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片段)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解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会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赏评:说起荀子,必谈《劝学》,劝学、劝学顾名思义,即“劝勉学习”之意,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不总是一帆风顺,总会伴随着种种困扰,荀子在其《劝学》中均一一加以阐明并解惑本文所截取片段无非是为了阐明恒心、毅力与执著于学习的重要性解决的是学习为什么不能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困惑。
现实意义于今日仍显重要,哪位同学没有如此的困惑,哪位学子没有经历学习的艰繁之苦呢?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有在成功的山巅,才会悟出过程的艰繁正是为了显现成功之含金量这一朴素的真理而整个过程犹如在爬山,哪怕爬九十九步,也不一定能望见百步之顶的胜景,它确须咱们具备非凡的恒心、毅力与执著七——九年级同学们,你们既有入学半年的,也有入学一年半的,还有只差半年就毕业的,在你们各自的心中有没有略感疲倦之思,有没有深感遥遥无期之苦,有没有仍看不到结果之惑,我想应该都有可仔细想来,脚下的每一步,不都是为着已可预测却又暂未到达的梦想而准备的吗?土石堆积而成山,积水汇而成渊,有了聚沙成塔的漫长积累后,你的“风雨”,你的“蛟龙”就会涅磬而出反之,哪怕你是千里马又怎样,纵身一跃,远远比不过劣马脚踏实地的跋涉想想铁杵磨成针的弥久恒心,再想想软体动物一条的蚯蚓,它又何能掘地三尺,上食土膏,下饮醴泉呢?只因持久专一汪国真一句诗说得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梦想是美好的,过程却是艰难的,我们惟有脚踏实地,为着远大的理想,不懈努力才不至于浪费如此大好青春同学们,陶行知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这话说得多好,恒心─毅力─执著,你成功的三大法宝!另附:劝学(片段)再次共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诫子书>>赏评湖北省仙桃市第四中学 罗力 433000《诫子书》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析:如果要给纷乱三国时代选择一位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代言人,非诸葛亮莫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过人智谋与忠肝义胆令后人推崇倍至,其学识、修养、品性等远超常人,是千百年来完美中国人形象的代表国人也因此常用“小诸葛”、“赛诸葛”来夸颂他人的超常过人其实诸葛亮在留下无数令人叹服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经典事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可以复制其完美人生的珍贵遗产──《诫子书》54岁的诸葛亮在弥留之际面对8岁小儿诸葛瞻千言万语难说尽,只留一文诫幼子。
将毕生宝贵经历浓缩精华于一文,为幼子漫漫人生路来导航,同时也成为了历代学子修身立志之名篇今日的解读,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与现世的经验来共同品评此文之醇厚内涵!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所谓君子的操守,应该是沉静安宁来修养身心,应该是俭朴低调来涵养品德试想一位时刻将眼前小利放在首位的市侩之徒能够拥有一个平和心态吗?只怕穷尽一生也难以体会心如止水的至真境界纷繁世俗的诱惑,得失之患,名利之累会常困扰其心,修养身心就无从谈起了!而时刻将物质享受置于精神乐趣之上的纨绔公子,他们岂不穷得只剩下钱,以及由钱引发无限膨胀的颐指气使、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几世家业碰到一位不知先辈如何艰难创业的“现世宝”,不消几载便可挥霍一空,待到一日醒悟,却再难有积沙成塔的创业雄心了,更重要是好逸恶劳坏了性子,贻害了终身,难以再改!食黍则思农夫耕作之苦,著衣则思蚕女织丝之劳,不免心生怜悯之情,触发惜物之心,进而养成善待世间万物之宽厚仁心,此则悟透“俭以养德”之真义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做到清心寡欲,淡泊本属身外之物的名利就无法保持头脑清醒,更不会明确自己的宏志没有做到安宁清静,就无法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
宁静淡泊,志存高远”钱财、声名本属身外之物,作出了贡献,历史会记住你,会给予属于你的声名厚禄,一味强求,则会扰乱心志,无法聚力于远大目标之上任尔风摧万物,我自岿然不动”,淡泊待钱财、声名,会让自己拥有一副好心态,不受世事风气的干扰而内心的安宁清静又会让自己心无旁骛,单纯而又执著追求并最终实现心中的宏志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凡才干必须在不断学习中积累,而要学得真知,又必须内心安宁沉静没有过人宏志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而不刻苦努力学习是无法增长才干的①不趁年少努力学习,不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浮躁心理,不树立远大目标,是难以学有所成的,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刻苦努力的实例不胜枚举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有失偏颇,但至少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知识的内化过程不可能由此及彼、一蹴而就,其间曲折只有读书郎自知因此,刻苦便成了学习的一项基本素养②长期性、艰巨性是学习另一特征铭牌反反复复、峰顶波谷、起起伏伏,笑泪皆须尝尽一遇挫折便心烦意乱、忧绪万千是要不得的,惟有平心静气、坦然面对,心中总坚信“天道酬勤”,学习便不再可怕③“为学习而学习和为目标而学习”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学习目的往小了说,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往大了说,为理想而奠基。
有了这样一番抱负,理应觉得自己在干一件多么崇高之事,也一定会藐视并坦然接受学习中的艰难困苦,自然就易学有所成了!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过度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激励自己学业精湛,偏狭急躁就不能冶炼性情①自古纨绔少伟男,饱暧已足,便生享乐之心,享乐并无错,错就错在人的自控力上在安乐窝里待久了会逐渐迷失自我——纸醉金迷、夜夜笙歌,此乐何及!当了宰相想皇帝,私欲永没个止尽,到头来只剩慵懒与过度享乐后的空虚,消磨了意志,如何能潜心治学!回头想来,惟有远离喧嚣诱惑,才能蓄积锐气,探得学之精髓②对于偏激、暴烈之人,很难让他们平心静气来待人处事他们有的只是血涌脑门,有的只是羡慕嫉妒恨,有的只是三拳头两板斧般的处事思路试问此等人能让他运筹帷幄、独当一面吗?显然不能,性情太过粗糙如凡事先忍个三秒钟再做决断,定能免却很多懊悔、自责长此以往,看问题便会更深入,处事情便会更妥当因此,遇事不急不躁,不仅意味着你性情的冶炼已达一定境界,更意味着你的人生已渐趋成熟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青春韶华随着时光日月飞驰,意志也随着岁月消磨殆尽,最终就如枯叶败枝般成了时代弃儿,不被社会所接纳。
到那时,悲情地守在贫寒的居舍里悔不当初,又怎么来得及!时光飞逝,追求理想的意志也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磨殆尽,因此,努力要趁早春光时不蓄积力量,秋日时能收获硕果吗?修身养性、治学做人,凡事要趁早将人这一生放于历史的洪流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没露个面便被卷走,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几十年光阴经不起没有责任感的虚度与耽搁,理应抓紧这永不倒退的时光,争取在历史洪流中留一个影儿,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否则到老来再去慨叹岁月不饶人,人生难重演又有何意义!时代的弃儿,社会的旁观者,历史的流卒,这样想想,真是可怕势必要振作精神,趁年少修炼自我,演绎“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的精彩人生6、总述充满理性的智慧,运用简练谨严的文字,让后人在物质与精神的睿智抉择中体会诸葛亮式的宁静与淡泊,在人生倒计时般的警钟面前幡然梦醒,体验惜时、勤学与坚毅于人生之重要(意义)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亮这位千古智者留给我们真的不仅仅是一部家训名篇,更是一部践行终身来求得真义的人生典籍好好做人,好好读书,好好学学《诫子书》!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现实意义赏评 湖北省仙桃市第四中学 罗力 433000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赏评:谈《孟子》必谈此篇,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大师,世人称其“亚圣”,在那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精髓,并进一步发展、树立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即:施行“仁政”、 “王道 ”此篇本是谈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的问题,后人在谈及此文时,却往往注重对其前半部分,特别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一部分的解读,着重强调艰苦环境对造就人才的特殊作用很多中学将孟子此番言论立为校魂之本,其本身就是对这一观点的认同短文开篇连用六个排比,用详尽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所谓名人在成名前大多出身卑微,有的甚至是奴隶、囚犯,正因为困苦的生活际遇让他们有了坚韧的生存毅力在机遇来临前,终究没被苦难拖垮理想、追求,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与意志,从而战胜一切生活苦难,并最终抓住机遇,迸发出蓄积已久的勇智,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论述能流传千古,甚至作为很多有志贫寒之士的座右铭,自有其道理。
上天将要降示重大的使命给有宏志的人,一定会让他的心志受痛苦折磨,一定会让其筋骨劳累疲乏,一定会让其身体发肤忍饥受冻,一定会让其忍受贫寒之苦,一定会让其做诸事皆不顺,通过这些就能使其内心震动,使其性格坚韧,增加其所不具备的才能,并最终有所成就重新审视孟子这段名言,可以清楚感觉到孟子以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而非安逸轻松环境所塑造这一论断似乎从唯心的观点看,一个人受这么多的苦难,正是因为上天在考验、磨砺他其实,客观说来,吃苦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在吃苦的痛苦“享受”中,你迸发出了原始潜能,原始的力量是惊人的,这个迸发过程势必会在不知觉中增强你生命的韧度,同时提升你生命的高度劳作一天后浑身筋骨酸疼,同时劳作又不一定能带给你生活的温饱,你还得忍受前胸贴后背般的饥饿,还得忍受衣不遮体的冰寒,诸事于贫寒面前变得困难重重,自尊、风骨在迫切的生存危机下似乎成了累赘,人的内心受着坚持与沦落的抉择煎熬,事事不顺心、不遂意,似乎人生走进永远黑暗的死胡同了可也许就在这胡同的黑中你已悄然锻炼出了刺破黑暗的神力,你已为脆弱的心穿上了一层万分牢固的盔甲从此,你虽仍处黑暗,但你已在暗自等待着机会,一旦机会来临,蓄积已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