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知ۥ识

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7页
文档ID:198315227
关于知ۥ识_第1页
1/7

关于知识 篇一:关于0的知识点 关于0的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lt;0)时,称为负数;而这个数X等于0时,这个数确实是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 0是偶数 0是最小的完全平方数 0的相反数是0,即,—0=0 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即,?0?=0 0乘任何实数都等于0,除以任何非零实数都等于0,任何实数加上0等于其本身 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0的正数次方等于0,0的负数次方无意义,由于0没有倒数 除0外,任何数的的0次方等于1 0的0次方是悬而未决的,在某些领域定义为1,某些领域未定义不定义的理由是以连续性为考量,不定义不连续点 0不能做对数的底数和真数 0也不能做除数、分数的分母、比的后项 0在多位数中起占位作用,如108中的0表示十位上没有,切不可写作18 0不可作为多位数的最高位 当0不位于其他数字之前时表示一个有效数字 0的阶乘等于1 0一直是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任何数乘0都得0 0是最小的自然数 分式中分母为0无意义。

在复数集中,0是模最小的数,而且是唯一一个无辐角定义的元素 低阶无穷小与高阶无穷小的比值是0 定积分中,积分上限和下限相等时,积分值一直为0 概率论中,用0表示不可能事件,或者在连续概率分布中位于某一特定自变量这一事件的概率 我们使用的教科书所说的自然数都是指正整数在国外,有些国家的教科书是把0也算作自然数的篇二:孔子及有关知识 1孔子,孟子的生平和经历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着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妨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构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孟子继承并开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参加本人对儒术的理解,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非常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假设、公西赤 3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论语》,《孟子》 4孔庙,孔府,孔林简介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如今,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

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孔庙: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宏伟绚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构成今天的孔林 5孔子的主要思想: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榨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维护“礼”:“贵贱有序”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6孟子的主要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能够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大它,否那么将会丧失这些善的质量因而他要求人们注重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仁政确实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注重人民 7孔孟思想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妨碍:儒学早在汉唐时期便超出中国范围,向东南亚和东北亚国辐射,构成儒教文化圈在整个人类文明开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孔子文化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欧洲,造成非常大震动中国的文官制度经欧洲人改造,成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还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孔子有“圣人”之称,他被评为对世界具有严重妨碍的前百名孟子有“亚圣”之称,顾名思义确实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开辟者他们因而受世人仰慕千年不光是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2千年中国的正统思想,还由于古代的中国的强大张力把儒家思想向外辐射在东亚构成了一个“龙文化圈”,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越南,马来半岛 8《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论语: 中庸之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命之年 知过能改 择善而从 造次颠沛 允执其中 怨天忧人 欲速那么不达 欲速反迟 骑虎难下 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 有始有终 有教无类 有过之无不及 因材施教 以身作那么 以德报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日三省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按部就班 学而不厌 无动于中 温文尔雅 温故知新 望而却步 岁寒松柏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三思而行 三十而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见义勇为 见贤思齐 见利思义 既来之,那么安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失 诲人不倦 孟子;解民倒悬 事半功倍 详细而微 出类拔萃 心悦诚服 与人为善 绰绰有余 此一时,彼一时 舍我其谁 9《论语》,《孟子》中的格言警句孟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也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尽信书,不如无书 论语: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6.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孔子对孝的理解 在孔子时代,就有非常多学生咨询他:“老师,您说什么是孝呢?”孔子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例如:孟武伯咨询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的解 释目前有两种最被认同,但我常采纳的是:不让父母对本人的身体担忧这也是当代教育中解释孝采纳最广的一句话,由于这句话的内含是孝心子游咨询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咨询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的人,认为供养父母确实是孝。

我们关于狗、马这些动物都 能给予饭吃假如不尊敬父母,这和供养家畜有什么区别呢?”这句话提醒了对父母的尊敬,这是人与人特别的一种关系在《四书五经》中记载的孔子关于孝的解 释还有:“子夏咨询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那么以喜,一那么以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篇三:关于知识观 一、关于知识观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确实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根本咨询题有: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咨询题的不同答复便构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传统上,人们不断把知识看作是对世界的表征,即对世界的描绘和解释人类把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构成的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包括客观事实、原理、规律、理论等等)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并记录下来,就构成了知识关于学习者来说,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与学习者的经历和认知方式无关的客观存在学习者的主要任务确实是掌握它学习的过程确实是知觉、经历、理解它的过程。

而新知识观那么认为,知识是一种关系体系,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互相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知识),也是“个人头脑的制造物”(个人的知识),“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络、把经历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的意义锁链进展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开展”因而,“个体是?意义的制造者?,他能够把事实材料纳入他本人关于事物的组织构造中,并将这一构造与他的已经作为经历而独有的那些东西用本人独特的方式联络起来”知识并非只有单一的存在方式,以语言和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陈述性(表征性)知识只是知识的一种形态;而“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实践”、“体验”的知识也是知识的重要类型 总之,新旧知识观在以下几方面有着严重不同 (l)旧知识观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绘与解释(即“是什么”和“为什么”),新知识观那么认为实践本身——“做”的才能(“会做”和“明白怎么样做”)也是知识知识不断都被视为对?是什么?的探究;一夜之间,它就开场致力于?做什么?,变成了一个资源和有用的东西” ( 2)旧知识观将知识看作是静态的、结论性的,而新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

(3)旧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新知识观那么同时强调它的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即对学习者的依存性,把“知者”与“被知者”,即学习者和学习的对象严密地联络在一起 (4)旧知识观把知识的获得视为信息的接受, 而新知识观那么把它理解为意义的建构,因而,旧知识观把知识和知识获得的方式看作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概念,而新知识观那么将二者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5)旧知识观将知识领域分解为各门学科分别加以研究,而新知识观认为世界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认识也是“复合性”的,即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要素会同时妨碍认识过程,因而,新知识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