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点12 违法犯罪

东****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75.39KB
约27页
文档ID:157087063
考点12 违法犯罪_第1页
1/27

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了解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 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考点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素养,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 增强防范能力,预防违法与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PART 1 考点帮考点帮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法不可违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律作为 一种行为 规范的作 用 (1)指引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违 法 行 为 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 违反 法律 的类 别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 为、刑事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违 法 行 为 根据 对社 会的 危害 程度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 ,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 一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一般 违法 行为 与犯 罪 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小,情节较 轻;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较大,情节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 规;犯罪触犯了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 政制裁;犯罪会受到刑罚处罚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一般 违法 行为 与犯 罪 联 系 (1)两者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国家 的法律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 (3)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 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一般违 法行为 的法律 责任 民事责 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 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制 裁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 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 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治安 管理 处罚 法 违反治安 管理的行 为的含义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 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 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法现象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 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民事活动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 民 法 作用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 之间的关系 典型的民事 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行为。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民 事 权 利 重要性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 内容 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1)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 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2)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 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民法基本原则( 依法从事民事 活动的要求) (1)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4)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违法与犯罪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4651 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 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 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 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违法与犯 罪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然违法。

刑 法 内容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 的刑罚 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犯 罪 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 处罚的行为 基本 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 性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刑 罚 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 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不良行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 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 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 、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 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 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严重不 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 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 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 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 危害社会的行为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不良 行为 和严 重不 良行 为 危害 (1)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 (2)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如果不认真矫正,极易 走向犯罪误区: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违法犯罪行为 )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不良 行为 和严 重不 良行 为 矫治方 法(建 议/出 谋划策 )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 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 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他 们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 展提供有利条件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未成年人 走上违法 犯罪道路 的原因 (1)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不成熟,敏感、脆弱,对外界环境 充满好奇与渴望 (2)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 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抗诱惑能力差等 (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缺失 预防犯罪、不良行为教材导航:八上第五课P5256 加强防 范意识, 预防违 法与犯 罪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违法就是犯罪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必定违法犯罪必定违法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违法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 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 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因此,违法不一定是犯罪,而犯罪必定 是违法。

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只有犯罪行为(严 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才要受到刑罚处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 行政制裁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 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最终受到 刑事制裁,受到刑罚处罚 PART 2 拓展帮拓展帮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帮 1.1.对违法行为的辨别对违法行为的辨别 违法类 别 违反法 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 常见案例 民事违 法行为 民事法 律规范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 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 情节较轻、对 社会的危害相 对轻微 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 行合同义务等 行政违 法行为 行政法 律规范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 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 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 封闭网、聚众赌博、 殴打他人等 刑事违 法行为 刑法刑罚处罚(主刑和附加刑) 情节严重、对 社会危害大 故意杀人、抢劫、醉 驾、贩毒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