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提琴

ths****5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6.87KB
约12页
文档ID:57340629
大提琴_第1页
1/12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 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 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 次中音谱号 或高音谱号 大提琴在室内乐多为独 奏角色,另也担任 管弦乐团中弦乐的部分 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标准高 约 48 英寸(就是 1.2 米左右),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 中提琴低八 使用材质: 琴身:木制结构,以 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属丝; 琴弓:马尾 编辑本段发发展展历历史史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末,是一种叫作 “低音维奥尔琴 ”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 gamba)的 15 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 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 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编辑本段演演奏奏方方法法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 中提琴低八度( 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 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 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 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编辑本段大大提提琴琴乐乐曲曲自 17 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 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 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 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 小提琴协奏曲 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

至于 18、19 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 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海顿的D 大调与C 大调协奏曲、 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 a 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 》、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编辑本段著著名名演演奏奏家家马雷夏尔(Maurice Marechal,1892~1964)法国最优秀的大提琴家演奏潇洒,音色纤细透明 马伊纳尔迪 (Enrico Mainardi,1897~1976)意大利大提琴家演奏以优美厚实的音色和典雅的风格为特征曾应邀参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乐谱的编定擅长演奏巴赫的作品 瓦列芙斯卡 (Christine Walevska,1948~)美国大提琴家演奏技巧完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卡萨多(Gaspar Cassado,1897~1966)西班牙大提琴家。

演奏舒展大方,充满高亢的情绪和诗一般的韵味 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一生主要从事演奏活动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乐谱由他发现,他研究这些组曲多年,并将其发扬光大他发展了大提琴的演奏技术,为大提琴提升到独奏乐器的地位作出了贡献,深受后世大提琴家的尊敬 让德隆(Maurice Gendron,1920~1990)法国大提琴家演奏潇洒辉煌,自然流畅 皮雅蒂戈尔斯基 (Gregor Piatigorsky,1903~1976)美国大提琴家演奏细腻精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西尼格罗(Antonio Janigro,1918~1989)意大利大提琴家、指挥家演奏明快流利,格调高雅而富于抒情性,以演奏巴罗克时代作品为主 托特里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以独奏与室内乐重奏著称,演奏曲目甚广,擅长于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卓越,富有气魄和感染力 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1945~1987)英国女大提琴家演奏不拘细节,洒脱奔放杜普雷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也是史上几乎最出色的女大提琴家,演奏生涯与卡萨斯截然不同,她的演奏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十年,然而即使是在她已经过世近二十年的今天,她为EMI 录制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依然是古典界最畅销的唱片之一。

沙夫兰(Daniil Shafran,1923~1997)前苏联大提琴家演奏洗练、优美、富有抒情性,其颤音十分独特,被称为 “大提琴诗人 ” 纳瓦尔(Andre Navarre,1911~1988)法国大提琴家擅长演奏古典作品,演奏轻快流畅,富于歌唱性 帕尔姆(Siegfried Palm,1927~2005)德国大提琴家演奏柔和优美,富有韵味,丰富了大提琴的表现力 罗斯(Leonard Rose,1918~1984)美国大提琴家演奏技巧扎实,音色优美 佩雷尼(Perenyi Midios,1948~)匈牙利大提琴家演奏技巧稳定,音色优美,反对炫耀技巧,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 泽尔海姆(Friedrich-JurgenSellheim,1948~1995)德国大提琴家与其兄组成的二重奏闻名国内外演奏技巧完美,音色纯净 哈勒尔(Lynn Harrel,1943~)美国大提琴家,演奏表情细腻,高音区 音准准确萨德罗(Milos Sadlo,1912~2003)捷克大提琴家演奏质朴稳健,有内在的热情和韵味 斯塔凯尔(Starker Janos,1924~)匈牙利大提琴家演奏技巧完美,稳健沉着而富有个性,善于掌握作品特点。

奥涅格·亨利(Henri Honegger,1904~)瑞士大提琴家演奏摒弃追求现代技巧的时尚,注重情感的塑造和刻画 富尼埃(Pierre Fournier,1906~1986)法国大提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著称演奏以明朗而细腻为特色,反对炫耀技巧,具有浓郁的法兰西风格 马友友(Yo-Yo Ma,1955~)华裔美国籍大提琴演奏家演奏范围非常广泛,新老并收,多次获得格莱美奖 罗斯特罗波维奇( 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 ,1927~2007 )苏联大提琴家, 1956 年的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因与索尔仁尼琴有关系,1978 年他被苏联政府开除国籍, 1990 年该命令撤销 麦斯基(Mischa MAISKY,1948-)俄罗斯大提琴家 ,是世界上唯一一位随当代两大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学习的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称赞他为 :“年轻一代大提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之一 ” 斯塔克 (Janos Starker,1924-),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他有高人的技巧,追求质朴、刚劲的演奏他演奏的科达伊的奏鸣曲,把此曲技巧上的高难表现得游刃有余堪称绝活。

编辑本段大大提提琴琴名名曲曲推推荐荐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不朽的大提琴家( The Great Cellists,世界文物刚出中译本)一书作者Margaret Campbell 在书中的引言提到: “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 ……我所得到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巴哈的六首无伴奏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它们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许多人都承认他们可以花上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并演奏这些组曲……的确,自从卡萨尔斯的演奏与录音将这六首组曲复兴,它们如今已经成为每位大提琴家皆试图攀登的顶峰 巴哈这六首组曲应该是他在哥登( Cothen)担任宫廷乐师时期(1717-23)的作品,这六首曲子巴哈皆采六乐章型式写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 Ⅲ库朗舞曲、 Ⅳ萨拉邦德舞曲、 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由于原稿已经轶失,目前流传下来的无伴奏组曲抄本有二:一是由他的第二任妻子 Anna Magdalena Bach 于一七三○年写成,另一较少为人知的抄本则是巴哈弟子 Johann Peter Kellner 于一七二六年所完成的 由于抄本上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与漏失,而且许多有关演奏弓法、装饰奏、速度等标示都付之阙如,所以现代大提琴家在演奏这六首组曲时,往往会以自己研究所得的“私房版本”演出。

比方说,罗斯托波维奇对于这六首组曲是这么描述的(从一到六号):G 大调“明亮”、d 小调“悲伤而强烈 ”、C 大调“灿烂”、降 E 大调“庄严而不透明 ”、c 小调“黑暗”、D 大调“耀眼如阳光 ” 虽然在众多名家的诠释下,这六首组曲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但是相信它带给聆听者的感动,却是一致薛介维) 推荐版本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傅尼叶/大提琴■DG 449 711-2 ■ADD 138'42“ 1996■宝丽金 一九七四年秋,卡萨尔斯过世后一年,六十八岁的傅尼叶应邀前往普拉德音乐节(Prades Festival,由卡萨尔斯创立)演奏巴哈的无伴奏组曲San Michel de Cuxa 教堂内挤满了聆听的人潮,独奏会后,没有掌声,听众在全场静默中缓缓起身…… 这套著名的巴哈无伴奏录于一九六 ○年十二月,地点是汉诺瓦的贝多芬厅傅尼叶是位自我要求甚严的艺术家,为了维持音乐的整体性,在灌录此套组曲时他偏好录一大段,而且常常是录完整乐章才停整体而言,他的演奏从容、优雅、流畅,散发出典雅抒情的气质 推荐版本 鲍凯里尼:降 B 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马友友/大提琴,祖克曼指挥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 ■SK 39964■DDD/49'07“/1992■新力哥伦比亚 马友友、杜普蕾、哈诺伊所采用的鲍凯里尼降B 大调协奏曲版本,都是Grzmacher 修定版。

实际上,这个修订并不损及鲍凯里尼的原创风貌,而且还保留了古典时期的精神这首降 B 大调协奏曲充分显示马友友精致、细心的品味,他并没有像杜普蕾毫不保留地表达感情;而是用一种略带浪漫的语汇、优美温暖的音色,如歌般的演唱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在第一乐章里,活泼、生动的韵律;第二乐章开始的弱音揉弦、力度均匀的渐强;第三乐章里,和乐团答唱自如的美妙景象小提琴家祖克曼指挥的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像朝露般的清新自然,他和马友友合作演出的巴哈交响协奏也是相当杰出的搭配,录音、演奏都是上乘之选 3 海顿:D 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文献记载海顿应该写有五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是第三号找不到乐谱,第四、五号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因此一般认定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第一号C 大调、第二号 D大调两首由年代久远,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乐谱几乎是在“考古”的情形下被挖出来的,其中第二号更是与舒曼、德弗札克的同类曲目并称为“三大大提琴协奏曲 ”此曲是海顿五十一岁时作品,传说是为当时知名宫廷大提琴家安东.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这首曲子有将近一百年的创作者身分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