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曲︽红蜻蜓︾教学案例分析 强茹一、课题《红蜻蜓》二、案例背景介绍在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刻,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国事还涉及的较少,但是在父母的引导和耳濡目染中的环境中,多多少少已经对日本产生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很多孩子认为日本很坏,是一个坏事做尽的丧尽天良的国家在此环境下,教材第七课安排了探访亚洲——日本歌曲的学习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唱歌曲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良好的中日关系的映像本次案例选择的歌曲为花城版音乐课本第六册第七课的一首日本歌曲《红蜻蜓》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的情景诗谱写而成的,至今已有40年了,它在日本广泛流传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令人神往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的表演出歌曲《红蜻蜓》2、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的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达歌曲,认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等初步感受第三段的二声部合唱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情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并掌握音乐中的各项记号五、教学过程及情景描述(一)师生问好(二)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段)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鸟歌虫鸣的田间生活正是老师向往的童年生活在老师那个年代的童年,常常有机会去到田间玩耍,下面,就和同学们分享一组童年时期的图片播放幻灯片) 老师动情介绍图片内容:有报春的燕子,色彩斑斓的蝴蝶,穿着绿衣服的蚂蚱,有蝈蝈和青蛙的田间合奏,还有远处飞来的红蜻蜓……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好的童年回忆,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三)进入新课 师:童年时光总是让人难忘和怀念,听,远处传来了一阵悦耳的声音 1、初听《红蜻蜓》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描写了什么? 2、读歌词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写作意义 师:请同学们来聊一聊你的童年生活的最美记忆 3、复听歌曲,学生熟悉旋律 4、教师范唱,钢琴伴奏 师:听了这么好听优美的歌曲,同学们也说到了要用深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旋律呢? 生:…… 5、学唱歌曲 A、学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师:同学们,你们在演唱时是不是气息很难把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换气记号,知道在哪个地方换气,会让我们的歌曲唱的更加轻松,美妙。
B、学唱第二段,认识渐强、渐弱记号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演唱中,我们用手划出了旋律线,知道哪里要声音大,哪些地方声音温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渐强渐弱记号 C、学唱第三段,认识f、p以及相关的力度记号 师:在我们的书上,有许多的英文字母,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是什么呢? 生:…… 师:对了,在音乐中,我们需要了解fff、ff、f、mf、mp、p、pp、ppp的 力度关系,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 D、二声部合唱第三段 1、欣赏日语版合唱曲目《红蜻蜓》 提问,它运用了什么表现形式?(合唱) 2、出示合唱谱,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学生演唱第二声部 3、师生交换声部演唱,感受不同的区别 4、小组之间互换练习两个声部的不同{设计意图}以上的环节提问,都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自己自主判断和学习,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四)小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把握每分每秒,感受美好的童年五)扩展内容 师:同学们,在学完今天的歌曲后,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还要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同时,更应该有良好的中日关系价值观日本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残忍的一笔,我们不应忘记国耻,但我们也要学习日本团结守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努力。
六、教学设想 在本案例的设计中,我通过“我”的童年记忆来唤起孩子们对已经过去的童年时光,用遐想来带领学生的思维进入我的新课在学习《红蜻蜓》一课时,我使用了“每段一问题”的方式来设计我的课堂计划在第一段主要解决换气的问题;在第二段我主要解决渐强、渐弱记号;在第三段我着重解决力度记号的区分最后,歌曲学习完成后,在有感情演唱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在第六课的《欢乐歌》中,初次涉及到了二部轮唱在本课,初次让学生体会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本课学习结束后,学生的反应很好,有的同学说:“这是日本最好听、最优美的歌曲”,还有的同学认为二声部的演唱形式很有意思,课后还对歌曲念念不忘,嘴里一直反复唱着《红蜻蜓》这首歌曲我感到很欣慰七、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每次的课堂教学,我都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获取很多经验在本次的案例中,我也有很多想法和认识课堂亮点:1、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课堂,加入了“我”的童年回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每段一问题”的环节,环环相扣,学生不仅学习了歌曲,还在唱歌的同时,学到了乐理知识; 3、本课的设计问题中,我主要起引导作用,将问题抛给学生,步步引导,让学生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记忆更为深刻; 4、在节奏处理上,让学生动起来,用肢体感受,更为形象的理解; 5、在最后的扩展环节,提出了热爱自然,同时提到了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他国不好的部分,学习值得借鉴的地方,成为更优秀的人。
不足之处:1、在琴与唱的配合上,还有待提高; 2、对大部分学生有关注,对小部分的学生关注度仍不够,还需改善,说明课堂设计的还有不足之处,不足以调动全班积极性; 3、虽然设计了很多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的环节,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还太少,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还需改善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映,我看到了可取之处,但也找到了不足点,增长了很多知识,给我的教师生涯又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继续向前辈学习,迅速的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