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早教课 数学,到底包括哪些问题? 很多妈妈自己读书的时候,都是谈“数”色变,一提起数学就头疼,更害怕孩子遗传了自己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你首先要重新认识数学这门学科 具体来说,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1. 数的概念:包括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和序数等 2. 量的概念:包括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和快慢等 3. 图形空间概念:包括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和图案组成等 4. 逻辑关系概念: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和概率等 生活中的数学早教课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数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数学的各项概念与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精选文档 培养孩子的数学技能,也不是多么神秘或困难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当然,生活中的早教课,也不能随意发挥、随性而为,而是要基于科学的理论支持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相应的帮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让我们来看看3岁前的孩子,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可以掌握哪些相应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及怎样给他们上“生活中的数学早教课”吧。
物体形状和大小多少 适合年龄:1岁+ 吃东西、玩耍时,爸爸妈妈可以不经意地说一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特性比如吃苹果时,先让他摸一摸,告诉他苹果是圆的,这个苹果大那个苹果小吃饼干时顺便说说这个饼干是正方形的,那个饼干是三角形的,宝宝手中有1块饼干,盒子里还有5块,盒子里的饼干多,宝宝手中的饼干少等还有,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的,衣架是三角形的喝水的时候,喝掉一些,杯子里的水就少了,再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宝宝不一定会记住这些形状的名字或数字,但会有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积累多了,才会转化成理性认识 精选文档 认识空间方位 适合年龄:1岁半+ 1岁半的孩子,可能只会说“上面”或者“没有”,但到2岁就会有很大进步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宝宝说话、多提问,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认识空间方位 比如走路时,跟宝宝说:“妈妈在前面,宝宝在后面”,还可以问他“你的小汽车在哪里?”“爸爸在哪里?”“小鸟住在哪里?”等问题,生活中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关键是和孩子多说、多交流,如“桌子上面有碗”,“椅子下面有个小猫咪”…… 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适合年龄:2岁+ 孩子在2岁左右形成初步的先后次序观念,明白有些事情要先做、有些事情后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次序感慢慢加强,开始理解“白天”、“上午”、“下午”等词汇,知道“明天做……”表示将来,不会马上发生平时在生活中,要多说先后次序,孩子慢慢就会了解比如说饭前说“我们先吃完饭,再出去玩”;吃完饭出去玩时,要跟他再重复一遍:“我们吃完饭了,现在出去玩!”睡前说过:“现在是晚上,外面太黑了,睡醒后,白天才能去滑滑梯第二天去玩时也要再跟宝宝说:精选文档“现在是白天了,我们去滑滑梯喽!” 建立数的概念 适合年龄:2岁+ 所谓建立数的概念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物品的个数可以用对应的数字来表示,如3个苹果就用“3”来表示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小小孩来说却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理解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很多2~3岁的孩子尽管能很流利地数到20甚至100,但如果仔细问一下,其实他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不明白“数”的意义 要建立这种数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形象思维入手,让孩子直接数具体的物品如数一数宝宝自己有几只耳朵、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随手拿一些橘子、苹果、土豆数一数个数;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数看到了几辆汽车、有几朵花、几棵大树等只有让孩子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中多数数,他才能从这些无数个实物中抽象出1、2、3等数的概念,并慢慢悟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简单的加减法 适合年龄:3岁+ 精选文档 等孩子建立了数的概念之后,可以慢慢引入简单的加减法但注意也要尽量用实物的形式,这样才能帮助宝宝进行形象的理解吃东西时,先和宝宝数一数个数,再进行简单的加减演示,如“这儿有1个果冻,妈妈再拿一个过来,这样有几个了?”数一数,有2个,告诉宝宝:“1个果冻加1个果冻,就等于2个果冻!”下次吃苹果、面包时,用同样的方法再展示“1+1”然后逐步递进,在生活中学习“1+2,2+1……”宝宝大概理解了,再演示减法 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曲线不同,上面的“适合年龄”只是个参考,爸爸妈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好玩的数学小游戏 1.唱唱童谣:童谣中有很多是和数字相关的,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2.边爬楼梯边数数: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下楼梯时可以倒着数 3.全家排排走: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全家人排成一排,孩子对前后左右的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可以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4.玩积木:不仅可以学习数的概念,还可以感知形状、大小、轻重和空间关系等概念 精选文档 作者简介: 安振玲,工学学士,清华大学工程硕士,有了宝宝后潜心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等和儿童早期教育有关的领域。
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和孩子们一同成长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