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溪水)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教案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KB
约3页
文档ID:206448499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溪水)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教案_第1页
1/3

溪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2.通过讨论,领悟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味作者礼赞生命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课文提示】  1.苏雪林,现代作家、画家  2.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句式变幻多姿,语言极富音乐性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楸qiū 杈ch 靛din 狡狯jiǎokui 涎xin 嗔chēn 颊ji 拽zhui【朗读课文】  1. 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礼赞生命的思想情感  2. 划出描写溪水活泼可爱的句子结构层次】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写夏秋两季溪水的变化  第二部分(4—6段),写溪水戏红叶  第三部分(7—12段),写观看水石争执课文分析】  作品采用拟人化手法把一条小溪表现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夏天的溪水可怜、无助,秋天的溪水竟成了一个机巧伶俐的少女作者对自然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对自然观察得细致入微,并运用了奇妙的想象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  一是文辞美《溪水》的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形式,它已经成为文章的内容之一,成了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就如同绘画,画面上的线条、浓淡相宜的笔墨,不应只被视作绘画的形式,还应成为读者审美的内容  二是描述美《溪水》的描写轻灵漂亮作者不仅注意到叙述对象,而且还专注于叙述本身这使读者在欣赏文章时,不仅注意到描写、记叙的内容,而且对描写、记叙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兴趣文章中有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有序的“美语”这“美语”未必很华丽,也未必朴素,却得体、精当  三是意趣美优美的意趣是美文的灵魂意趣,是指审美主体(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溪水》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情趣美,使人读之便觉意趣横生《溪水》的美,不只在语言文字的得体优美,更在于语言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性情作者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同优美的语言相融合,成就了这篇美文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  1. “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 这句话中的“笑涡”指什么? “笑涡”是指溪水荡漾的旋涡2. “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指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3. 课文第3段的描写角度、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从颜色的角度,描写秋雨后的林中溪水。

4.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小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欣赏和热爱之情5. 本文是如何写夏、秋两季溪水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夏天的溪水像个温柔、可爱的少女,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之中,不得脱身她“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秋雨过好了,便获得了一种勃发的生命力,作者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这幅美轮美奂的景色,“飞尽了翠叶”、“金黄色的晓霞”、“泼靛的波面”、“彩虹似的光”,这种对颜色的敏感是和作者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身份分不开的通过夏、秋两季溪水的对比,作者对秋天溪水的喜爱不言自明6,本文是如何写溪水戏红叶的?“溪水戏红叶”是全文写得最生动、最形象,最富情趣的段落淘气的红叶,狡狯的西风,调皮的溪水,像一出童话剧一样历历在眼前特别是溪水和红叶嬉戏的场景,令人难忘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儿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7. 本文是如何写水石争执的?溪水完全被人格化了,她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性格鲜明调皮的小溪遇到了顽固的石头,溪水的性情也开始变化起来,先是撒娇乞求,继而发怒,后来“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在溪水一个个温柔的巴掌下,石头终于低头了溪水虽然获胜,却也是非常疲惫,以至于能听到她的喘息声这也是作者花一两个小时来树林观看水石争执的原因  8. 什么是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散文的特点  9. 如何理解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10. 根据表现的内容,散文可以分为哪三类?第4-6题,详见课文第3页《散文》作业评讲】【课外预习】  1. 读一遍《芦花》,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