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比亚迪宋-487zqa发动机维修手册资料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34MB
约37页
文档ID:99046840
比亚迪宋-487zqa发动机维修手册资料_第1页
1/37

I 目录 第一概述 . 1 1 传动皮带及附件的拆卸与安装 2 2 排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3 3 进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4 4 燃油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5 5 水泵总成及调温器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6 6 机油滤清器座的拆卸与安装 7 7 气缸盖罩组件的拆卸与安装 8 8 正时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9 9 凸轮轴的拆卸与安装 10 10 气缸盖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11 11 油底壳的拆卸与安装 12 12 机油泵的拆卸与安装 13 13 曲轴平衡装置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14 14 活塞连杆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15 15 飞轮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16 16 曲轴的拆卸与安装 17 17 迷宫盖板、爆震传感器的拆卸与安装 18 1 概述概述 BYD487ZQA 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双 VVT、全铝机体等先进技术,具有升 功率大、低噪声、低排放、动力强劲等特点在各种工况下,BYD487ZQA 发动机均可在最佳状态下工 作,可以保证其配载的整车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舒适的驾驶性、最佳的经济性和完美的环保性能 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技术参数 1. BYD487ZQA 型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 1.1 BYD487ZQA 型式 直列四缸、水冷、双顶置凸轮轴、16 气门、四冲程、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 标定功率 151 kW(5500 r/min) 最大扭矩/转速 320N·m( 1750 r/min~ 4500 r/min) 缸径×行程 87.5mm×83 mm 发动机排量 1.999L 压缩比 10:1 气门结构 双顶置凸轮轴、16 气门、双 VVT 燃料种类 车用 93#或以上无铅汽油(GB 17930-1999) 供油方式 电控燃油缸内直接喷射 点火顺序 1—3—4—2 润滑油 使用符合比亚迪 A1909.0037 标准 TI 机油; 若无法找到,需使用 A3/B4 5W-40(ACEA)规格机油 尾气排放系统 三元催化转换器 增压 废气涡轮增压 气缸体材质 铝合金 2.BYD487ZQA 发动机力矩表 表 2.1 序号 紧固部位或零件 螺栓名称 螺栓规格 每台个数 紧固力矩(N·m) 一 关键力矩 1 气缸盖总成 缸盖螺栓 M10×1.2510 步骤一:45±2 步骤二:90°转角 步骤三:90°转角 2 曲轴组件 主轴承盖螺栓 M10×1.2510 步骤一:20±2 步骤一:40±2 步骤三:90°转角 型 号 参 数 项 目 2 序号 紧固部位或零件 螺栓名称 螺栓规格每台个数 紧固力矩(N·m) 3 连杆合件 连杆螺栓 M9 8 步骤一:30±2 步骤二:90°转角 4 双质量飞轮组件 双质量飞轮螺栓 M10×1 8 步骤一:60±2 步骤二:90°转角 5 曲轴皮带轮 曲轴皮带轮螺栓组件 M14×1.51 步骤一:100±2 步骤二:90°转角 6 火花塞 火花塞 M14×1.254 25±2 7 高压燃油泵 六角法兰面螺栓 M6 2 15±2 8 平衡轴机构部件 平衡轴机构螺栓 M10×1.256 步骤一:20±2 步骤二:40±2 步骤三:90°转角 二 主要力矩 1 进气 VVT 组件 凸轮轴链轮螺栓 M12×1.25 1 步骤一:50±2 排气 VVT 组件 1 步骤二:90°转角 2 凸轮轴承盖 凸轮轴轴承盖螺栓 M7 20 步骤一:7±2 凸轮轴轴承盖螺栓Ⅰ 2 步骤二:16±2 3 平衡轴机构加工部件 平衡轴机构合箱螺栓 M8 6 步骤一:22±2 步骤二:90°转角 4 机油泵链轮 机油泵链轮安装螺栓 M8 1 25±2 5 正时罩 双头螺柱 M14×1.52 30±2 6 排气歧管 排气歧管螺母 M10 10 56±2 7 排气歧管 双头螺柱 M10 10 10±2 8 增压器 双头螺柱 M10×1.25 10±2 9 机油冷却器 机油冷却器螺栓 M12×1.51 30±2 10 机油滤清器座 机油滤清器连接螺管 M20×1.51 24±2 11 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 M20×1.51 15±2 12 惰轮合件 M10 1 40±2 13 电子节气门 电子节气门自攻螺钉 M6 4 10±2 14 正时链条导向板 导向板安装螺栓 M6 2 10±2 15 正时链条托架 正时链条托架螺钉 M6 1 10±2 16 正时链条张紧器 正时链条张紧器螺栓 M6 2 10±2 17 正时罩 正时罩螺栓 M10 1 44±2 18 机油泵链条导向板 机油泵链条导向板螺栓组件M6 3 10±2 19 机油泵链条张紧板 机油泵链条张紧板螺栓 M6 1 10±2 20 机油收集器 机油收集器安装螺栓 M6 2 10±2 21 油底壳 油底壳螺栓 M8 1 24±2 22 机油尺导管 机油尺导管自攻螺钉 M6 1 7±2 23 气缸盖罩 气缸盖罩螺栓 M6 9 10±2 24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中冷器自攻螺钉 M6 1 7±2 25 油底壳 放油螺塞组件 M14×1.51 25±2 3 26 增压器进油管组件 空心螺栓 M12×1.5 M12×1.52 30±2 27 增压器进水管合件 增压器水管螺栓 2 M14×1.52 30±2 28 增压器出水管合件 序号 紧固部位或零件 螺栓名称 螺栓规格每台个数 紧固力矩(N·m) 29 增压器进水管合件 增压器水管螺栓 1 M14×1.51 30±2 30 燃油出油管组件 M14×1.5 2 21±1 31 正时罩 正时罩螺塞 M10 1 15±2 32 曲轴位置传感器 六角法兰面螺栓 M6 2 7±1 33 气缸体 六角头螺栓和平垫圈组合件M10×1.251 30±2 三 其它力矩 1 六角法兰面螺栓 M5 7±1 2 六角法兰面螺栓 M6 10±2 4 六角法兰面螺栓 M8 24±2 5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 M8 24±2 6 六角法兰面螺栓 M10 44±2 1. 传动皮带及附件的拆卸与安装传动皮带及附件的拆卸与安装 拆卸拆卸 1、 用工具逆时针旋转张紧轮机构组件,使皮带松弛,拆下驱动皮带。

图 1.1 2、 皮带的检查与调整 (1) 驱动皮带的外观检查:目测,检查其外观,如果磨损严重,则应该更换皮带 4 (2) 张紧能力的检查: 用工具检查张紧轮机构组件, 如张紧轮机构组件已处于极限状态, 则应该更换皮带 (3) 皮带安装情况的检查:如有下图错误情况,则应该重新安装皮带 图 1.2 3、 拆卸惰轮合件 4、 拆卸发电机 5、 拆卸转向泵支架 6、 拆卸张紧机构组件 7、 用水泵皮带轮防转工装(见附表 A)固定水泵皮带轮,拆卸水泵皮带轮 8、 用飞轮防转工装(见附表 A)卡住飞轮,拆卸曲轴减振皮带轮及曲轴位置传感器 5 安装安装 1、 安装曲轴减振皮带轮 (1) 使用凸轮轴定位工装(见附表 A) ,将进、排气凸轮轴固定于 1、4 缸上止点 (2) 使用曲轴正时工装(见附表 A)将曲轴固定于 1、4 缸上止点,工装拧紧力矩:10 N·m 6 (3) 将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到正时罩上,旋入螺栓,但不要拧紧 (4) 将曲轴减振皮带轮安装到曲轴前端,顺时针转动曲轴减振皮带轮,使信号盘第 20 齿(涂 有白色漆标)前边缘对准传感器中心,如下图所示 图 1.3 注意:安装曲轴减振皮带轮前,需检查链轮垫圈是否安装到位。

(5) 在曲轴减振皮带轮螺栓头部涂抹适量机油, 旋入相应螺栓孔并拧紧至规定力矩 (见表 2.1) (6) 调整曲轴位置传感器,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固定工装(见附表 A)保证传感器中心线对齐 信号盘第 20 齿前边缘,拧紧螺栓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7 2、 安装发电机 3、 安装惰轮合件 (A) 液压助力转向状态:安装转向泵支架, 将惰轮安装到转向泵支架上 (B) 电子助力转向状态:将惰轮安装到发电机上 4、 将多楔带挂到张紧轮机构组件上,再将张紧轮机构组件安装到正时罩上 5、 用工具逆时针旋转张紧轮机构组件,按照图 1.4 所示的缠绕方式将皮带安装到位,缓慢松开 张紧轮机构组件,使皮带慢慢张紧 (A) (B) 图 1.4 2. 排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排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拆卸拆卸 1、 拆下增压器单耳无级卡箍,将增压器出水橡胶软管 I 从增压器出水管合件上拔下,旋下增压 器进水管合件螺栓和增压器出水管合件螺栓,取下增压器进水管合件和增压器出水管合件 8 2、 拆卸增压器进油管组件,取出进油滤网合件 3、 拆卸增压器回油管组件 4、 拆卸排气歧管隔热罩。

5、 旋出排气歧管螺母,卸下增压器与排气歧管总成,取下排气歧管垫片 6、 拆卸增压器,取下增压器垫片 安装安装 1、 将增压器安装到排气歧管上,拧紧增压器螺栓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注意:防止漏装增压器垫片,漏装将造成漏气 2、 将增压器回油管垫片 I、II 分别安装到增压器回油管两端法兰面,再将增压器回油管安装到增 压器上,拧紧螺栓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3、 安装排气歧管双头螺柱 4、 安装排气歧管垫片 5、 将排气歧管与增压器组件总成挂靠到双头螺柱上,旋入排气歧管螺母,拧紧至规定力矩(见 表 2.1) 注意:排气歧管螺母按规定力矩拧紧后,需按规定力矩再次校核 6、 安装增压器进油滤网合件 7、 安装增压器进油管组件 8、 安装排气歧管隔热罩 9、 安装增压器进水管合件、增压器出水管合件 10、旋入增压器回油管组件连接气缸体端的螺栓,拧紧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11、安装增压器出水橡胶软管Ⅰ,分别将钢带型弹性环箍和增压器单耳无级卡箍锁紧至胶管划线 位置 3. 进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进气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拆卸拆卸 1、 按图示方向挤压 PCV 阀快速接头,将 PCV 阀从进气歧管上拔下。

9 2、 挤压炭罐连接硬管部件快速接头,将其从进气歧管上拔下,取下炭罐连接硬管部件、炭罐连 接橡胶管、炭罐控制阀 3、 拔下机油尺,卸下机油尺导管 4、 将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气门从进气歧管上卸下 5、 拆卸进气歧管 安装安装 1、 检查节气门密封圈,应完整光滑无磨损并安装到位 2、 将节气门安装到进气歧管上,用交叉法分次拧紧节气门自攻螺钉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3、 检查 4 个进气歧管密封圈,应完整光滑无磨损并安装到位 4、 将进气歧管安装到气缸盖进气侧,用交叉法分次拧紧螺栓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5、 在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O 型圈表面涂抹适量机油,再将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安装到进气歧管 上,拧紧螺钉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6、 在机油尺导管 O 型圈表面涂抹适量机油,再将机油尺导管插入油底壳上的导管座,拧紧机油 尺导管自攻螺钉至规定力矩(见表 2.1) 7、 在机油尺 O 型圈表面涂少量机油,将机油尺插入机油尺导管安装完毕,检查机油尺,应拆 装灵活 8、 检查炭罐连接硬管部件快速接头的 O 型圈(图 3.2) ,应完整光滑无缺损 9、 将炭罐连接硬管部件按图 3.1 所示卡到进气歧管相应位置,在快速接头内的 O 型圈表面涂抹 适量机油后,将快速接头插入进气歧管相应接口处。

图 3.1 10 图 3.2 10、在炭罐控制阀连接单向阀端表面涂抹适量机油后,将接头插入炭罐连接橡胶管,并将炭罐连 接橡胶管卡到进气歧管相应位置,如图 3.1 所示 注意:检查炭罐控制阀的方向,装反会造成管路功能失效 11、在 PCV 阀密封圈内外表面涂抹少量机油后,将密封圈压入迷宫盖板上的相应安装孔 图 3.3 12、将 PCV 阀插入 PCV 阀密封圈,在快速接头内的 O 型圈表面涂抹适量机油,再将快速接头插 入进气歧管相应接口处,如图 3.4 所示 图 3.4 4. 燃油系统的拆卸与安装燃油系统的拆卸与安装 拆卸拆卸 1、 用开口扳手拧下燃油出油管组件两端的螺母 A 和螺母 B 11 2、 旋下螺栓 A 和螺栓 B,取下燃油出油管组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