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38KB
约20页
文档ID:595668079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20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4年秋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

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搞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 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 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 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 、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 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 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 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A. 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B. 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 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 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 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答案】1. A 2. A 3. D 4. ①例证法,举例《易经》,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②引证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③喻证法,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等。

5. 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阐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和现代意义作者通过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强调了传统文化在民族精神和哲学智慧上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比和具体分析,展示了儒、道、释等思想体系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现实应用价值文章内容详实,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启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的能力例证法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分析,文中举《易经》为例,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引证法由“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分析,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