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教材

yuzo****1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06KB
约64页
文档ID:266265979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教材_第1页
1/64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n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n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治理n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和表现形式n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治理 n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率指价格总水平的百分比变动,或者说价格指数的变动 目前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是度量不同时期消费者为生活消费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价格指数该指数包括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两方面内容CPI的编制通常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指数的基期一般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情况,选择某一个年度 CPI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并且可以每月公布一次,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许多国家直接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n 新闻阅读: 中国11月CPI上涨6.9% 通胀压力加大n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张毅 罗博)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最新统计,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1-11月累计上涨4.6%。

n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7%左右这将是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n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拉动11月CPI涨幅创新高的主要因素统计显示,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8.2%,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占比为86%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拉动CPI上涨1.74个百分点,占当月CPI涨幅的四分之一左右 n姚景源认为,猪肉价格明显反弹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转凉,需求量增大,而养猪户补栏情况并不理想作为猪肉替代品的牛、羊肉价格近期也在陆续上涨他说,猪肉价格和供应问题暴露出中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但60%是散养,散养户对市场反应不灵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的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很不适应 nn此外,这一轮价格上涨由国内因素延伸到国际因素进口大豆涨价直接导致豆油价格上涨,国际油价上涨也拉动了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目前,中国有近一半的原油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及石化产业带来很大压力11月1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11月汽油平均上涨了8.8%,柴油平均上涨9.8%主要依靠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其售价11月比上月平均上涨12.6%,仅此一项就拉动CPI环比上涨0.14个百分点,占当月环比上涨0.7%的五分之一。

(二)批发物价指数 WPI是以商品批发价格作为计算依据,反映批发市场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WPI的编制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所使用的权数多为固定权数,权数的内容是基期的成交额或批发销售额,对于权数资料一般每隔一定年限都要进行必要的修订 WPI是观测国内企业产品交易价格变动情况,把握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整个产品供求动向的一项重要指标三)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GNP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价格指数 它是用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 以1978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现价GDP值(1978年GDP值 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 该指数包括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最广泛,与GNP核算范围相对应,不仅包括全部物质产品和涵盖计入GNP的全部服务产品,也包括进出口商品理论上,它能最全面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化四)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一般是统计部门通过向各大生产商搜集各种产品的报价资料,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式以方便比较例如,我国有1980年不变价、1990年不变价,美国是以1967年的指数当作100进行比较的该指标由劳工部每月公布一次,对未来(一般在3个月后)的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是预示今后市场总体价格的趋势 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导致通胀加剧相反,当该指数下降,即生产资料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也会彭响到整体价格水平下降,减弱通胀的压力n(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n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304中必报产品,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商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 计算公式和权数资料来源计算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公式,权数资料来源于社会消费品销售额统计和重点调查资料编制单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50多个市县 n n n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或其表现形式划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或开放型的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政府对物价上涨并不施以任何干预及控制,而是放任自流 抑制性通货膨胀或隐蔽的通货膨胀,亦称压抑型通货膨胀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没有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却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的一种情况二)按通货膨胀严重程度来划分 爬行式通货膨胀即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时,消费物价指数停留在两位数以内水平的膨胀状况 奔腾式通货膨胀,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国家和8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消费物价指数升达两位数以上的膨胀状况三)按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来划分n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是指在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商品供给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受到了限制,或没有能随有效需求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1)工资推进:工资率取决于劳动供求,由工会和雇主议定工会力量强大时,会使工资高于竞争的工资,并超过劳动生产率水平,导致物价上涨继而陷入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工资自发的、一次性的增长,而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先前提高或物价总水平的先前上升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或者工会要改变收入分配目标而引起2)利润推进:在不完全竞争下,卖主能够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获取垄断利润,推动物价上涨3)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指垄断企业和寡头对部分产品卖价进行操纵,人为抬高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4)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及其他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使利用这些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增加,使商品价格提高,并带动国内其他商品价格的连续上涨 3、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长期的通货膨胀大都是在需求因素与供给因素共同起作用下产生的,故也称供求混合型的通货膨胀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治理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无论是货币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认为货币才是通货膨胀之源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思考: 我国在1979-1981、1985-1988、1993-1995、2003-2007年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如何解释原因? 需求拉动? 成本推进? 混合式?(一)需求拉上说 把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归结为财政赤字过大,财政赤字又是由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过大引起的。

将通货膨胀直接归结为信用膨胀的结果这种思路的形成是以改革开放后信贷分配货币资金的比重急剧增大为背景的二)成本推动说 强调工资因素的关键作用由于国有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个人利益的同构性,工人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商品出厂价提高,从而使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原材料等中间产品价格的提高中间产品价格的上升一是由于原有价格体系不合理,需要恢复到正常的市场价格水平,价格上涨是自然合理的过程三)体制因素说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晰,国有企业破产和兼并机制不完善,在资金上吃国家银行大锅饭,投资效益低下;同时职工和企业、政府之间关系没有理顺,企业停产半停产时工人工资仍由国家负担,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积累,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曾就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也就是 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 如果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将促进经济增长二)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收入分配效应既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货膨胀会改变社会成员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和实际收入水平。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分配效应)每个社会成员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负债1)实物资产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社会成员所持有的实物资产在货币形态上的自然升值与物价总水平上涨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可由此受益;反之,如果后者高于前者,就要因此受损2)金融资产由于货币不断贬值,社会成员在通货膨胀中就要蒙受损失3)负债通货膨胀会是实际利率下降,减少实际债务,负债者由此受益四、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可以缩减货币供应量 提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在其顾客支付时的利息率,这就势必带来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从而控制信贷的膨胀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减少商业银行放款,从而减少货币供应 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使用信贷资金的成本,借贷将减少;同时,利率提高还可以吸收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n 思考: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动用了哪些政策工具治理通货膨胀?(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财政赤字 降低政策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福利、津贴等都将随经济的过热而压缩。

增税增税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弥补财政赤字,减少因赤字带来的货币发行增税以后,企业收入减少,从而投资也减少,政府赤字减少最终可以控制总需求的膨胀 发行公债,以弥补政府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差额,减轻市场压力 开征特别消费税,针对经济膨胀时期部分商品开征三)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 工资管制即强制推行的控制全社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总额和幅度的措施 冻结工资即政府强制性规定职工工资在若干时期内不再增加而固定在一定点水平上的措施 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其办法是通过一种对答应过多地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长超额比率课以特别税款来抑制通货膨胀四)收入指数化政策 收入指数化就是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措施 收入指数化的主要措施有:n工资指数化n工资与物价挂钩n债券收益指数化(五)物价管制 就是政府当局拟订一套关于物价的行为准则,价格决定者共同遵守,以达到限制物价上涨的目的六)增加供给 减税政策 思考:自2003年起,我国国名经济运行出现了经济结构性过热,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能源、电力、原材料等供应紧张的现象,银行信贷也从前些年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