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强夯法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强夯法施工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写土和杂填土等公路地基1.2.作业准备1.2.1.内业技术准备(1) 根据实际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质量计划),编制中力求考虑周到,措施得力,便于操作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复核处治方案的可行性、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布设夯点3) 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等参数4) 未见事宜,请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指导施工1.2.2.外业技术准备(1) 选择施工机械,应考虑工程特点、填料种类及数量、地形、填挖高度、运距、气候条件、工期等因素,经济合理地确定填方压实应配备专用碾压机具2) 施工便道贯通,通电、通水、拆除障碍物,平整场地3) 路基工程路基石质填筑主要挖运设备:起重设备、夯锤、装载机、平地机或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
1.3.技术要求(1) 强夯前应试夯2) 施工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单击夯击能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 夯基前,应对夯点放样并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4) 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原始记录应完整、齐全5) 采用强夯、冲击压路机进行补压时,应避免对附近构造物造成影响1.4.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1.4.1.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铺砂垫层夯点的定位吊机就位进行强夯过程的场地处理1.4.2.施工方法(1) 平整场地为便于强夯施工,施工机具进入场地前,先用推土机平整场地2) 铺砂垫层在强夯中,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在不同土层间有反射和折射作用,表面的多次反射使表层土体疏松,同时瑞利波的竖向分量也起着松动表层的作用因此,在地表有饱和细颗粒土和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表面铺设1.0~2.0m的砂石,不仅可作为承受强夯机械的持力层,又可减少由于冲击波而造成的上部土层的松动,此外,还可加速强夯产生的超静水压力的消散3) 夯点的定位强夯前,应采用小木桩或服役期 石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其偏差不大于50mm并测量地面高程4) 吊机就位进行强夯吊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然后按施工设计图的次序进行强夯。
5) 强夯过程的地基处理大面积施工时,夯实一遍后,如场地为粗粒土就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实细粒土要等孔隙水压力部分消散后,击坑内最好能填粗粒土,或用场地的土推平压实最后一遍夯击后,将场地平整到设计高程,由压路机压实1.4.3.注意事项1.4.3.1.现场试夯试验应先画出一定面积的试夯区,通过试夯及其效果的检测分析,修改完善强夯设计,确定施工工艺参数,为正式施工提供指导试夯时的现场测试内容,包括地面变形测量、孔隙压力和侧向压力的测量、标高、载荷板试验及振动影响区的观测等1.5.质量控制及检验(1) 强夯法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时要控制最后两锤的平均下沉量第一、二遍不大于80mm,第三、四遍不大于50mm,如果最后两锤的平均不沉数超过上述规定值,应再增加锤数,使其达到标准,当然还可以孔隙水压力达到液化压力为控制的标准2) 强夯法质量检验强夯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质量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1~2周,对低饱和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为2~4周质量检验方法可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质试验对于重要工程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型荷载试验1.6.施工安全(1)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根据劳动组织分工原则各负其责。
2) 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强夯对邻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3) 在强夯时作业人员要在安全距离以外,并设专人指挥4) 正确指挥和组织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防止因人员疲劳、机械超疲、各种动力车辆超速或超高超宽装载而发生的事故1.7.环境保护(1) 施工场地内修建施工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2) 对职工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及培训,提高环保意识3) 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做到文明退场4) 在各施工现场200m之内有居民区时,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或前夜(6:00-22:00)施工,尽量避免生产噪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必须在深夜施工时,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的书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