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提纲一、树立科学思维观念1.走进思维世界(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4)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2.把握逻辑要义(1)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同一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3)矛盾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排中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错误叫作“两不可"3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②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二、遵循逻辑思维规则1.准确把握概念(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以及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4)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5)下定义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6)划分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2.正确运用判断(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2)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主项都周延,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肯定判断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谓项都周延3)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4)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5)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7)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8)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9)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3.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2)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3)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4)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是: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违反这·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5)联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每一联言支,就要肯定联言判断;肯定联言判断,就要肯定任一联言支6)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7)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8)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4.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3)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4)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三、运用辨证思维方法1.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此”与“彼”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对立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与部分因为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3)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5)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6)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7)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理解质量互变(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2)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3)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4)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3.推动认识发展(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3)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4)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