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合同法第 3838 条条篇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法条内容: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释义内容: 【释义】 本条是关于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任意克扣职工工资,停发、少发甚至完全不发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赚钱不顾劳动者死活,让职工在有毒气体、无防护设备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劳动,导致职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残废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特别解除权,可无条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特别解除权是劳动者无条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它是指如果出现了法定的事由,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就可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立法在平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合法利益基础上对此类情形做了具体的规定,只限于在用人单位有过错行为的情况下允许劳动者行使特别解除权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1)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等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是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维护2)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必须提供的生产、工作条件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措施,即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完成劳动任务和劳动过程中安全健康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劳动场所和设备、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等本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即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劳动合同的规定提供劳动条件,致使劳动安全、劳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经国家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确认,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报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工资,也称为“薪水” 、 “薪金” 、 “薪酬” 、 “薪资”等,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根据劳动者劳动岗位、技能及工作数量、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劳动者已履行劳动义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数额、日期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支付劳动报酬,也是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就是违反劳动合同,也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劳动者有权随时告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在患病、伤残、失业、工伤、年老以及其他生活困难情况下,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这一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险实现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对于拒不依法缴纳或延迟缴纳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因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具有国家强制性,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并负有代扣、代缴本单位劳动者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上述社会保险费,是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侵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此项规定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首先,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即其内容不得违反国家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得与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内容相冲突因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规章制度往往都会涉及对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的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合意的结果,而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制定的,这就要求规章制度中有关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的规定不得低于合同的约定其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公布的程序要合法1)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规章制度的制定权虽然属于用人单位,但规章制度的内容涉及的是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因此,法律上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
2)应当公示职工作为规章制度的遵守者,有权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法律不要求职工遵守一个自己不知晓或无法知晓的规章制度本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公示是规章制度产生效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二,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即因用人单位没有按法律规定制定规章制度,给劳动者的权益带来了损害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要求,劳动者才可以以此为由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几种情况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可以不予履行,对已经履行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本项是一条兜底条款,以避免遗漏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并采用此种方法以使该法和其他法律以及以后颁行的新法相衔接本条第二款规定了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即当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本条中的“暴力”是指对劳动者实施捆绑、拉拽、殴打、伤害等行为。
“威胁”是指对劳动者施以暴力或者其他强迫手段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指采用拘留、禁闭或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体活动自由的行为人身自由是公民各种自由权利当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企业采取强迫劳动者劳动,如把劳动者非法拘禁在特定的场所,强迫其劳动,不让他出来,是严重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的行为,是非法的,劳动者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对于用人单位不顾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从事危险作业,如采矿工人、高空作业人员等,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强令劳动者进行作业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拒绝并撤离作业场所,并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的上述行为引发重大伤亡事故时,用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依法被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篇二:《劳动合同法》37 38 条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篇三:合同法答案 1合同法1. 中学生高某,16 周岁,身高 175 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高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家中一套闲房卖掉筹集购车款后托人认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购房合同,李某支付定金5 万元,双方遂后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转让手续在这个事例中高某属于(B) A. 无行为能力的人 B. 限制行为能力的人C. 完全行为能的人D. 控制行为能力的人2. 合同的订立必须要经过的法定阶段有(A) A. 要约和承诺B. 意思和表示C. 起草和抄写D. 协商和谈判3. 公序良俗原则中的公序是指社会的(B) 。
A. 司法秩序B. 公共秩序C. 通行秩序D. 重要秩序4. 口头要约开始生效的时间为(C) A. 相对人接到要约之时B. 相对人尚未接到要约时C. 相对人了解要约的内容时D. 相对人接到要约尚未了解内容时5.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承诺开始生效的时间采取的是(A) A. 到达主义B. 通知主义C. 发出主义D. 双方约定6. 我国合同法第 33 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签订确认书的时间是(A) A. 合同成立之前B. 合同成立之后C. 与合同成立同时D. 双方约定7. 合同成立的地点为(B) A. 合同签订地B. 承诺生效地C. 合同当事人主营业地D. 合同当事人居住地8. 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为(C) A. 合同签订地B. 承诺生效地C. 收件人的主营业地D. 合同当事人居住地9. 招标公告在一般情况下为(B) A. 要约之准备B. 要约之邀请C. 要约D. 承诺10. 甲乙两商贸公司订立了联营合同,甲公司以货币投资,乙公司以营业用房投资,但约定乙公司不参加经营,不承担风险,乙公司向甲公司 每年支付其投入资金的 20%,该联营合同(B) 。
A. 完全有效B. 完全无效C. 可变更可撤销D. 效力未定11. 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双方代表人均在合同文本上签了字,但都未盖合同公章,不久甲方开始分批交货,乙方收货后付款后因货物质 量问题诉至法院,该合同(B). A. 无效,已履行部分双方返还B. 有效,已履行部分不再返还C. 合同未成立,已履行部分双方返还D. 合同已成立,但须返还已履行部分12.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1 年内行使撤销权,1 年的性质为 (B)A. 诉讼时效B. 除斥期间C. 履行期间D. 以上都不是13.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B) A. 为自始无效合同B. 为效力未定合同C. 为可变更合同D. 为可撤销合同14. 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B) A. 随合同无效而无效B. 继续有效C. 依当事人约定D. 视具体情况而定15. 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某年 8 月31 日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同年 6 月初,甲公司所在地发生洪水灾害,甲公司未及时通知乙 公司,至 8 月 31 日乙公司催促交货,甲公司未交同年 9 月 31 日,甲公司发货并函告遭灾一事乙公司因货物迟到被发包方扣发工程款 1 万元。
有关该案的正确表述是(D) A. 甲公司因不可抗力而迟延交货,对乙公司被扣罚 1万元只承担部分赔偿责任B. 甲公司因不可抗力而迟延交货,对乙公司被扣罚 1万元不承担赔偿责任C. 甲公司在取得主管机关有关灾情的证明后,免于承担赔偿乙公司 1 万元损失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