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U形梁施工技术指南试行报审修改稿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7KB
约31页
文档ID:481473872
U形梁施工技术指南试行报审修改稿_第1页
1/31

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U形梁施工技术指南(试行)(送审稿)上海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南段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3月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施工场地与设备 55模板工程 65.1一般规定 65.2模板的设计 65.3模板的制作验收 75.4模板组装 75.5模板的拆除 86 钢筋工程 96.1一般规定 96.2 钢筋的加工 96.3钢筋接头 106.4钢筋绑扎和安装 117混凝土工程 137.1一般规定 137.2材料要求 137.3混凝土的配合比 157.4混凝土的拌制 167.5混凝土的运输 167.6混凝土的浇筑 177.7混凝土的养护 188 预应力工程 198.1一般规定 198.2材料 198.3制作和安装 208.4施加预应力 218.5压浆和封锚 229 成品保护及修补 2310 U形梁出厂验收 2411 预制U形梁的安装 2511.1 一般规定 2511.2 预制U形梁移运及堆放 2511.3 预制U形梁安装 2611.4 支座安装 281总则1.0.1为适应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统一U形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制定本施工技术指南。

1.0.2本施工技术指南适用于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中全先张预应力及30m以上先后张结合预应力U形梁的制作及安装施工1.0.3 U形梁的施工技术管理、质量验收除执行本施工技术指南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上海市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1.0.4 由于国内对U形梁研究与应用的历史较短,各施工单位如有可靠的实践经验,并通过专门的论证,可修正或取代本指南的个别规定与要求2术语2.0.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并且重点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2.0.2 胶凝材料 cementations material, or binder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粉和硅粉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矿物掺和料掺量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计2.0.3 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 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

2.0.4 先张法pre-tensioning method先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材,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2.0.5 后张法 post-tensioning method 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张拉预应力筋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2.0.6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steel预应力筋通常由单根或成束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2.0.7锚具 anchorage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倒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2.0.8夹具 grip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2.0.9连接器 coupler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3基本规定3.0.1 U形梁施工应执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3.0.2 U形梁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图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关键工序应制定专项技术措施,对施工现场作业和管理人员逐级进行详细施工技术交底。

3.0.3 U形梁施工必须建立各项施工工序自检和交接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各工序控制点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3.0.4 U形梁所采用的材料必须是合格产品,并应符合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的要求3.0.5 U形梁施工过程中,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涉及到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进行见证检测3.0.6 U形梁制作场地道路、预应力台座、起重设备、蒸养设施等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与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0.7 U形梁首件产品必须经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四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3.0.8 U形梁运输、安装应分别编制专项方案,并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审批3.0.9 U形梁产品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4施工场地与设备4.0.1首件梁生产前,主要设施应通过验收1)预制场地设施应包括材料堆场、混凝土搅拌基地、钢筋骨架制作场地、U形梁制作台座、U形梁堆场、生活用地、办公用地等,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有必要的排水措施2)主要设备应包括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辆及浇注设备、钢筋加工机械、U形梁制作模具、预应力张拉机具、蒸养设施、大型起重机械及运输车辆、试验及检测设备等。

4.0.2 U形梁生产厂家应根据生产进度和主线施工进度的要求确保足够的施工用地,特别是堆场用地,同时应保证交通通畅及满足安全和防火、防汛要求场地宜远离居民密集地点以避免生产扰民4.0.3 原材料应根据不同规格分仓堆放,并应有专门标识,粉料要防潮,外加剂筒仓要防雨水、防沉淀,钢筋、骨料堆放场地应具有防雨及排水措施4.0.4 U形梁主要预制场地设施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搅拌站需保证60m3/h的混凝土供应量;(2)U形梁先张法台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张拉台座设计严禁使用桁架结构,除必须满足U形梁最大张拉力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梁体及模板等施工荷载、蒸养温差的变形控制等因素,且台座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1.5,抗滑移系数不应小于1.3;(3)U形梁堆放场地要有明确的堆放方案,满足承载力条件及设计提出的相关要求,储存量应满足安装进度要求4.0.5 设备应能满足生产需要,使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的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送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模板工程5.1一般规定5.1.1为了满足U形梁的几何尺寸、精度及清水混凝土素面外观要求,应采用钢制整体模板,模板必须具备以下技术条件:(1)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施工周转次数的要求;(2)板面平整光滑、不变形、不翘曲、脱模容易;(3)底模、外模、内模、端模相互之间的安装拼缝严密,不漏浆;5.1.2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良好的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用有色或污染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

5.1.3模板应定期检查、维护5.2模板的设计5.2.1应根据U形梁结构形式、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施工工艺、模板周转次数等要求确定模板型式5.2.2模板设计时,除应考虑模板自重及常规施工荷载外,应特别考虑底模在预应力放张时梁体的纵向滑移摩擦力及放张后梁端支承部位局部承压力5.2.3模板设计应出具模板总装图、细部构造图,提交相应的验算报告,并制定模板的安装、使用、拆卸保养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5.2.4 模板面板间宜采用企口连接,拼缝应严密平整,无错台,无漏浆5.2.5侧模、底模应为整体钢模,不设拼缝,在侧、底、端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须垫止浆条5.2.6模板所用钢材材质不应低于Q235,宜采用厚度为5~8mm钢板做面板5.3模板的制作验收5.3.1模板应严格按设计图制作,严格控制精度,保证模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5.3.2模板进场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模板制作允许偏差见表5.3.2表5.3.2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模板高度±5每个部件2卷尺量检查2模板宽度±52卷尺量检查3模板长度±52卷尺量检查4模板平整度≤242m靠尺及塞尺量检查5对角线差≤52卷尺量检查6拼缝高差≤122m靠尺及塞尺量检查5.4模板组装5.4.1 模板组装应按制定的工艺流程实施。

5.4.2 模板在组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设施5.4.3 模板组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5.4.4 模板组装所允许的偏差见表5.4.4表5.4.4 模板组装所允许的偏差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侧、底模板组装间隙≤2侧底模板10用塞尺量2表面平整度≤210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验3模板内部尺寸对角线差10上下2用卷尺量长±10侧模内模底模10宽±5梁端跨中1/4、3/45高±554底板厚±55用尺量5腹板厚+5,056侧向弯曲L/3000且≯10两侧内外4沿梁全长拉线量取最大值7预应力筋端模孔道2梁端每个孔道2用尺量5.5模板的拆除5.5.1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如设计另有规定,应按照设计规定执行5.5.2模板拆除程序应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实施,拆模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梁体混凝土5.5.3拆除模板时不允许用猛敲和强扭等方法,拆卸的模板与配件严禁自高空往下抛5.5.4模板必须在确认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无任何连接后方可起吊。

5.5.5拆卸的模板应及时清除灰浆污垢并维护保养6 钢筋工程6.1一般规定6.1.1 采用钢筋的技术条件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规范要求,还应满足《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对碳含量的要求6.1.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6.1.3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1.4钢筋骨架绑扎如遇钢筋冲突或其他困难,需以另一种强度、牌号、直径及数量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配筋时,施工方应通过施工监理签证,向设计方提交设计变更申请,在获得设计方认可后方可执行6.1.5 U形梁底板横向钢筋不得有接头,其他的钢筋连接方法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实施6.2 钢筋的加工6.2.1钢筋调直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2)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R235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6.2.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及箍筋末端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