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缩口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50KB
约7页
文档ID:421983462
缩口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1页
1/7

5.3缩口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缩口(necking)是指将预先拉深成形的圆筒或管状坯料,通过缩口模将其口部缩小的一种成形工艺 5.3.1典型案例工件名称:气瓶生产批量:中批量材料:08钢料厚:1mm工件简图:如图5-27所示5.3.2缩口成形的特点与变形程度1. 缩口成形的特点图5-28为同形件缩口成形示意图缩口时,缩口端的材料在凹模的压力下向凹模内滑动,直径减小,壁厚和高度增加制件壁厚不大时,可以近似地认为变形区处于两向(切向和径向)受压的平面应力状态,以切向压力为主应变以径向压缩应变为最大应变,而厚度和长度方向为伸长变形,且厚度方向的变形量大于长度方向的变形量 由于切向压应力的作用,在缩口时坯料易于失稳起皱;同时非变形区的筒壁,由于承受全部缩口压力,也易失稳产生变形,所以防止失稳是缩口工艺的主要问题2缩口成形的变形程度缩口的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失稳条件的限制,缩口变形程度用总缩口系数ms表示 ms = 式中ms -总缩口系数 d -缩口后直径(mm); D -缩口前直径(mm)。

缩口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料厚、模具形式与表面质量、制件缩口端边缘情况及润滑条件等有关表5-9所示为各种材料的缩口系数当工件需要进行多次缩口时,其各次缩口系数的计算为: 首次缩口系数 m1=0.9 m均 以后各次缩口系数 m1 m均式中m均-平均缩口系数; m均= 案例工艺分析;气瓶为带底的筒形缩口工件,可采用拉深工艺制成圆筒形件,再进行缩口成形缩口系数计算; 表5-9 各种材料的缩口系数 材料平均缩口系数m均 支承形式 材料厚度无支承外支承内外支承《=>0.5~1>1 铝-0.68~0.720.53~0.570.27~0.32硬铝(退火)0.73~0.800.60~0.630.35~0.40硬铝(淬火)0.75~0.800.63~0.720.40~0.43 钢0.850.750.7~0.650.70~0.750.55~0.600.30~0.35由图5-27可知,d=35mm, D=49mm,则缩口系数 因该工件为有底缩口件,所以只能采用外支承方式的缩口模具,查表5-9得许用缩口系数为0.6,则该工件可一次缩口成形。

5.3.3缩口工艺计算1.毛坯高度计算缩口后,工件高度发生变化,缩口毛坯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符号如图5-29所示图5-29a形式:图5-29b形式:由图5-27可知,h=79mm,则毛坯高度为取 H=111.3mm,缩口前毛坯如图5-30所示2.缩口凹模的半锥角a缩口凹模的半锥角a在缩口成形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使用a,<45,最好使a在30以内,当a较为合理时,允许的极限缩口系数m可比平均缩口系数m均小10%~15%.3缩口力计算在无内支承进行时,缩口力F可用下式进行计算是中-缩口前料厚;-缩口前直径;-工件缩口部分直径;-工件与凹模间的摩擦因数; -材料抗拉强度; -凹模圆锥半角; -速度系数,用普通压力机时,k=1.15由附录A 可查得,=430Mpa,凹模与工件的摩擦因数=0.1,根据图5-27,缩口力F为; 4.缩口模结构设计 常见的缩口模结构如图5-31所示 图5-31 缩口模结构无支承缩口成形 外支承缩口成形 内支承缩口成形 1-凹模 2-外支承 3-下支承缩口模采用外支承式一次成形,缩口凹模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m,采用后侧导柱、导套模架,导柱、导套加长为210mm。

因模具闭合高度为275mm,则选用400KN 开式可倾式压力机缩口模结构如图5-32所示 图5-32 气瓶缩口模装配图1- 下模座 2、14-螺栓 3、10-销钉 4-顶杆 5-下固定板 6-垫板 7-外支撑套2- 8-凹模 9-口形凸模 11-打料杆 12-上模座 13-模柄 15-导柱 16-导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