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法三宾语前置剖析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7KB
约28页
文档ID:116129415
语法三宾语前置剖析_第1页
1/28

三、宾语前置 (一)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两大 主要语法手段其中语序指的是 汉语各成分在句中的排列顺序和 相对先后顺序汉语语序相对固 定,并且古今汉语语序大体上是 一致的,这体现了汉语语法发展 的延续性 Ø主谓(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Ø述宾(动语在前,宾语在后) Ø状中、定中(修饰语在前,中 心语在后) Ø述补(中心语在前,补语在后 ) Ø介宾(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二)宾语前置指在古汉语语序 中,出现“宾语——动词性谓语/ 介词”的形式,这个形式其实是 上古汉语本身的语法规则,严格 来说变化的是现代汉语——在现 代汉语中,这些形式中的宾语被 “后置”了 动宾,介宾——宾动,宾介 (三)但并非所有的宾语都在“ 前置”古汉语中存在大量正常 动宾(介宾)语序,只有在特 定语法条件的限制下宾语才会 出现前置的情况这些语法上 的限制条件也是“宾语前置”细 化分类的依据 (四)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在 哪些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定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借助代词“之”“是”等复指并前 置宾语 以上三类为“有形式标志的宾语 前置” •上古汉语中,“是”“尔”等特 定代词作宾语往往直接前置 (不管是什么句类) •为表示强调宾语而进行的“无 标志宾语前置”,介词“以”后 的宾语前置就属于这种情况 两个关键点: •前置的条件(或标志)是什么 •前置宾语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怎 样(尤其针对句中状语成分而 言) 勿忘宾语前置包括动宾和介宾 两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定前置 前置条件: ①一般在问句中 ②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孰、胡 、曷、奚、何、焉、安、恶) ③宾语位置: 动词前,若有助动词则在助动词 前;介词前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条规 矩比较严格,除“何如、如何;奈 何,若何” 作为固定结构例外,其 余一律遵循 Ø子鱼曰:“份未及死,如何勿伤?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Ø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何如”“如何”最初的意义 是“像什么”,后凝固为固定 格式后,意义一般都是问询 (为什么、怎么样、在怎么 办)或商量(怎么样、可不 可以) “何如”与“如何”无殊也, 故“不去如何”犹“不去何如”, 均商询去抑不去耳;然“何如不 去”则不当去而劝止莫去也,“ 如何不去”则当去而责怪未去矣 。

——钱钟书《管锥篇》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 先秦时期比较严格,从战国 中后期开始“后置”的演变, 演变过程非常缓慢东汉时 期“谁”后置的演变基本完成 ,汉以后“何”后置的演变速 度加快,唐五代时期基本完 成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前置条件: •否定句(句中有表示否定的词“不 、弗、毋(无)、勿、未、非( 匪、靡)、微、莫、否”等) •宾语为代词 宾语位置: 动词前,否定副词后 Ø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 《左传 昭公二十七年》 Ø齐桓公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 之敢妬也《荀子 仲尼》 Ø吾未之闻也《左传 宣公十一 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这一语言现象产生于殷商时期 ,后置的演变萌芽于西周时期 ,战国时期是过渡,两汉时, 前置现象已经基本从口语里消 失,只在一些拟古的表达中还 使用,后置的演变基本完成 3、指示代词“之”“是”等复指 的宾语前置,在表达上也有 强调宾语的作用 前置条件: 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然 后整体前置 宾语位置: 动词前,“是”“之”前 Ø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左 传 昭公十三年》 Ø虢多凉德,其何士之能得?《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 Ø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左 传 昭公五年》 Ø余唯利是视。

《左传 成公十三 年》 思考: 侨(子产)闻君子长国家者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 难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 若宾语为代词,则前置时多 用“之”复指,而不用“是”: Ø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 之谓矣《左传 宣公二年 》 固定格式一: 惟(唯)……是(之)…… 惟:仅仅、只,表限制副词 是、之:代词,宾语前置的 标志 这个格式大约产生于西 周末,在春秋末战国初得到 蓬勃发展,战国中期后用例 就大幅度减少了,成为熟语 、套语和拟古风格的表达被 之后的人们使用 固定格式二:“是之谓”,“此之 谓” Ø“谓是”、“谓此”的倒装,利用“ 之”复指代词宾语“是”“此”,并 将其前置 Ø翻译为“这就是说、叫” Ø“此之谓”可单用,翻译为“说的 就是这(个、样)” Ø此之谓不朽《左传 襄公二 十四年》 Ø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 谓神《荀子 天伦》 Ø禹善举人,不善人远,此之 谓也夫《左传 宣公十六年 》 4、上古汉语中,“是”“尔”等特 定代词作宾语直接前置(不管什 么句类),表强调 Ø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 小 雅 节南山》 Ø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 恌,君子是则是效《诗经 小 雅 鹿鸣》 Ø王赐乘马,是用佐王。

《虢季子 白盘》 Ø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左 传 隐公十一年》 “是以”最早是“以是”的宾语前置形 式,意思是“因为这、凭借这、用 这”等后逐渐成为固定结构,整 体为连词,表原因,直接翻译为“ 因此、所以” “是”作为宾语后置的演变 速度较快,从春秋末开始, 战国初期处于发展阶段,到 战国中后期后置就基本完成 了 5、为表示强调宾语而进行 的“无标志宾语前置”,介 词“以”后的宾语前置就属 于这种情况 Ø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信以 成之,君子哉《 论语 卫灵公 》 Ø申叔时老矣,在申,闻之曰:“ 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 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左传 成公十五年》 Ø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 为政》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