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必修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民主主权的斗争 复习课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3.51KB
约24页
文档ID:47193109
高中历史必修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民主主权的斗争 复习课件_第1页
1/24

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侵略史) 2、中国军民的抗争,求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 富强抗争史)【近代中国主要线索】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 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一 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 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①国际:19世纪上半期,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迅猛发展,急需要开辟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国内:中国处于清王朝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危机严重列强入侵背景经过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迫使中国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③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迫使中国签订《中法新约 》,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④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迫使清朝签订《马关 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 、日、俄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影响知识整理①列强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②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条约 名称内容影响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其它《南京条约》香港岛2100万银元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关税协定《马关条约》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2亿两白银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开设工厂《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划界严禁反帝拆炮台驻兵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大大加 深了清政府成为列 强的侵华工具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归纳: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三元里抗英斗争原因:列强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经过: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①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 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③结果: 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④意义: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 侵略的斗争 ②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①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 日本舰队的偷袭 ②经过: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等带领官兵英 勇抗击 ③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后在威海之战中,由 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经过结果: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意义①性质: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作用: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③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 民地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起源于山东义和拳,进行反清斗争 ②袁世凯围剿,发展京津地区 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廊坊阻击战,攻击东交民巷和 西什库教堂 ④清政府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顶峰一、《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1、相同点(1)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

2)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 的规定3)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 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疑难突破2、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马关条约》割地的面积远远超 过《南京条约》,赔款数额也大大超过《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所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是在东南沿海地 区,而《马关条约》所开商埠已深入中国内地;《南 京条约》的协定关税是为了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马关条约》在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设工厂,适应了帝 国主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需要2)从特点上看《南京条约》体现了列强要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马关条约》体 现了列强分割世界、资本输出的新要求3)从影响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特别提示:近代以来列强的侵华都以中国的失败宣 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 和政治的腐败每次战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给中国社 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二、近代前期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表现、发展趋 势及失败原因1、表现(1)人民群众的斗争:①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1895年5月,开始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清政府的斗争: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②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激战黄海 2、发展趋势(1)由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有准备的 自觉斗争转变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 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到逐步走向独立3、失败原因(1)从主观上看: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 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 织抵抗不力尽管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无力扭转败局 2)从客观上看:①鸦片战争前的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头号资 本主义强国②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 纪末已成为亚洲强国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 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 强盛的资本主义特别提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以农 民阶级和地主士绅为主他们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 表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理论武器,提不出科学的斗 争纲领,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厄运。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 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考点二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①根本原因:,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 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②直接原因:1931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陷入困境 ③时机有利: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提供时机背景日本侵华①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②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③1937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 后,进攻南京 ④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 大片领土①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②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③日军实行实行殖民统治:“以华制华”政策;进行经济掠夺和 推行奴化教育罪行 经过知识整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 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东北抗 日军民①东北人民和东北军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 ②1936年,东北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国民 党爱 国官 兵①蔡廷锴、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 ②安德馨率东北军全营300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一带英勇抗战,收复喜峰口 ④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 复多伦爱国 民众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①经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西安事变。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结果:事变和平解决 ③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 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原因: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 ①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②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 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 抗暴力” ⑤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 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下,国共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会战 ①凇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 海激战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枣宜会战: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奋战殉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④表现a.共产党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 b.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结果: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路线: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战术: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 立抗日根据地 ③政权: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⑤作用: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背景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重要要战场中共“七 大”召开联合对日作战①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②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关东军 ④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 行反攻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 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抗战胜利时间: 1945年8月15日,自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①召开:1945年,延安 ②内容:制定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 政治和思想基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路线依靠的武 装力量战场范围作战规模 和方式战略地位一、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1.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 抗战路线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 战路线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 装,还有民兵。

国民党统治区域敌人后方(沦陷区)大兵团会战,以阵地防御战 为主基本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 运动战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场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 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2、两个战场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贡献 疑难突破二、全面认识抗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