:现在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课后你们再找找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当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师:好,这节课上到这,下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