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成本包括哪些 1.纺纱成本怎么核算 面料成本=原料成本+织造费用+染色印花后整理加工费+检验打卷包装费用+税+各个环节的损耗一、原料成本 原料成本=每米用纱量X纱价 我们把所有的面料分为没有弹力的面料,纬弹面料,四面弹面料来一一说明 1.没有弹力的面料 客人给我们的样布或者规格大都是成品,已经染色好了,我们就需要把成品规格复原到坯布规格 坯布经向密度=成品经向密度X成品门幅/坯布门幅 坯布纬向密度=成品纬向密度X(1—染色缩率) 注:染色缩率,大概全棉的2-5%,涤棉的3-8%,全涤的8-15%,布越薄染色缩率越大,机缸染色比长车染色缩率要大,成品面料蒸烫缩水率要求越小,染色的缩率越大 公式:经纱用纱量=(经密X门幅X0.65)/经向纱支即:128X63X0.65/21=249.6克 纬纱用纱量=(纬密X门幅X0.65)/纬纱纱支即:60X63X0.65/16=153.6克 0.65是一个系数,很粗糙的一个系数,这里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的大小,比方织缩率,经向因为有张力的伸长,损耗等等 这里的每米布的用纱量并不等于成品面料的每米克重,也有一个系数,一般用0.88,我们计算出用纱量是249.6+153.6=403.2克/米,成品的克重大概是403.2X0.88=355克米,平方米克重是355/1.5(门幅)=237g/m2,不同的面料这个系数相差很大,在染色的时候,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系数,比方缩率,碱减量,前处理等等,很多时候要靠经验去总结这个系数。
249.6X0.02=4.992元每米 同样,假设16支的棉纱价格是18000元/吨,那么纬向的用纱成本是 153.6X0.018=2.76元每米 这个规格的面料原料成本就是4.992+2.76=7.75元每米 2.纬弹面料 常规的纬弹面料都有相对应的坯布,比方: 全棉弹力府绸成品40X40+40D/133X72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6X72上机门幅84英寸 全棉弹力纱卡成品16X16+70D/120X4048/50英寸对应的坯布是90X40上机门幅72英寸 全棉弹力直贡成品32X32+40D/190X8057/58英寸对应的坯布是130X80上机门幅84英寸 其他的不是常规的纬弹面料门幅的缩率就按这个比例计算,一般的门幅缩率是30%左右,把成品的规格复原成坯布的规格,然后再按没有弹力的面料的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原料成本 3.四面弹面料 方法是一样的,也要把成品的面料规格复原到坯布的上机规格,再按没有弹力的计算方式计算 比方全棉四面弹,成品的规格是32s/2+70Dx32s/2+70d密度是100X60/英寸,门幅是46英寸,复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密度为65x46门幅是72英寸,(纬向缩率为35%,经向缩率为23%,一般是长车扎染),按照前面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用纱量:(65+46)x72x0.65/16=325g/m(经纬向的纱支是一样的就把经纬密度相加),即每米的用纱量是325克。
再比方全涤四面弹,常见的成品规格200d+40dX200d+40密度是118x80/英寸门幅是57/58,复原成坯布的上机规格应该是经纬密度是82x56(全涤四面弹一般都是用溢流缸染色,缩率经纬向都是30%左右)上机门幅是84英寸,200d换算成支数应该是5314/200=26.6支,按照用纱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用纱量:(82+56)x84x0.65/26.6=283g/m 其他的T/R四面弹,T/C四面弹,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经纬向的缩率大小有所不同,具体的缩率数据要咨询有相关生产经验的人 根据坯布的用纱量,再考虑到染色的经向缩率,碱减量等等因素,可以大致计算出成品的克重,这个理论计算出来的克重和实际的克重相差很大,一般误差在正负20克每米左右,只能做为参考 (该答案来自一个业务人员的经验,如有不同建议,请指正)二、织造费用织造费主要与纬密有关,其次与织布机有关比方一般全棉的用喷气织布机,通常说"一毛钱一梭"即:纬密除以2.54,再乘以0.1,就是织造费用,例如常规品种全棉府绸40x40 133x72/英寸 ,纬密是72, 算下来的织造费就是72/2.54X0.1=2.83元每米。
如果是全化纤长丝的,不用浆纱,织造费可以按8分算有些品种织造难度比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些,门幅较大的,织造费又要高一点,织布机越高档,织造费越贵,有梭织布机的织造费最便宜,片梭织布机,大提花织布机的织造费用最贵 2.纺织行业的成本怎么核算 1、成本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确实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开展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
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根底,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到达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2、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开展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开展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开展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开展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开展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开展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开展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开展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开展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
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希望对你有用 3.纺织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运用 对一个企业来讲,要计算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企业的情况错综复杂,要全面考虑具体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步骤,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运用,到达最正确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1、品种法 2、分批法 3、逐步结转分步法 4、平行结转分步法 5、作业成本法 6、分类法 辅助方法 1、标准成本法 2、定额法 3、责任成本核算 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扩展资料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
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应,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良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