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成本领先战略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7KB
约36页
文档ID:109922596
第四章 成本领先战略_第1页
1/36

第 四 章,Competitive Strategies: Cost Leadership 竞争战略:成本领先,Ⅰ. 战略的分类,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共谋,战略联盟,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业务战略,战略,,,,,,,,,,,Focus 专一经营,Generic Competitive Business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Porter 波特的一般竞争业务战略,Industrywide 行业范围,Particular Segment Only 只在特定 细分市场,战略目标,Strategic Target,4.1.2 一般竞争战略(generic strategy),,,4.2 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逻辑,所谓成本领先,是指将企业的成本降低到低于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竞争对手的成本一般而言,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只能提供具有基本质量和有限特色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这些企业往往会采用低价策略来吸引顾客购买,这样就会减少收入为此,必须增大产量以保持甚至增加收入当然,成本领先的企业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不刻意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将价格定得与竞争对手大致相当,以提高毛利率进而增加总利润。

总起来讲,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以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来降低成本,再以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来赢得市场,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赢利薄利多销”是对成本领先战略最好的概括而规模经济则是成本领先战略最根本的经济学逻辑1、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Costs,Volume of production,4.3 成本优势的建立,,Major Sources of 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 (1)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和分摊 (2)与专业化有关的变动投入生产率的提高 (3)平方-立方法则 (4)存货 (5)营销经济性 (6)采购经济性,(1)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和分摊,规模经济最主要的来源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量所分摊,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有些一次性投入是不可分割的,它不会因为产出规模减小而降低,从而形成固定成本2)与专业化有关的变动投入生产率的提高,亚当·斯密早就指出,分工和专业化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内部可以进行更细的专业化分工由于工人专门从事单一重复的工作,会变得越来越有效率,企业也不必高薪聘请能胜任多项工作的更高素质的员工,所花培训费用也会降低,从而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下降。

而在小企业中,高度专业化的员工可能没有足够的工作可做,单位人工成本反而会上升3)平方-立方法则,在许多行业,建造大型生产设施的单位产量成本常常低于小型生产设施这样,由于高产量而能建造大型生产设施的企业的单位产能建设投资较低,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较低在化工、酿造、炼钢、仓储等企业,生产能力与生产容器的体积成正比,建设成本则与容量的表面积成正比比如,球罐的容积(生产能力)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而表面积(建设成本)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其容积与表面积之间的比例呈平方-立方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立方-平方法则(又称2/3次方法则)这就意味着,随着产能增加,平均建设成本会因此而降低4)存货,企业为把缺货可能性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缺货会带来缺货成本,存货当然会带来存货成本总的说来,存货比例就大,所售出产品的平均成本就越高排队论告诉我们:当存货损耗比例一定时,到达比例越高,需要的超额存货比例就越低这就是说,当缺货水平一样时,大业务量企业所必须的存货比例比小业务量企业要小,这就降低了大业务量企业的平均成平5)营销经济性 我们通常用潜在顾客收到单位有效信息的成本来衡量产品的营销成本当企业的经营规模大,市场范围广时,营销费用会因更大的销量而分摊,营销成本会因顾客的广泛性而降低。

(6)采购经济性 大规模经营必然伴随着大规模采购,而大批量采购通常都能够得到批量折扣,同时,单位采购成本也会降低因此,大买主比小买主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这正是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的致胜法宝之一2、 Dis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不经济,有效规模的物理限制 人工成本上升 工人积极性 官僚主义与管理不经济 与市场及供应商的距离,The Learning Curve 学习曲线,,,单 位 成 本,累积产量,,Per Unit Costs,Cumulative Volume of Production,与经营规模或经验积累无关的成本优势来源,1、投入价格 投入是一个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原材料等如果一个企业拥有特别的要素来源渠道,就会在生产类似产品的同行业企业中形成成本优势比如,如果某一企业通过某种方式以很低的价格得到一块地段优越的土地,在上面开发房地产项目,或者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取得某处优质矿藏的开采权,进行资源开发和加工,将会产生对手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2、地理位置 不同的地区在工资水平、能源成本、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税率、基础设施、协作条件、竞争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成本。

沃尔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早期的选址策略将商场开设在偏远的中小城镇,沃尔玛不光降低了地价、工资成本,还避免了激烈的竞争,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并由此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密度经济 密度经济是由于更大的顾客地理密集度能带来的成本节约如某一航线有更多的顾客乘坐会降低航空公司的单位成本,用户稠密的城市电网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地广人稀的农村电网的运营成本这都是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本的例子4.技术优势 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这里所称的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先进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这样的硬技术固然会带来成本优势,而劳资关系、企业文化、管理水平这样的软技术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能将硬技术与软技术有效结合的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例如,国内企业往往从纯技术角度推行信息化,但投巨资建成的先进信息系统常常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信息化运行的组织因素5.时机因素 有时候,先动者会取得某些优势如以较低的成本取得重要资源,实现技术领先,建立品牌认知度等有时候,后动者又会得到有些好处如直接购买第二代、第三代设备,可能运作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而第一代用户可能会因技术尚不成熟而承担额外的成本。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开拓者可能会因进行先导性的研究和市场开发而承担额外的成本有研究表明,追随者的开发成本可能会低60%左右,当然,也要承担错失先机的风险6.自主政策选择 企业除通过以上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所生产产品或所提供服务的种类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树立低价格形象一般而言以成本领先作为基本战略的企业总是选择生产结构简单、质量以可接受为度、特色不多、大众化的标准产品,并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品种和所提供的服务7.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也会影响成本的外部因素有时,政府会对某些行业,或一个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提供某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对进驻开发区的企业提供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为有的大型国有企业提供债转股机会,等等在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如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制裁等这些做法都会使受惠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与交易组织有关的成本优势来源,1.纵向一体化/资源外包 一件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送到最终用户手中,需经过若干过程,也就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各项活动但是,一个企业并不一定非要进行价值链中的所有活动企业有三种基本的选择:(1)自行从事所有的活动;(2)与其他企业密切合作;(3)在市场上购买所需的供应品。

换句话说,企业的交易活动有三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一体化、合作、外部市场如果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很高,不能以理想的条件在需要的时候买到所需的供应品,或者合作者机会主义的倾向很大,容易产生要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合作困难,那么企业进行一体化可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部分或全部后向一体化生产供应品,或前向一体化进入销售领域可以使企业避开强有力的供应商或购买者如果一体化能够带来重大的成本节约,进行一体化从事更多的价值链活动就是恰当的相反,如果从具有专有技能和规模的外部厂商处购买产品或服务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则从外部获取资源可能成本会更低2.合作 (1)外部合作 有时,与供应商或分销商建立密切的合作联盟更能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保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生产出优质低价的产品日本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往往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形成所谓的企业网络网络中的企业互相给予支持和优惠,当伙伴遇到困难也不会离弃而是给予救助日本企业所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是它们经济地生产优质产品的法宝,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如保证零部件质量,按时交货等外部合作与联盟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力,当然也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问题企业在进行合作时必须增强协调与控制能力,并随时权衡合作与一体化的成本和收益。

(2)内部合作 一个业务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是设计部门将产品设计好后交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接着进行工艺设计,然后开始制造如果发现设计有问题,无法生产,或者成本太高,就扔回给设计部门重新设计这种做法显然费时费钱如果两个部门协调配合,生产部门从一开始就介入设计,就可能避免产生这种现象4.3.2 价值链再造,技术和市场条件的变化使改变价值链上的活动构造十分必要对价值链的再造一般称为流程再造,其理念是:从价值最大化出发,一切从零开始重新设计活动,而不是把企业现有的活动和流程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寻找革新性的途径来改造业务流程,削减附加的无用之物,更经济地为顾客提供基本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4.4 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与风险,4.4.1 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 一、成本领先的经济价值 成本差异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二、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抵御作用,从战略管理自身的角度看,有效地实施成本战领先略可以抵御各种竞争力量 1.现有对手间的竞争 2.潜在进入者 3.供应商 4.购买者 5.替代品,4.4.2 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场合,1.在顾客方面,对某一类商品存在巨大的共同基本需求。

2.对于产品生产而言,如果产品差异化的途径不多,差异化的作用不大,那么该行业主要厂家所生产的产品都将是标准化的4.4.3 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成本领先战略自有其价值和长处,当然也有应用局限和弊端以下是成本领先战略可能面对的主要风险和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1.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成本领先企业往往只针对量大面广的共同需求,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成本领先战略内在地具有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化需求的倾向2.为取得成本领先地位,需要进行大量投资为产生规模经济,生产设施必须建造得足够大;为提高效率,有必要采用最新的技术,购买最新的设备但这并不能保证企业一直取得成本优势 3.如果一个企业依靠成本领先战略取得了成功,其他企业很有可能对此进行模仿成本领先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取决于其成本优势的持久性;而成本优势的持久性又取决于获取成本优势的途径和方式的可模仿性不同的成本优势来源的模仿难易程度和模仿成本是不同的4.5 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与实施,成本领先优势的充分实现需要恰当的组织保障以后讨论的组织,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体系及报酬政策三个方面案例分析:格兰仕招惹是非,进入1999年,国内的消费品市场依然没有多大起色,然而位于广东顺德的格兰仕集团却在年初提出了一个惊人的“九九归一”的年度目标;即在1999年里,产销规模扩至600万台.把微波炉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80%以上,并通过引进外国资本来全面启动规模1200万台的生产基地,形成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中的“江山一统”。

自1992年格兰仕集团决定上马微波炉以来,价格战这把双刃剑便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