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小洋口〔洋口镇〕综合下海通道与作业场地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南 京 师 范 大 学2023 年 12 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辐射沙洲南翼、如东县沿海北部、小洋口外闸东侧 4km 处,处于条渔港水道南侧近岸高滩本工程下海通道自现状海堤向海延长 3500m,考虑当地波浪水流及该通道对岸滩冲淤的影响,通道轴线定为 35°——215°下海通道考虑设置宽 15m 的双向行车道及预留污水管线和电力管线,通道顶面宽度定为 35m下海通道海侧设置平台一座,该平台长 80m,宽 20m,顶高程 7.0m,可供下海车辆停靠作业为便利渔民下海作业,平台西侧设置下海坡道一座,渔民可通过该坡道安全快捷的到达滩涂上的渔产品养殖区域下海通道接岸处考虑围填一片陆域,长 550m, 宽 300m,主要用于养殖设施特别是紫菜养殖筏架的堆放另外,本工程在通道西侧 400m 处布置一个取土区,面积 40 公顷,长 2023m,宽 200m,设计取土深度 2m图 1-1 本工程平面布置图本工程用海类型为渔业根底设施用海,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用海、非透水构筑物用海用海总面积为 48.2770 公顷,其中,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 24.7083 公顷,非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为 23.5687 公顷,占用现有海堤 400m;取土区位于下海通道西侧 400m 处,占用海疆 40 公顷。
二、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结论依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 2023-2023〕》,本工程主体位于小洋口东工业与城镇用海区〔A3-16〕,下海通道北段约 0.9km 位于吕四渔场农渔业区〔B1-03〕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指适于拓展工业与城镇建设进展空间,可供临海企业、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海疆依据小洋口东工业与城镇用海区〔A3-16〕海疆使用治理要求,该海疆需严格申请审批制度,用海必需依法取得海疆使用权;工程建设必需科学规划论证;必需严格依据规划实施围填海;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进展;产业布局符合可持续进展规划规划的功能未实施前,原有功能连续发挥作用,或进展生态旅游业本工程占用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建设渔民下海通道及作业场地,对海疆属性的转变与工程城镇利用全都,在该海疆海洋功能发挥之前, 用于保障渔民养殖生产,符合该功能区的海疆治理要求农渔业区是指适于拓展农业进展空间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可供农业围垦, 渔港和育苗场等渔业根底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的海疆,包括农业围垦区、渔业根底设施区、养殖区、增殖区、捕捞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工程占用吕四渔场农渔业区近岸高滩建设渔民下海通道, 为渔业根底设施用海,符合占用海疆海洋功能。
工程建成后形成小洋口四周渔民安全通道,有利于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养殖生产的进展综上,本工程用海符合《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23~2023〕》依据《南通市海洋功能区划〔2023-2023 年〕》,小洋口外闸外侧的吕四渔场农渔业区属于“南通北部养殖区”范围,该功能区划用途管制中明确了小洋口外闸西侧兼容下海通道等渔业根底设施用海因此,本工程用海符合《南通市海洋功能区划〔2023-2023 年〕》同时,本工程用海符合《江苏沿海地区进展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通港洋口港区总体规划》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海水水质2023 年 11 月监测结果:涨潮时段各站位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油类、镉、总铬、砷、硫化物、挥发性酚均符合一类〔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站位铜、铅、锌、汞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不劣于二类〔二、三类〕海水水质标;活性磷酸盐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劣于四类的超标率为 79.2%落潮时段各站位 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镉、总铬、砷、硫化物、挥发性酚均符合一类〔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站位铜、铅、锌、汞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不劣于二类〔二、三类〕海水水质标;油类除一个站位外均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不劣于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劣于四类的超标率为 70.8%。
2023 年 3 月监测结果:涨潮时段各站位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镉、总铬、砷、硫化物、挥发性酚均符合一类〔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站位石油类、铜、铅、锌、汞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不劣于二类〔二、三类〕海水水质标;活性磷酸盐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劣于四类的超标率为 16.7%落潮时段各站位 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铜、镉、总铬、汞、砷、硫化物、挥发性酚均符合一类〔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站位石油类、铅、锌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不劣于二类〔二、三类〕海水水质标;活性磷酸盐不劣于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劣于四类的超标率为 33.3%2、沉积物质量2023 年 11 月监测结果: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站位砷、汞、铜、铅、锌、镉、铬、石油类、硫化物和有机碳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3、生物质量2023 年 11 月,铜、铅、锌、镉、铬、石油类、汞和粪大肠菌均 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砷超过一类生物质量标准但都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2023 年 5 月,拖网生物质量除在 12 号站位甲壳类葛氏长臂虾消灭石油烃超 标外,其余站均符合标准要求潮间带贝类样品中铜、铅、锌、镉、铬、汞、砷、石油烃均符合一类生物质量标准,A 断面文蛤中的石油烃劣于一类生物质量标准但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C 断面文蛤中的铬含量劣于一类生物质量标准但符合二类生物质量标准。
4、海洋生态环境1、2023 年 11 月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海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70 种,瓶采水样的密度平均值为 1.0502×104 个/ dm3, III 网采水样的密度平均值为 0.3102×106 个/ m3共鉴定大型浮游动物 30 种,平均生物量为341.1mg/m3,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3157 ;中小型浮游动物27种,平均生物量 783.9mg/m3,多样性指数均值为 1.7757;共鉴定底栖生物 8 种, 阿氏网采样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 14.5585g/m2;共调查觉察潮间带底栖生物 46 种,总平均生物量为 105.62g/m22、2023 年 3 月海洋生态现状调查海疆叶绿素-a:范围为 0.768~2.45μg/L,平均为 1.58μg/L:共鉴定浮游植物 69 种 ;大型浮游动物 15 种,平均生物量为 496.4mg/m3;中小型浮游动物14 种,平均生物量 238.2mg/m3;共鉴定底栖生物 22 种,平均生物量为 4.2441g/m2,多样性平均为 0.2264;共调查觉察潮间带底栖生物 38 种,三个断面总平均生物量为 210.29g/m25、渔业资源2023 年 10 月调查水平网和垂直网均未觉察鱼卵。
垂直网定量中未觉察仔鱼, 水平网定性中共觉察 2 目 3 科 3 种,分别为鲱形目的鯷、鲱形目的脂眼鲱、鲻形目的鮻仔鱼平均密度为 0.086 ind./m3,以 4 号站位消灭密度最高,为 0.283ind./m3调查海疆 12 个站位中,共消灭渔业资源 51 种其中鱼类 33 种,占总种类的 64.71%;虾类 9 种,占 17.65%;蟹类 8 种,占 15.69%;头足类 1 种,占1.96% 调 查 海 域 渔 业 资 源 平 均 资 源 量 为 828.532kg/km2 , 范 围 为248.184kg/km2~2090.261kg/km2资源密度平均为 33145 尾/km2,范围为 9381 尾/km2~110640 尾/km2四、主要环境影响评价1、水动力影响本工程位于小洋口东侧 4km 处,处于近岸高滩,高程在理论基面+5.0m~+7m, 大局部滩地大潮期间有 60~70%的时间处于露滩状态,只有潮位较高时才能水流至近岸高滩工程对流场的影响主要在涨潮后期和落潮初期的较高水位期间,堤头对水流有局部挑流作用,对高潮位东西向的水流有局部阻水作用工程建设对黄沙洋尾部深槽、及四周海疆水流整体流态几乎没有影响。
工程区涉水时间短,且面积小, 占用纳潮水体体积较小,对小洋港深槽和条渔港深槽纳潮量无影响,更不会引起黄沙洋尾部深槽的迁移摇摆工程建设后对离洋口闸 4km,对其影响甚微,工程距拟建如东龙源风电最近风电机组 4km,对该区域的水流淌也没用影响工程离西太阳距离较远约 35km,对烂沙洋北、中、南水道没有影响涨潮时引起局部潮流淌力的变化主要由于通道挑流影响,通道西北角前沿1000m 内,涉水期间,涨潮平均流速增大 2~10cm/s涉水期间,涨潮平均流速流速减小 2~10cm/s通道东西两侧由于堤身的阻水作用,2km 范围内平均流速减小 2~15cm/s,对 2km 以为区域水动力影响甚微工程实施后堤头 1km 范围内内会有所冲刷,冲刷的幅度为 1-2.5m西侧由于落潮沿堤水流,堤的西侧还略有冲刷,冲刷的幅度 1m 左右东侧由于阻水作用,局部流速减小,消灭局部淤积现象,年淤积幅度 0.5m 以内;围填区东侧 2.0km 范围内淤积幅度为年淤积幅度 0.1~0.5m,到达平衡后导堤东侧局部淤淤积约 1-2m淤积影响的范围限于 0m 以上的潮间浅滩2、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所处滩面高程高,大局部时间处于露滩状态,工程吹填选择露滩时段承受泥浆泵吹填施工是较为环保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本工程吹填溢流、取土会产生较高含沙量泥浆水,由于露滩施工,溢流泥浆水形成漫滩流,漫滩流流速小,悬浮物在漫滩流过程中渐渐沉降,且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物影响范围局限在吹填作业点前沿四周,影响范围较小,对工程海疆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小3、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取土作业、吹填所引起的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悬浮物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工程区四周集中、沉降,造成泥沙沉积在底基上,转变海底沉积物但这些影响随着施工完毕而消逝,沉积物环境将恢复稳定依据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工程海疆沉积物质量良好,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沉降在工程周边海疆, 不会对沉积物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并且本工程落潮施工,悬浮物形成漫滩流,影响范围有限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推测与评价本工程建设对底栖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及取土占用滩涂造成的底栖生物 损失占用滩涂造成底栖生物的永久丧失;施工取土造成占用海疆底栖生物丧失, 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本工程占用滩涂 48.2770 公顷,以 20 年计算损失补偿,造成底栖生物损失量为 2030.48t本工程取土区面积 40 公顷,取土造成占用海疆底栖生物损失,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以 3 年计算损失补偿,造成底栖生物损失量为 252.35t。
本工程建设造成底栖生物的损失量为 2282.78t,底栖生物按 1 万元/ 吨计,则造成底栖生物损失为 2282.78 万元5、环境风险影响评价(1) 气象灾难本工程位于如东沿海北部,工程海疆突发的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难以及寒潮天气可能对本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存在工程或半成品损坏的风险,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影响四周海疆生态环境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吹泥管线损毁引起泥浆入海的风险2) 岸滩冲淤变化本工程位于小洋口东侧近岸高涂,滩涂平坦,潮沟较少,依据多年地形资料分析,岸滩较为稳定,存在受强动力影响造成潮沟摇摆,影响工程安全的风险3) 地面沉降据调查资料说明,南通市地面沉降发生于上世纪 80 年月中期至 90 年月初, 其沉降中心的累计沉降量达 160mm,大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