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阅读答案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阅读答案 【原文】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似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
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假设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那么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似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