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简析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特色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50KB
约7页
文档ID:498162946
简析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特色_第1页
1/7

简析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特色张 辉(大连枫叶国际学校, 辽宁大连116116)摘 要: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特色, 具有看来“叛逆” , 实则真实自然的写作风格其作品所反映出本真、自然以及扶植儿童的个性发展, 让孩子更加自由、快乐成长的思想关键词: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特色  郑渊洁从1977 年开始文学创作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 熟悉他的人会发现他是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正是“ 童话大王” 的魅力所在而所有的现象皆源于一个本质, 这就是郑渊洁作品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一、打破拘束, 不畏世俗, 追求善良与本真的新型儿童文学写作郑渊洁的早期作品如《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与贝塔历险记》、《大灰狼罗克》以及十二生肖童话丛书, 带着同时代儿童作家的共有风格, 即善良, 天真, 纯情作品中充满童趣的语言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光辉, 通过小主人公的嘴天真无痕地流淌出来:“ 如果好人怕警察, 这国家就出毛病了” ,“ 未成年人的父母(监护人)必须和子女平等, 父母不得利用年龄和辈分优势不公平地对待子女对于违反本条者, 罚绕地球跑步一圈” ,“ 教师不得将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不得干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小学五年级以下不考试;任何学校不得给未成年学生留课外作业, 对于违反以上四条者, 罚重新上学一遍” ,“ 凡是在国际上当爷爷总统的, 在国内准是孙子总统。

凡是在国内当爷爷总统的, 在国际上准是孙子总统” 从主人公的活动和思想我们可以看出, 他早期的作品就已经从本质上异于普通作家他经常在作品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讨厌学校, 讨厌呆板填鸭教育之类的话, 这些话由于其真实而魅力四射如“ 100 分把童年变成100 岁” ;“ 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 ;“严禁学校将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 ;“ 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 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 ;“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 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 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 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大海, 束缚大海是不明智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 好孩子的标准绝不是听话, 而是敢于说不;我们经常听到形容一个民族是“ 勤劳” 、“ 善良” 、“ 敢于反抗” 、“ 勇敢” 的民族, 请问对方辩友听到过形容一个民族是“ 听话的民族” 吗? 等等无论是其作品内容, 还是其特性化的语言, 无一不透露出其打破拘束, 不畏世俗, 追求善良与本真的新型儿童文学写作风格二、对所谓“ 差生”正名, 实质上是对儿童天性的呼唤在他同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 也许他不是第一个用差生做主角的作家, 但他却是第一个肯定差生在学生群体中的正面地位的作家。

如在《皮皮鲁传》中对皮皮鲁的描写:皮皮鲁是一个聪明、淘气、胆大逞能、敢于冒险的男孩子, 在他成长中经历了各种奇遇历险和幻想, 生动有趣充满时代感的童话故事试问哪个作家愿意把差生写成正面形象, 还不让差生“ 改邪归正” 的? 郑渊洁就行! 他笔下的人物不但是差生, 还拒绝成为好学生, 还以在呆板的教育制度中当差生而自豪! 这反射出他作品中看来“ 叛逆” 实则真实自然的生活光彩他突破了传统具有说教特点的表达社会道德的儿童文学模式, 并与之形成了一种比较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孩子们在作品的影响下按照社会上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事, 循规蹈矩, 压抑自己, 去满足社会、父母、其他人的要求正是这种对传统教育制度的维护, 已慢慢把关于儿童文学旧观念的墙垒起来而郑渊洁作品中展现出的此种“ 叛逆”恰恰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 充分伸展儿童自己的天性, 是一种本真, 一种自然, 一种领悟, 对孩子的一种慰藉和同情三、注重儿童个性发展, 鼓励他们找到自我, 重现自我“ 扶植儿童个性” , 这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而儿童形成个性的核心是“ 自我意识” , 注重儿童个性就要保护和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 鼓励他们找到自我, 重现自我。

有位儿童文学作家说过:“童年最难忘的事通常是不受大人干预的事” 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 这种“ 难忘” 和“ 不受干预” 就变的愈加珍贵了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人格是个人独具的各种特质和特点的总和, 是每个人所具有的心理, 生理特点的总和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的意义, 更有通过生动第19 卷第1 期2003 年3 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an Educat ion Universi ty        Vol.19 No .1Mar .2003收稿日期:2003 -01 -10作者简介:张辉(1976 -), 女, 辽宁大连人, 中学二级教师的故事和鲜明的形象启迪孩子如何做人的功能在这样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中, 孩子不应该再是大人可以拿着小刀, 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自己喜欢的小泥人了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和感情去体会和感受真实的生活, 有美、有丑、有善, 有恶......在感受的过程中, 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得到充实, 心灵不断变得坚强, 学会自我评价, 领悟出做人的道理, 从而形成一种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 浸透了情感的操守。

如果说现行教育制度和带着教育制度痕迹的儿童文学是围墙的话, 那么郑渊洁就是在墙上打洞的人郑渊洁作品的此种风格在几乎每一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得以体现如他的作品中皮皮鲁、鲁西西等主人公形象,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通常都不喜欢接受呆板的学校教育, 不爱写作业, 让大人头痛, 淘气, 大胆逞能, 喜欢幻想, 喜欢爬树, 不会算术;但他们勇敢, 善良, 聪明, 懂的用真心去帮助朋友他们也许不擅长古板的教育体制规定孩子们掌握的一些东西, 但他们具有一颗纯朴的童子之心, 更重要的是, 他们得以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一个世故的大人也许会担心, 他们长大了该怎样去适应社会呢? 然而, 一个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和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一定会比大人们统治的已知世界更糟糕么? 也许这正是作者的暗示该类作品传达了一种现代的教育观点——— 即“ 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 他们是艺术幻想的反映, 反映了现代社会儿童被压抑的最狂野的天性, 体现了儿童自主、自由的梦想, 是儿童力量、快乐的象征, 儿童会得到共鸣, 获得审美的狂喜, 有利于其个性, 天性的健康成长四、幽默, 奇异, 深刻和略带辛辣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随着郑渊洁写作风格的成熟, 他已经完全拥有了自己的写作范围。

他的写作风格由天真, 温暖, 童趣转为幽默, 奇异, 深刻和略带辛辣他的转型, 如他自己所说, 并非偶然,只是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偏执正从他身体里渐渐消逝, 代替以更多的平和与宽容他那种对于真实自然的追求并未结束, 并有了进一步纵深发展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更多是社会现实, 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问题, 当前教育制度的弊端, 很真实, 很深刻他作品中的人物蔑视权威与金钱, 重视自然, 重视亲情, 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如“ 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 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 ;“ 当官的品质富有, 老百姓的钱包才能富有当官的品质贫穷, 老百姓的钱包肯定贫穷” ;“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钻石时间” ;“ 如果全是老姜, 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 等等他笔下的主人公, 痛恨开会, 喜欢跟家人在一块吃晚饭;他笔下的动物总是比人善良, 他笔下的牧羊人, 都没有琢磨着卖了羊去买辆车什么的, 而是满足于抱着自个儿喜欢的羊看星星郑渊洁后期作品的出现是对他“ 叛逆” 思想的进一步肯定尽管郑渊洁说自己现在真是写不了童话了, 很多人却觉得将来还有可能听他讲故事, 觉得正像他说的:我们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不管怎样, 郑渊洁作品中那种看来“ 叛逆” 实则真实自然的生活光彩会一直为人们所热爱, 他对传统教育制度弊端的剖析也会一直让人深思。

郑渊洁确有才华, 别人称他“ 童话大王” , 他也不加推辞,以为自己就是童话大王诚然, 他的作品中, 文笔娴熟, 有着极多的想象描写, 极其引人但作为基础性本质性的, 把他的作品和其他人作品区分开的, 就在于他追求真实自然,打破儿童文学说教的围墙的思想特性儿童文学, 是写给儿童看的, 而众所周知, 儿童是真实, 自由与美的代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由于对文学的天然的需要, 在从文学中认识世界, 获得成长的营养的同时, 还需要从文学欣赏中获得精神愉悦, 寻求精神满足和心理平衡在儿童文学中, 加入矫揉造作、冷漠、枯燥的说教, 只反映了成人的爱好, 迎合了成人的口味, 断断不能给孩子们他们想看的东西, 且不说有什么“ 教育意义” 了[ 责任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