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总论教学课件PPT 中医用药禁忌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72.01KB
约48页
文档ID:590356287
中药总论教学课件PPT 中医用药禁忌_第1页
1/48

第七章第七章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一、含义一、含义   用药时或用药期间,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必用药时或用药期间,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必须遵守的一种药事规则须遵守的一种药事规则 包括配伍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 二、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在选药组方时有的药物应当避免合用,称为配伍在选药组方时有的药物应当避免合用,称为配伍禁忌金元以来,配伍禁忌被医家概括为禁忌金元以来,配伍禁忌被医家概括为““十八反十八反””和和““十九畏十九畏””  1.1.十八反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张子和的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儒门事亲》》)) 十八反的本义是指十八反的本义是指《《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1818种种具有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物具有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物《《蜀本草蜀本草》》在统计在统计《《神神农本草经农本草经》》七情时称七情时称““相反者十八种相反者十八种””,此后逐渐,此后逐渐形成十八反之说事实上,形成十八反之说事实上,《《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的相反的相反药物并不止药物并不止1818种,加之原十八反药物的分条,如种,加之原十八反药物的分条,如瓜瓜蒌蒌分为分为瓜蒌壳瓜蒌壳、、瓜蒌仁瓜蒌仁、瓜蒌根,、瓜蒌根,芍药芍药分为分为白芍白芍、、赤芍赤芍等,药数更不止等,药数更不止1818后世相反药物还在不断增后世相反药物还在不断增加一些有关配伍禁忌的歌诀涉及药物不止加一些有关配伍禁忌的歌诀涉及药物不止1818种,种,仍以仍以““十八反十八反””为名为名 2.2.十九畏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石脂便相欺 (明明··刘纯刘纯《《医经小学医经小学》》)) 十九畏是金元以后医家概括出的十九畏是金元以后医家概括出的1919味配伍禁忌味配伍禁忌药。

十九畏所涉及的并非药十九畏所涉及的并非1919味具相畏关系的药物味具相畏关系的药物相畏是指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减弱或消相畏是指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减弱或消除相畏不仅不属于配伍禁忌,而且是应当充分利除相畏不仅不属于配伍禁忌,而且是应当充分利用的一种配伍关系从理论上说,属于配伍禁忌的用的一种配伍关系从理论上说,属于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不是相反,就是相恶,但是,十九畏中各配伍关系不是相反,就是相恶,但是,十九畏中各药对之间究竟存在何种配伍关系,至今尚无定论药对之间究竟存在何种配伍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中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因中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因此,凡是合用后反而会使治疗效应下降;或使毒副效应增强,此,凡是合用后反而会使治疗效应下降;或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者,原则上都不宜合用,属于配伍禁忌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者,原则上都不宜合用,属于配伍禁忌由于药物之间的七情关系存在相对性,因此,中药的配伍禁忌由于药物之间的七情关系存在相对性,因此,中药的配伍禁忌应当是有条件的。

关于十八反的现代研究也提示:应当是有条件的关于十八反的现代研究也提示:““只在特定只在特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显示毒性增强的特点,可能是十八反的主流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显示毒性增强的特点,可能是十八反的主流结合古今的临床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结合古今的临床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而是有条件的配伍禁忌;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而是有条件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八反”” 、、““十九畏十九畏””之外的药物之间的配伍,亦非百无禁之外的药物之间的配伍,亦非百无禁忌,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也存在配伍禁忌忌,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也存在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在临床到底能否同用,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在临床到底能否同用,历代众说不一,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历代众说不一,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目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

目前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前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意外 三、三、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妇女在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妇女在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某些药物,称为妊娠用药禁忌忌使用某些药物,称为妊娠用药禁忌    妊娠用药禁忌的理由:避免引起堕胎是禁忌的主妊娠用药禁忌的理由:避免引起堕胎是禁忌的主要理由除此之外,凡对要理由除此之外,凡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对产后儿童生长发育不利产程不利、对产后儿童生长发育不利的药物,对妊娠的药物,对妊娠妇女均当尽量避免使用总地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妇女均当尽量避免使用总地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禁忌药         妊娠禁忌药的范围:古代一般提禁用或忌用,极妊娠禁忌药的范围:古代一般提禁用或忌用,极少慎用。

现在一般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少慎用现在一般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       禁用药包括剧毒药、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及药性作禁用药包括剧毒药、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及药性作用峻猛的药如用峻猛的药如砒石砒石、、水银水银、、马钱子马钱子、、川乌、草乌、川乌、草乌、斑蝥斑蝥、、轻粉轻粉、、雄黄雄黄、、巴豆巴豆、、甘遂甘遂、、大戟大戟、、芫花芫花、、牵牛牵牛子子、、商陆商陆、、藜芦藜芦、、胆矾胆矾、、瓜蒂瓜蒂、、干漆干漆、、水蛭水蛭、、虻虫虻虫、、三棱三棱、、莪术莪术、、麝香麝香等等       慎用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及温慎用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及温里药等章节中的部分药如里药等章节中的部分药如牛膝牛膝、、川芎川芎、、红花红花、、桃仁桃仁、、姜黄姜黄、、枳实枳实、、枳壳枳壳、、大黄大黄、、番泻叶番泻叶、、芦荟芦荟、、芒硝芒硝、、附附子子、、肉桂肉桂等等 凡禁用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凡禁用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根据病情需要斟酌使用如斟酌使用如《《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丹皮、桃仁、赤芍)治妊娠瘀证)治妊娠瘀证       应当正确对待妊娠禁忌药。

因妊娠禁忌药可能对应当正确对待妊娠禁忌药因妊娠禁忌药可能对妊娠产生危害,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妊娠妇女,妊娠产生危害,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妊娠妇女,如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以免发,以免发生事故如孕妇因病非用某种妊娠禁忌药不可,则应生事故如孕妇因病非用某种妊娠禁忌药不可,则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安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安全而有效全而有效                              应当正确对待妊娠禁忌药应当正确对待妊娠禁忌药  对于妊娠妇女,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  对于妊娠妇女,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以免发生事故如孕妇因病非用某种妊娠禁忌药不可,则应注意以免发生事故如孕妇因病非用某种妊娠禁忌药不可,则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安全而有效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安全而有效  此外,还应当明确的是,妊娠禁忌药不宜用作堕胎药。

在我  此外,还应当明确的是,妊娠禁忌药不宜用作堕胎药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妊娠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妊娠禁忌药,是从用药安全的角度提出的,并不是为了寻找堕胎的有禁忌药,是从用药安全的角度提出的,并不是为了寻找堕胎的有效药用这类药物堕胎,不仅很不安全,而且不一定可靠:首先,效药用这类药物堕胎,不仅很不安全,而且不一定可靠:首先,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妊娠禁忌药并非都是具有堕胎作用的药;其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妊娠禁忌药并非都是具有堕胎作用的药;其次,由于妊娠妇女存在个体差异,即使使用具有堕胎作用的药,次,由于妊娠妇女存在个体差异,即使使用具有堕胎作用的药,亦不一定都能取得堕胎效果亦不一定都能取得堕胎效果 四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禁忌进食某些食物,称为服药时的饮食服药期间禁忌进食某些食物,称为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简称服药食忌,俗称忌口禁忌,简称服药食忌,俗称忌口       《《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鸡、生菜,又不可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鸡、生菜,又不可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腥臊等物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腥臊等物。

指出了在服药指出了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物       重视服药食忌亦属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而有效的措重视服药食忌亦属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而有效的措施之一施之一         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有区别如热性病,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应忌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应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品——病证食忌病证食忌。

此外,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此外,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桔梗、乌梅忌猪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服药食忌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服药食忌的一般原则::       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一是忌食可能妨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物患病期间,一般人的脾胃功能都可能有所减弱,因此,应忌食患病期间,一般人的脾胃功能都可能有所减弱,因此,应忌食生冷、多脂、粘腻、腥臭、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功能,生冷、多脂、粘腻、腥臭、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疗效降低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疗效降低       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二是忌食对某种病证不利的食物如生冷食物对寒证,特如生冷食物对寒证,特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油过多,会加重发别是脾胃虚寒证不利;辛热食物对热证不利;食油过多,会加重发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

如服药期间不忌这类食物,药热;食盐过多,会加重水肿;等等如服药期间不忌这类食物,药物的疗效肯定会受影响物的疗效肯定会受影响       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三是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配伍关系的食物食物如服皂矾应忌茶如服皂矾应忌茶 ,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铁),遇,因为皂矾为低价铁盐(硫酸亚铁),遇茶中的鞣质,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而使药效降低茶中的鞣质,易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而使药效降低 五、病证用药禁忌五、病证用药禁忌       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称为病证用药禁忌称为病证用药禁忌       由于药物皆有偏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或补或由于药物皆有偏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或补或泻泻……用之得当,可以以其偏性纠正疾病的病理偏向;用之得当,可以以其偏性纠正疾病的病理偏向;若使用不当,其偏性会反助病势,加重病情因此,若使用不当,其偏性会反助病势,加重病情因此,凡药不对证,药物功效不为病情所需,有可能导致病凡药不对证,药物功效不为病情所需,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恶化者,原则上都属禁忌范围情加重、恶化者,原则上都属禁忌范围         疾病的发生,是外邪侵入和正气不足所致。

病邪犹疾病的发生,是外邪侵入和正气不足所致病邪犹如寇匪,常趁虚侵入人体,故有如寇匪,常趁虚侵入人体,故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当病邪侵入人体时若先进行补虚,虚虽补了,的说法当病邪侵入人体时若先进行补虚,虚虽补了,却等于是关了门,将病邪留在体内就很难驱逐中医认却等于是关了门,将病邪留在体内就很难驱逐中医认为,应当是先将病邪祛除、再考虑进补若先行补虚而为,应当是先将病邪祛除、再考虑进补若先行补虚而忽视了祛邪,往往会造成病邪迁延不愈,因许多补药具忽视了祛邪,往往会造成病邪迁延不愈,因许多补药具有抗利尿、止泻、止汗等收敛作用,服后不利于病邪从有抗利尿、止泻、止汗等收敛作用,服后不利于病邪从大小便或汗孔排出因此邪盛体虚时治疗首当祛邪,不大小便或汗孔排出因此邪盛体虚时治疗首当祛邪,不可贸然进补;若必须进补,也应攻补同用,免犯闭门留可贸然进补;若必须进补,也应攻补同用,免犯闭门留寇之戒当正邪交争到一定时期后,正气、邪气都已衰当正邪交争到一定时期后,正气、邪气都已衰退,正气无力驱邪外出,故此时应当补宜正气,达邪于退,正气无力驱邪外出,故此时应当补宜正气,达邪于外外 ——《《第七章第七章 发病发病》》         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发汗药,以免加重出汗。

里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发汗药,以免加重出汗里寒证忌用寒凉伤阳的清热药阴虚内热者还须慎用苦寒药,以免寒证忌用寒凉伤阳的清热药阴虚内热者还须慎用苦寒药,以免苦寒化燥伤阴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泻下药,以免损伤脾胃阴苦寒化燥伤阴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泻下药,以免损伤脾胃阴亏津少者忌用利湿、燥湿药,以免耗伤津液肾虚遗尿、遗精者,亏津少者忌用利湿、燥湿药,以免耗伤津液肾虚遗尿、遗精者,不宜使用利尿药实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助热伤阴的温里药不宜使用利尿药实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助热伤阴的温里药妇女月经过多及出血而无瘀滞者,忌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加重妇女月经过多及出血而无瘀滞者,忌用破血逐瘀之品,以免加重出血脱证神昏者,忌用香窜耗气的开窍药邪实而正不虚者,出血脱证神昏者,忌用香窜耗气的开窍药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以免误补益疾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者,忌用滋腻忌用补虚药,以免误补益疾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者,忌用滋腻助湿的补血滋阴药表邪未解者,忌用妨碍发汗解表的收敛止汗助湿的补血滋阴药表邪未解者,忌用妨碍发汗解表的收敛止汗药;湿热泻痢忌用涩肠止泻药;属湿热下注之遗精者,忌用助热药;湿热泻痢忌用涩肠止泻药;属湿热下注之遗精者,忌用助热敛邪的温补收涩药;湿热淋证小便不利者,忌用补涩缩尿药;湿敛邪的温补收涩药;湿热淋证小便不利者,忌用补涩缩尿药;湿热带下者,不宜用收涩止带药:以免闭门留寇热带下者,不宜用收涩止带药:以免闭门留寇        病证用药禁忌的内容涉及很广。

各论中,各章节病证用药禁忌的内容涉及很广各论中,各章节概述部分将具体介绍与该类药物有关的病证用药禁忌概述部分将具体介绍与该类药物有关的病证用药禁忌此外,在部分药物的此外,在部分药物的“使用注意使用注意”项下,还将介绍与项下,还将介绍与该具体药物有关的病证用药禁忌如虚喘、高血压及该具体药物有关的病证用药禁忌如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失眠患者慎用麻黄麻黄;湿盛胀满、水肿患者不宜用;湿盛胀满、水肿患者不宜用甘草甘草        第八章第八章 中药用药剂量与用法中药用药剂量与用法        用药剂量和用法是保证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用药剂量和用法是保证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用量不准、煎煮欠法、服药无方都会影响药要因素用量不准、煎煮欠法、服药无方都会影响药物疗效或意义带来物疗效或意义带来 不良后果掌握用量和用法,对保不良后果掌握用量和用法,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都很重要证用药安全、有效都很重要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中药的用药剂量 一、含义一、含义 临床应用时的用量临床应用时的用量,主要指,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用每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量。

有的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有的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剂量         二、计量单位二、计量单位 中药的计量单位有:中药的计量单位有:重量、数量、容量重量、数量、容量重量如市制:斤、两、钱、分;公制:千克、克、毫克数市制:斤、两、钱、分;公制:千克、克、毫克数量:片、条、枚等容量:斗、升、合等量:片、条、枚等容量:斗、升、合等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16进位制,即进位制,即1 1市斤市斤=16=16两两=160=160钱自19791979年起,全国已经统一采用公制,即年起,全国已经统一采用公制,即1 1公公斤斤=1000=1000克,为了处方和用药的简便,按规定可采用克,为了处方和用药的简便,按规定可采用1 1两两=30=30克,克,1 1钱钱=3=3克,克,1 1分分=0.3=0.3克,克,1 1厘厘=0.03=0.03克的近似值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进行换算         三、确定依据三、确定依据       中药的用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药中药的用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克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克伐正气,不论用量过大,还是用量过小,都会给疾病伐正气,不论用量过大,还是用量过小,都会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对中药剂量的使用应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对中药剂量的使用应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

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计量,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计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一)药物的性质性能药物的性质性能1.1.药材质量药材质量 质优力强量宜小,质次力弱量宜大质优力强量宜小,质次力弱量宜大2.2.药材质地药材质地 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用量宜小(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用量宜小(无毒药一般毒药一般3 3--10g10g);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宜);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物,用量宜大(大(无毒药一般无毒药一般1010--30g30g)) ;干品量宜小,鲜品量宜;干品量宜小,鲜品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四倍,大(一般为干品的四倍,无毒药一般无毒药一般3030--60g60g ))3.3.药物性味药物性味 药性较弱、作用温和、气味平淡用量稍药性较弱、作用温和、气味平淡用量稍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性较强、作用强烈、气味浓厚用量宜轻气味浓厚用量宜轻4.4.有毒无毒有毒无毒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防止中毒量,防止中毒        (二)(二)用药方法用药方法1.1.方药配伍方药配伍 单味药用量宜大;入复方应用用量宜小。

单味药用量宜大;入复方应用用量宜小同一种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同一种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2.2.剂型剂型 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用量宜小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用量宜小3.3.用药目的用药目的 槟榔:行气、消积、利水用槟榔:行气、消积、利水用6 6——15g15g,驱虫,驱虫((姜片虫、姜片虫、绦虫)用绦虫)用6060——120g120g;洋金花:止咳平喘或止;洋金花:止咳平喘或止痛用痛用0.3-0.6g0.3-0.6g,每日量不超过,每日量不超过1.51.5克,麻醉药可用到克,麻醉药可用到20g20g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而使用不同剂量,同是用同是用牵牛子牵牛子泻下,用以通便导滞,泻下,用以通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李杲:李杲:““少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则动大便,多则下水””        (三)(三)患者情况患者情况1.1.年龄大小年龄大小 小儿因为身体发育还未健全,老人气血渐小儿因为身体发育还未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特别是药性峻烈、容易损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特别是药性峻烈、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状年。

小儿五岁以下通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状年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用量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用量按成人量常用成人用量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用量按成人量减半用减半用2.2.性别性别 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活血祛瘀通经药物一般不宜过大妊娠期,活血祛瘀通经药物一般不宜过大3.3.体质体质 体质强的病人用量宜大;体质虚弱的病人,要体质强的病人用量宜大;体质虚弱的病人,要量宜小量宜小4.4.病情病情 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久病者用量宜小;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久病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新病者用量宜大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新病者用量宜大         例:患者,男,例:患者,男,373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双下肢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双下肢水肿水肿3 3年余,加重年余,加重4d4d”” 人院,患者于人院,患者于4 4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乏力、食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乏力、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小便黄似茶叶水样、双下肢水肿。

检查确诊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小便黄似茶叶水样、双下肢水肿检查确诊““肝硬化肝硬化””,住院治疗,住院治疗1 1个月余,临床治愈出院期间病情多次复发,此个月余,临床治愈出院期间病情多次复发,此次于次于4d4d前因劳累后再次复发前因劳累后再次复发B B超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腹水超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腹水人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人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失代偿期失代偿期) )给予综合对症治疗,住院给予综合对症治疗,住院27d27d后复后复查肝功能好转患者自我感觉较前明显好转,饮食较前明显增加,腹水查肝功能好转患者自我感觉较前明显好转,饮食较前明显增加,腹水基本消失,住院基本消失,住院2 2月后患者在医生不知情下食用罂粟苗,月后患者在医生不知情下食用罂粟苗,4h4h后出现寒战、后出现寒战、恶心、呕吐、腹泻药物治疗后效果差之后患者出现精神差,神志不恶心、呕吐、腹泻药物治疗后效果差之后患者出现精神差,神志不清,复查肝功恶化,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并肝性脑病给予对症支持等清,复查肝功恶化,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并肝性脑病给予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后,病情进行性恶化,发展为综合治疗后,病情进行性恶化,发展为ⅢⅢ度肝性脑病,有出血倾向。

患度肝性脑病,有出血倾向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 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研究表明其有镇痛、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研究表明其有镇痛、镇咳、抑制血管平滑肌、抑制心肌收缩等作用摄人过多可抑制呼吸中镇咳、抑制血管平滑肌、抑制心肌收缩等作用摄人过多可抑制呼吸中枢、循环系统致死亡患者为肝硬化病人,在保肝治疗临床症状好转时枢、循环系统致死亡患者为肝硬化病人,在保肝治疗临床症状好转时因食用因食用““罂粟苗罂粟苗””加重肝细胞坏死,发展至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加重肝细胞坏死,发展至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抢救治疗无效,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罂粟水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抢救治疗无效,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罂粟食用后致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病例少,由此可说明肝炎后肝硬化尤其是失食用后致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病例少,由此可说明肝炎后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的病人,在饮食和中、西药联合应用方面,宜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代偿期的病人,在饮食和中、西药联合应用方面,宜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警惕作者的警惕 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导报.2007.2007,,4 4((3535)):108:108        5. 5. 职业和生活习惯职业和生活习惯        由于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致密,由于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

平素嗜食辛辣热烫食物者,需用劳动者稍重一些平素嗜食辛辣热烫食物者,需用辛热药物时,用量可稍大,反之则宜小辛热药物时,用量可稍大,反之则宜小        (四)(四)季节、气候、居住环境季节、气候、居住环境1.1.冬季冬季 发汗解表药、辛热大热药可多用,苦寒降火发汗解表药、辛热大热药可多用,苦寒降火药宜轻药宜轻2.2.夏季夏季 苦寒降火药宜重,发汗解表药、辛热大热药苦寒降火药宜重,发汗解表药、辛热大热药不宜多用不宜多用3.3.北方北方 辛温发散之品用量宜重,寒凉苦燥之品用量辛温发散之品用量宜重,寒凉苦燥之品用量宜轻宜轻4.4.南方南方 辛温发散之品用量宜轻,寒凉苦燥之品用量辛温发散之品用量宜轻,寒凉苦燥之品用量宜重宜重        (五)(五)中药的常用剂量中药的常用剂量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约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约5 5--1010克;部分常用量较克;部分常用量较大为大为1515--3030克;新鲜药物常用量为克;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30--6060克克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一、含义一、含义 中药的应用方法中药的应用方法       本节主要讨论中药的本节主要讨论中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汤剂给药途径、应用形式、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的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四个方面四个方面        二、给药途径二、给药途径       将药物引入人体的途径将药物引入人体的途径,称为,称为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机体的不同组织机体的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吸收性能存在差异;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吸收性能存在差异;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除情况也不一样因此,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数消除情况也不一样因此,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数量、速度和作用强度;有的药物甚至必须经某种途径给药,才能量、速度和作用强度;有的药物甚至必须经某种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如发挥某种作用(如枳实枳实静脉注射有升压作用,但口服并无升压作静脉注射有升压作用,但口服并无升压作用;瓜蒂作散剂口服有涌吐作用,但作注射剂皮下、静脉注射却用;瓜蒂作散剂口服有涌吐作用,但作注射剂皮下、静脉注射却无涌吐作用等等)无涌吐作用等等)       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等多种途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等多种途径现代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径现代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临床用药,具体选择何种途径给药,不仅要考虑各种给药途临床用药,具体选择何种途径给药,不仅要考虑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且还应注意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且还应注意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

学习中药学则尤其应注意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如径的选择学习中药学则尤其应注意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如静脉注射给药,因不需经过吸收阶段,静脉注射给药,因不需经过吸收阶段,100%100%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血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流而到达全身,故奏效尤为迅速由于静脉给药具有上述特点,流而到达全身,故奏效尤为迅速由于静脉给药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治疗需要速效时,或病人昏迷或呕吐不止不能服药时,所所以在治疗需要速效时,或病人昏迷或呕吐不止不能服药时,所用药物可作成注射剂经静脉给药但假如用瓜蒂涌吐,则不宜选用药物可作成注射剂经静脉给药但假如用瓜蒂涌吐,则不宜选择静脉给药,因为择静脉给药,因为瓜蒂瓜蒂经静脉给药催吐效果不确实此外,具有经静脉给药催吐效果不确实此外,具有溶血作用的药(如溶血作用的药(如皂荚皂荚)或能凝固蛋白的药(如)或能凝固蛋白的药(如明矾明矾),亦不适),亦不适宜经静脉给药宜经静脉给药 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是通过对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是通过对剂型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选择来体现的的        三、三、应用形式应用形式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无论通过什么途径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形式,即制成一定剂型预防应用的形式,即制成一定剂型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云:云:““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随药性,不得违越《《苏沈良方苏沈良方》》云:云:““无毒者宜汤,小毒者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宜丸宜散,大毒者宜丸陶弘景云:陶弘景云:““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也 临床用药应根据剂型的特点,药物特性及医疗、预防的需要来临床用药应根据剂型的特点,药物特性及医疗、预防的需要来确定剂型学习中药学则尤应注意根据药物特性的需要来确定药确定剂型学习中药学则尤应注意根据药物特性的需要来确定药物的剂型多数药物都可物的剂型多数药物都可根据剂型的特点,随病情需要确定其剂根据剂型的特点,随病情需要确定其剂型型但部分药物由于自身的特点,对剂型具有选择性但部分药物由于自身的特点,对剂型具有选择性        中药传统应用形式中药传统应用形式::((1 1)口服:)口服:汤剂汤剂、丸剂、散剂、酒剂、露剂、丸剂、散剂、酒剂、露剂((2 2)皮肤: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皮肤: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灸剂熏剂、灸剂((3 3)腹腔:栓剂、药条)腹腔:栓剂、药条中药新剂型中药新剂型:: 注射剂、胶囊剂、片剂、冲剂、水丸剂、气雾剂、注射剂、胶囊剂、片剂、冲剂、水丸剂、气雾剂、膜剂膜剂        四、煎煮方法四、煎煮方法1.1.煎药器具煎药器具  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器皿,如砂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器皿,如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

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锅、砂罐等陶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2.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   煎药宜用洁净澄清,无异味,含杂质及煎药宜用洁净澄清,无异味,含杂质及矿物质少的水一般来说,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饮矿物质少的水一般来说,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饮用的水都可用以煎煮中药用的水都可用以煎煮中药        3.3.加水多少加水多少   理论上说,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理论上说,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二、三煎加水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二、三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由于不同药材的吸水性能存在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由于不同药材的吸水性能存在差异,煎药时的火力大小也可能不同,所以实际操作差异,煎药时的火力大小也可能不同,所以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通常只能根据饮片质地的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通常只能根据饮片质地的疏密,吸水性能的强弱及煎煮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估计疏密,吸水性能的强弱及煎煮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加水的多少。

一般可行的作法是,将饮片适当搅拌浸加水的多少一般可行的作法是,将饮片适当搅拌浸透后,液面应高出饮片透后,液面应高出饮片2 2厘米质地坚硬、粘稠或需要厘米质地坚硬、粘稠或需要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散,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有效成分容易挥散,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没药物即可        4.4.煎前浸泡煎前浸泡         加热煎煮前将中药饮片用水浸泡一定的时间,既加热煎煮前将中药饮片用水浸泡一定的时间,既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还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还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多数药物宜部,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20--3030分钟以种子、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浸泡果实为主者可浸泡1 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液腐败变质过长,以免药液腐败变质        5.5.煎煮火候煎煮火候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分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分文火和武火文火和武火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后用文火继续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后用文火继续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0--1515分钟左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熬,使有效类、甲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熬,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成分能充分溶出         6.6.榨渣取汁榨渣取汁   汤剂煎成滤出药汁后,药渣中还含有部分药汁,汤剂煎成滤出药汁后,药渣中还含有部分药汁,如不经压榨取汁就将其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

如不经压榨取汁就将其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有实验证明,从压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有实验证明,从压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的原方的1/3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后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尤其是一些遇高热后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及只煎一次的药,药渣中所含有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及只煎一次的药,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具有很大意义效成分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具有很大意义        7.7.煎煮次数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也应煎两次,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也应煎两次,每次煎煮大概每次煎煮大概3030分钟,并将分钟,并将2 2--3 3次煎液混合后服用次煎液混合后服用因为煎煮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会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因为煎煮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会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药材外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部的水液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

为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        8.8.入煎方法入煎方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甚至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的先后有的药生变化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的先后有的药材入汤剂还需用纱布包裹入煎材入汤剂还需用纱布包裹入煎        (1)(1)先煎先煎   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再纳入其余药物同煎一般来说,动物角(如再纳入其余药物同煎一般来说,动物角(如水牛角水牛角、、鹿角鹿角等)、等)、甲(如甲(如龟甲龟甲、、鳖甲鳖甲等)、壳(如等)、壳(如海蛤壳海蛤壳、、石决明石决明、、牡蛎牡蛎、、珍珠母珍珠母等)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如等)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如石膏石膏、、磁石磁石、、代赭石代赭石、、龙骨龙骨等)大等)大多需要先煎多需要先煎30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

植物药中,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植物药中,苦楝皮苦楝皮等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与一般药同入汤剂时,也需先煎另等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与一般药同入汤剂时,也需先煎另外,有的药久熬可使其毒性降低(如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外,有的药久熬可使其毒性降低(如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等),亦应先煎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应先煎等),亦应先煎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应先煎0.50.5--1 1小时小时(至入口无麻味为度),(至入口无麻味为度),雷公藤雷公藤应先煎应先煎1 1--2 2小时,再与他药同煎,小时,再与他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以确保用药安全        (2)(2)后下后下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如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如金银花金银花、、连翘连翘、、鱼腥草鱼腥草、、肉桂肉桂、、沉香沉香及解表药、化湿药中的大部分药),及解表药、化湿药中的大部分药),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如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如青蒿青蒿、、大黄大黄、、番泻番泻叶叶、、麦芽麦芽、、谷芽谷芽、、神曲神曲、、白芥子白芥子、、杏仁杏仁、、钩藤钩藤等),与一般药同等),与一般药同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待他药煎煮一定时间后,再纳入这类药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待他药煎煮一定时间后,再纳入这类药同煎一定时间。

有的药甚至只需用开水浸泡即可,不必入煎(如同煎一定时间有的药甚至只需用开水浸泡即可,不必入煎(如大黄、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大黄、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3)(3)包煎包煎   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及漂浮水面不便于煎煮者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及漂浮水面不便于煎煮者(如(如辛夷辛夷、、旋覆花旋覆花等),或药材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混等),或药材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混浊者(如浊者(如海金沙海金沙、、蒲黄蒲黄、、五灵脂五灵脂等),以及煎煮后药液粘稠不便等),以及煎煮后药液粘稠不便于滤取药汁者(如于滤取药汁者(如车前子车前子等),入汤剂时都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等),入汤剂时都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        ((4 4))烊化烊化 某些胶质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了避免入某些胶质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了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应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应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鸡血藤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鸡血藤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5 5))另煎另煎 部分贵重药材(如部分贵重药材(如人参人参、、西洋参西洋参、、羚羊角羚羊角等)与他药等)与他药同用,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同用,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6 6))冲服冲服 入水即化的药(如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芒硝等)、液体类药(如等)、液体类药(如蜂蜜蜂蜜等)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需入煎,宜直接用开水或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需入煎,宜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药汁冲服        五、服药方法五、服药方法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效果还与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还与服药的时间、多少及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服药的时间、多少及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一)(一)服药时间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汤液本草汤液本草》》云:云:““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确定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能迅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能迅速入肠发挥药效因此,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宜在清晨空腹时速入肠发挥药效因此,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宜在清晨空腹时服药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服药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       饭前饭前,胃中空虚。

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前服,胃中空虚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前服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快进入肠道发挥药效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快进入肠道发挥药效         饭后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消食药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消食药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 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 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安神安眠,宜在睡前如安神药用于安神安眠,宜在睡前0.50.5--1 1小时服药一次;缓下药小时服药一次;缓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 4小时、小时、2 2小时与小时与1 1小时各服药一次。

急性病则不拘时服小时各服药一次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二)(二)服药多少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 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夜不停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三)(三)服药冷热服药冷热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要温覆取汗至于治热证用寒药,如热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要温覆取汗至于治热证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 一般汤药多宜一般汤药多宜温服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成分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但多数沉淀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收但多数沉淀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所以,使用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滤,最好温服(服发挥药效所以,使用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滤,最好温服(服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而被抛弃,造成浪费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而被抛弃,造成浪费 服用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者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服用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者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水送服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