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9.50KB
约24页
文档ID:184736858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_第1页
1/24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1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6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1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16 -单元总结 - 22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①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②魏国:220 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③蜀汉: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④吴国: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三国的并立和结束①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②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③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④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西晋的统治(1)五族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到魏晋时期②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2)八王之乱性质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影响内迁少数民族卷入,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 1.东晋的建立与统治(317-420年)(1)建立: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统治:实行士族制度①成因: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②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2.南朝的更替(420—589年)(1)420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2)此后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3.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4.南北对峙(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民族交融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淝水之战原因①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②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概况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结果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战败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2.北朝(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时间5世纪后期措施①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改籍贯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③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④改鲜卑姓为汉姓⑤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魏的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4)隋朝统一①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②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阅读教材P26“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试从地理和经济因素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示:(1)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在经济上,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称。

吴国占据的长江中下游,东汉以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再加上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曹魏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因战争破坏严重,一时还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2.阅读教材P27“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历史上常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图中体现了我国西晋末年怎样的人口迁移特点?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特点: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影响:五胡内迁后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促进了民族交融但统治者的民族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内迁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资源,推动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民族交融3.阅读教材P28“历史纵横”: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影响是什么?提示:现象: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族专权影响: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4.阅读教材P28“学思之窗”: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试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提示:成就: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原因:①人口因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5.阅读教材P30“史料阅读”:你怎样看待孝文帝?提示:观点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其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加速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观点二:孝文帝的迁都和全盘汉化政策是导致鲜卑族消失和北魏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建立门阀制度,使得鲜卑贵族染上魏晋门阀士族的恶习,骄奢淫逸,政治日益腐败;迁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也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裂,丧失了拓跋部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后果6.阅读教材P29“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P30“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通过比较两图,说明南北对峙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变化:由东晋和十六国的对峙到北周和北齐并立与陈对峙,北方并立政权大大减少;南北对峙的分界线由淮河一线退回到长江一线,南朝后期在南方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趋势:南北均势被打破,统一迫在眉睫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3)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4)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具体措施: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2)根本目的: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历史潮流: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改革本质: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朝的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2)兴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2)概况: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统一: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2.唐朝前期的统治(1)贞观之治概念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原因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表现出现开明政治局面(2)武则天的统治: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措施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结果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2.唐朝盛世的民族关系(1)概况民族概况结果与突厥厥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败厥,俘获其可汗,厥汗国灭亡①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②后来,厥部众反叛唐朝,重新建立政权,到8世纪中叶被回纥所灭,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西突厥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②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与吐蕃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与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2)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2)概况: 755_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①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③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1)形成原因: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 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1.5天、100个、3 500万……“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抖音视频挑战赛上线短短5天迅速引起热切关注,截至2019年2月26日,共上传100余个短视频参与挑战,播放量达到3 500万次你知道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沟通南北,巩固大一统国家2.阅读教材P32 “学思之窗”: 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提示:修人工运河,贯通南北,有利于南北交流。

但滥用民力,出现暴政,导致隋朝灭亡3.阅读教材P34 “《职贡图》”:该图反映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点?请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谈谈唐朝实行这种政策产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