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明首辅】03杨士奇(学生版)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35KB
约5页
文档ID:278968739
【大明首辅】03杨士奇(学生版)_第1页
1/5

『文言精读大明首辅」第三章杨士奇传FI录一、大家立说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文本精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考题2四、读写一体4五、延伸阅读4一、大家立说从“逃犯”到内阁首辅,究竟做对了什么?历史上,官员参与皇位之争,•定会引来杀身之祸吗?比方前面讲的解缙,就惨死在雪 地里,但是同期为官的杨士奇,却让朱棣到最后都没有发现他的政治偏向他能在朝廷既保 全自己,又活跃于四朝,做了整整43年的内阁首辅,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传奇人物?今天, 我们便来品一品这个人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 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他少年时期跟随母亲改嫁,跟着继父姓罗,但是继父却不大重视他罗家祭祖以自家祖 先牌位为主,杨士奇在跟随祭祖的过程中,忽然间想到自己与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最 后还是没能熬过艰苦的路途病死途中罗家不可能为杨士奇摆上自己父亲的牌位,所以他自 己用泥土捏了一个神牌跪拜,被继父看到之后,觉得他以后必成大器,遂使恢复杨姓少年时代的艰苦、颠沛流离的生活与寄人篱下的现实,使得杨士奇养成了勤奋好学、坚忍不拔与严谨宽容的优秀品格,在朝廷从各地选拔人才修撰《明 太祖实录》时,他因才学出众被王叔英等人举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成为编撰官。

不久后 吏部尚书考察编撰工作时发现杨士奇才能卓越,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后来靖难之役朱 棣登上皇位,为了稳定政局证明自身帝王之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选拔了不少新官员进入朝 廷,杨士奇就是其中之一,从此之后,杨士奇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杨士奇进入仕途之后,被朱棣选择辅助皇太子,他在与皇太子朱高炽的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师友之缘,后来为皇帝讲读经史,由于朱棣对《周易》的偏好,杨士奇得以享受皇帝的 宠信在朱高炽即位之后,杨士奇更是仕途通达他生前名重一时,官曾至礼部侍郎兼华盖 殿大学士,又兼兵部尚书,历经五朝,在内阁为辅臣长达四十余年,做首辅二十余年,与杨 荣、杨溥并称三杨他力挺朱高炽保其太子之位,辅助朝廷,提拔于谦、况钟、周忱等贤臣 清官,对朝廷内外施政进行改革,都说明了他身为首辅内阁在明朝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地位朱棣驾崩之后,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即位为明仁宗,在为皇帝服丧期满之后,明仁宗上朝 发现其余大臣都恢复了日常着装,只有杨上奇和张居正仍然身着丧服,此后更加爱戴敬重杨 士奇,将其逐步提拔为少保、少傅,后又兼任兵部尚书,开启了内阁直接插手六部具体政务 的先例,不久之后,杨士奇成为内阁首辅,地位扶摇而上,成为了皇帝之下第一人。

二、文本精读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土奇己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 入翰林,充编纂官土奇奉职其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 善应对: 亩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拚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 籍以进帝阅无土奇名,召问对日:“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 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土奇 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疮痍尚来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日:“然因顾蹇义等日:“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 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 ”诸臣惭谢.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土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遏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 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土奇土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省 介意帝笑日:“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 ”土奇以:“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 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土奇,相得甚欢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谄议,然 后裁决。

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土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言官交章劾稷, 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予 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节选自《明史•杨土奇传》)三、考题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 土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 归/疮痛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 土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 未归/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 土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 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儿太平可期/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土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 未归/疮杭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予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宜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杨士奇器度宽宏,不计较小事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没有杨 土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B.杨士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己见,皇帝 同意他的看法,并拿其他大臣与其进行比照,众臣为此感到惭愧C.杨士奇历任阁臣,深受朝廷信任杨士奇在宣宗、英宗两朝与杨荣、杨溥同任阁臣,三 人一直非常和睡,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协力处理朝政D.杨士奇因儿子犯罪,深感忧虑他的儿子曾经犯下杀人的罪行,朝廷没有治罪,后来又 有人揭发其子许多不法之事,杨士奇为此非常忧虑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土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更以史才荐⑵土奇日:”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土奇,相得甚欢5 .从文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杨士奇?四、读写一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礼单上没有杨士奇明永乐年间,有一次成祖朱棣突然传召时任左谕德的杨士奇进宫。

杨士奇没敢耽误,赶紧 前去报到,成祖递给他一张纸,杨士奇仔细一看,原来是张礼单礼单是广东布政使徐奇所写, 他入朝觐见述职,顺便带了 •些岭南出产的藤席,当作礼品馈赠给了 •些朝廷大臣,不成想• 时马虎,自己所列送礼的单子不小心遗失了,又不知道被什么人拾到后,直接上报给了皇帝皇 帝看完发现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便叫来询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 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读了这那么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自选角度,拟定题目五、延伸阅读(一)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 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痉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 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 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 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 葛亮集)表》)译文: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 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的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 求声望显达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屡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 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 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 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 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 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二)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儿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 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 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 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如阳巡 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回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喟然日:“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译文: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守仁的话,东 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 王琼不和,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 因此就让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探亲不久,论功行赏,封特进光 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 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终究归去 走到南安死去,五十七岁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上饶娄谅,和他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游览九华山 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无书可读,每 天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该从内心而非外物去寻求,叹息说,道就在这 里学者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