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7上活动题答案.doc

dream****gni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9KB
约5页
文档ID:141582991
地理7上活动题答案.doc_第1页
1/5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答案第1章 《地球和地图》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 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及学生感知,言之有理即可2、 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857个足球场的总面积;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5根据条件,课上布置课下完成,或者课下完成课上展示均可重在体验了解地球仪纬线和纬度】P61、 参见下表纬线特点形状圆线圈指示方向东西度数划分由赤道向南、北各分为90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零;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南北半球同纬度的纬线等长分布各条纬线平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数量无数条2、 赤道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赤道是0纬线,是划分南北两个半球的界线经线和经度】P81、 参见下表纬线特点形状半个圆线圈指示方向南北度数划分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为180长度各条经线等长分布各条经线的两个端点在南北极点交汇;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均可组成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数量无数条2、 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图1.11所示东西半球是按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利用经纬网定位】P101、 参见下表经度纬度地名地名经度纬度117E39N天津上海121E31N123W49N温哥华伦敦051.5N151E32S悉尼纽约74W40N2、 略第2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P121、 感受与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时可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2、 我国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现实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3、 图1.17说明,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地球的公转】P151、 演示时,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地球仪要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移动2、 (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得高,冬季比较低2) 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冬季较短3) 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夏季地球在图1.20所示的B位置附近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4) 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二者为因果关系3、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第3节 《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P181、 (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2) 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是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两城市的实地距离大约是408千米。

3) 省界、铁路、山峰、河流2、 绘图略选择适用的地图】P221、 (1)中国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北京市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比例尺较大小详细比例尺较小打简略(2) 如果想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该选择中国地图;如果想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应该选择北京市地图2、 (1)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知道去往云南的交通线路2) 昆明城市图3) 云南省旅游图4) 景点导游图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P261、 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能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相对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2、 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3、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越往内越大;山脊等高线向数值低处弯曲分层设色地形图】P281、 答案可以参考图1.42中对不同地形的描述2、 找图略地形剖面图】P28绘图略第2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水球?】P31“地球”还是“水球”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没有固定答案七大洲和四大洋】P351、 观察地球仪,分别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例如:在地球仪上找到亚洲,亚洲西北 与欧洲接壤,西南临非洲,南面是大洋洲,东面是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2、 赤道穿过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亚洲的南面是大洋洲,欧洲的南面是非洲,北美洲的南面是南美洲;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3、 引导学生读图比较七大洲面积的大小;参考图2.12描绘各大洲的轮廓形状4、 用简单的三角形或者几何图形描绘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注意线条转折处的经纬度位置,确保图形位置的准确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P371、 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变动2、 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40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似的一些证据,论证自己的“假说”板块的运动】P431、 读图2.2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解释;(1) 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2) 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3)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2、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②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③两大板块挤压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④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第3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多变的天气》【天气及其影响】P471、 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2、 (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第2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P541、 略2、 (1)最热月气温为22℃,对应月份是7月2) 最冷月气温为1.5℃,对应月份是1月3) 气温年较差为20.5℃,即(22℃—1.5℃)4) 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3℃ 【气温的分布】P56(1) 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2) 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大3)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P591、 略2、 (1)7、8、9月降水较多2)12、1、2月降水较少3) 年降水量大概700毫米。

4) 该地降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降水的分布】P611、 赤道地区大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2、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200毫米以下3、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于沿海地区,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第4节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P63气温:A地的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是6℃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稀气温为20.5℃气温的年较差为14.5℃,气温年内变化较小B地的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为-4℃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气温26℃气温的年较差为30℃,气温年内变化较大降水:A地的降水季节变化不大,降水比较均匀B地的降水变化较大7、8月份降水较多,大约为200毫米左右;11、12、1月几乎无降水综合气温和降水状况:A地气候全年温和多月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5(1)分布地区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1、 (1)地形: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位于热带;黑龙江北部纬度高,位于寒温带3) 海陆位置:塔里木盆地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北京距海较近,水汽容易到达,气候相对湿润2、 A、B两地的差异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A地全年炎热,B地终年严寒;A地全年多雨,B地终年少雨气温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纬度低,温度高;B地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水的差异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水汽充足;B地位于南极大陆,水汽难以到达3、 A坡降水多,A坡为山地的迎风坡气候与人类活动】P68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2、 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谓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灾害了在我国南方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旦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雨或无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第4章 《居民与聚落》第1节 《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P711、人口数/亿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10~2010020~303030~401540~501250~601260~70122、 (1)所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2) 所经历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12年3) 说明从1830年(10亿)到1930年(20亿)这10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从1930年(20亿)到1987年(50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速;从1987年(50亿)到2011年(70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世界人口的分布】P731、 A的纬度较高,在北极圈上,气候终年严寒;B的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气候湿热2、 C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D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3、地区人口密度(人/千米)影响人口疏密的主要自然原因A俄罗斯北部<1地处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B亚马孙热带雨林<1地处低纬雨林地带,气候湿热C青藏高原<1地处高原,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D撒哈拉沙漠<1地处沙漠,气候干旱【人口问题】P74把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的观点是“人口多好”,另一组的观点是“人口少好”进行辩论,让学生搜集资料,认识到,只有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是好的不同的人种】P761、 白种人2、 北美洲、南美洲3、人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