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设计依据一、匝道的设计依据 1. 互通式立交类型及主线的线形指标互通式立交类型及主线的线形指标((表表9-2)) 2. 匝道设计速度匝道设计速度((表表9-3、、表表9-4)) 3. 设计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年限设计年限20年年)) 预测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预测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 4. 通行能力通行能力 单车道匝道最大设计通行能力单车道匝道最大设计通行能力1200pcu/h,,单车道环形匝道单车道环形匝道 设计通行能力为设计通行能力为800-1000pcu/h 二、匝道的分类二、匝道的分类 ((一一))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右转匝道、、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1 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第四节第四节 匝道设计匝道设计 2 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
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2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 1)左出右进式:)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右出左进式:)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1)左出右进式:)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3)右出右进式:)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 道上左转改变方向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2)右出左进式:)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1)左出右进式:)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达 到左转的目的到左转的目的 特点:特点: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差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差 ((二二))按匝道横断面的车道类型分类按匝道横断面的车道类型分类 ((一一))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匝道的平面线形指标 1. 匝道圆曲线半径匝道圆曲线半径((表表9-5、、表表9-6)) 2. 匝道回旋线参数匝道回旋线参数((表表9-7)) 3. 分流点处匝道最小曲率半径分流点处匝道最小曲率半径((表表9-8)) 三、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三、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二二))匝道纵断面线形指标匝道纵断面线形指标 1. 匝道最大纵坡匝道最大纵坡((表表9-9、、表表9-10)) 2. 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表表9-11)) ((三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匝道横断面 2..匝道圆曲线加宽匝道圆曲线加宽((表表9-12)) ((四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五五))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超高值确定超高值确定 ((五五))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 2..超高值确定超高值确定 3.超高过渡方式:.超高过渡方式: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左路缘带外边线旋转绕左路缘带外边线旋转 4.超高渐变率(表.超高渐变率(表9-14、表、表9-15)) ((五五))匝道的视距匝道的视距 1 1..识别视距识别视距((表表9 9- -1616)) 2 2..停车视距停车视距((表表9 9- -1717)) 第五节第五节 匝道端部设计匝道端部设计 定义:定义: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 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
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 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 通视区域:通视区域: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和匝道60m的三的三 角形区域内通视角形区域内通视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定义: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 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 道 减速车道: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为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为加速车道 1..变速车道的形式: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平行式 直接式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二、变速车道设计 1..变速车道的形式:变速车道的形式: ((1))平行式: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二、变速车道设计二、变速车道设计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平行式容易 布置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2))直接式: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形成一 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 速车道应采用直接式速车道应采用直接式 1..变速车道的形式变速车道的形式 ((1))平行式: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二、变速车道设计二、变速车道设计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平行式容易 布置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2..变速车道的横断面变速车道的横断面 二、变速车道设计二、变速车道设计 二、变速车道设计二、变速车道设计 3. 变速车道的长度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和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和。
2. 车道平衡原则车道平衡原则 ((1))两条车流合流后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两条车流合流后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 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 ((2))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后分岔道路的所有车道数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后分岔道路的所有车道数 总和减一总和减一 ((3))正线上一个方向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正线上一个方向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 1. 基本车道数基本车道数 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要求所必须的一定数量车道数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要求所必须的一定数量车道数 三、辅助车道三、辅助车道 1 EFC NNN 3. 辅助车道辅助车道 三、辅助车道三、辅助车道 一、收费立交布置一、收费立交布置 1..收费道路设置立交的办法收费道路设置立交的办法 第六节第六节 收费立交及收费站收费立交及收费站 主线主线 1))三路收费立交: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1))三路收费立交: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2)四路收费立交:)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个收费站 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 1))三路收费立交: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 2)四路收费立交:)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个收费站 1))三路收费立交: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道路相交 2)四路收费立交:)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个收费站 1))三路收费立交: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形及子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