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成果颇丰,人才辈出本文从中选择几本较新的着作做一介绍,其中对郑和下西洋的缘起、过程和影响等作了独到的分析 一 法国汉学界早期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其实,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始终是海外汉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曾3次(第4、6和7次)陪伴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所着的《瀛涯胜览》(1416—1451年),曾先后被英国的米尔斯(J·V·G·Mills)全文译作英文①法国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年)②、荷兰戴闻达(J·J·L·Duyvendak, 1889—1954年)③ 和美国的柔克义 (W·W·Rockhill, 1854—1914年)④ 等人作了节译曾经3次随行郑和下西洋的明航海家费信的《星槎胜览》(1436年)已先后由柔克义、伯希和及福嘉第(G·Foceardi)⑤、戴闻达等着名学者片面翻译曾于宣德五年 (1430年)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所着的《西洋番国志》(1434年),也由伯希和与柔克义作了简朴辑录译注。
伯希和与戴闻达还从《明史》与《明实录》中辑录了有关郑和航海的资料在伯希和、方殿华(Louis Gaillard)⑥ 和布尔斯坦(Daniel Boorstin)⑦ 等人的多种着作中,都曾广泛地研究过郑和航海的资料明人罗懋登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演义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已由戴闻达节译米尔斯介绍过明人郭钰订的《武备志》中的一幅细致的郑和航海图伯希和与米尔斯还翻译过有关郑和第7次下西洋的明人祝允明着《前闻记·下西洋》条的内容这些中文原始资料的辑录与译注,大大便当和促进了西方汉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早期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汉学家是伯希和他不仅是法国汉学界的泰斗,而且还被奉为“超级东方学家”伯希和发迹于当时设在越南的法兰西远东学院,得益于1906—1908年的西域探险,成名于法兰西学院于1909年为他专设的“西域历史、语言和考古讲座”他发表的大量汉学书评,完 全是借助了他长期出任西方最早的汉学刊物《通报》(T‘ oung Pao,创刊于1890年,伯氏于1925—1935年任法方主编)的阵地 伯希和于1914年在《亚细亚学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书评⑧,1933年于《通报》中发表了《15世纪初叶中国人的大航海旅行》(冯承钧先生的中译本译作《郑和下西洋》)⑨,1935年又于《通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及其航海的补充札记》⑩,1936年又于同一杂志中发表了《再论郑和下西洋》(11) 等着名论文。
伯希和有关郑和的主要着作,也是海外汉学界研究郑和的奠基性着作,便是其《15世纪初叶中国人的大航海旅行》一书 全书共分4片面其中第1片面对马欢所着《瀛涯胜览》的版本变迁作了探讨其第2片面对费信所着《星槎胜览》的版本沿革、郑和七下西洋时分别所至国家、时间、船舶均作了考证他对于郑和航海中的地名之考证,有大量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其第3片面对明人巩珍《西洋番国志》中有关西洋各国的地名与《瀛涯胜览》和《明史》等书 的记载作了对比怅然,伯希和当时未曾读到过该书第4片面对明人黄省曾所着《西洋朝贡典录》的版本蜕变、西洋各国的历史、物产、物品、习俗等作了细致考证第5片面是对《明史·郑和传》的译注本 伯希和的论着已有70年的历史了,但它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伯希和此着,乃西方汉学界研究郑和的先驱性着作 二 多米尼克·勒列夫尔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新着《启蒙之龙》 冷清多年之后,法国德·拉图尔(de La Tour)造船厂的一名退休海军工程师多米尼克·勒列夫尔(Dominique Lelièvre)先生,客串出版了一本《启蒙之龙,15世纪初叶明朝的远航》(12)这部400多页的洋洋大观的法文版书,是一部研究郑和航海的新论着。
认为大航海家郑和是中国的民族英雄郑和在中国就宛如哥伦布在欧洲一样名震遐迩将中国在15世纪的海上远航置于其经济背景中举行研究,从而透露了明朝初期的辉煌书中首先讲到了在中国航道网络中游弋的中国船队之高明技术和浩瀚数 量,直到永乐皇帝从1405年起发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海上远航100多米长的宝船,在30多年间往复于“西洋”30余国同样也信仰佛教的穆斯林宦官郑和,率近3万之众的一支船队,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立下了不朽功业郑和在7次下西洋期间,记述了其旅行的细节、各泊岸口岸的习俗以及穆斯林和佛教城市它成了衡量明王朝为维持世界秩序而对西洋各国所采取政策的一次名贵机遇当时中国以其大吨位的宝船和广泛的外交、商贸网络,使几乎整个亚洲都奉行了向中国朝贡的政策,从而保证了明朝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垄断权中国皇帝受命于天而统治于地,皇恩浩荡地向藩部赐礼和封册从尼泊尔到朝鲜、从萨玛尔罕到婆罗洲,众多国家都纷纷向大明天子朝拜但郑和于1434年逝世时,欧洲贪婪察觉新大陆的先驱——葡萄牙人便绕过了西撒哈拉海岸的博哈多尔角(Le Cap Bajador)15世纪末,欧洲为适应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而开头了大规模的海洋征服。
中国却由于其制度的僵化和受概括环境的阻碍,坐失了此后5个世纪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