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上册第7 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 应会读字:赖、耕、潜、舶、哲 2. 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加大马力(驾) 无心偷懒(赖) 3. 易读错字:哲”是翘舌音,“潜”读qi n,不能读成 qi n 4. 多音字:核 (h 核对 h 杏核 ) 应会写字:改、程、赖、耕、驾、幻、潜、核、控、联、哲、归 (1)写正确:易写错字:“幻”与“幼”易混淆;“懒”与“赖”易混淆 (2)写美观:耕、赖(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6. 需要重点积累的词句:呼风唤雨出乎意料腾云驾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 背诵 3、4 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 20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 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 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 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 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概括方法:段意串联法 2. 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 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 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 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 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 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 作用十分巨大 (2)体会方法:仿写、感情朗读、乱句重组 3. 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 重点词句( 1):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体会方法:“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 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重点词句( 2):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 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体会方法:“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 有不同 重点词句( 3):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体会方法:“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 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 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 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 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 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设问句,学习用相同的 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难点)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 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围绕“ 20 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 一问题展开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 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 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针对课文中 3、4 自然段“ 20 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 题展开讨论 第 3 自然段中的“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 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 方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通过发现前后内容的不同, 找出矛盾点, 进行质疑。
三、情感体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 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 学 准 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思考问题:在新的世纪里, 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 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四 年级上册第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字词初探 (一)正确、地朗读课文 (评价标准 1. 声音洪亮 2. 不添字或漏字 3、停 顿恰当 )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1)我区分字音的方法: (2)我还可以根据字音组其他词 3. 趣味识字(方法、内容): 4. 易写错的字 (1)结构上: (2)笔画上: (3)我还可以找出形近字并组词 5、写一写本课的生字 (三)词语 1.组词:给每个会写字标上拼音并组两个词(其中一个字组四字词语),写 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中。
2、词语理解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兀立、嶙峋、 连绵不断 把你认为重点和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标注在词语旁边 3.积累: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 (评价标准: 1.选字典型、 全面2.书写正确、 规范3.趣味识字的方法合理 4.词语的分类恰当 5.小组分工合理、全员参与6.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大方 自然 ) 二、文本细读 (一)整体把握 1.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再把每一段的内容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 内容 主要内容: (二)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思考“ 20 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2.细读课文,用几个词语(短语、诗句也可)概括自己读后的感受,把词语 写在相关语句旁边 三、迁移运用 课文第二自然段设问句,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四、拓展延伸 1.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针对课文中 3、4 自然段“ 20 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 题展开讨论 第 3 自然段中的“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 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 方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通过发现前后内容的不同, 找出矛盾点, 进行质疑 3、尝试背诵 3、4 段 教学 时间 2 课时 栏目 设计 预习提纲预习展示精讲点拨 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 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发现了什么? 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 的世纪! 预习 评价1、表扬预习较好的学生名单,展示部分有代表性 的学案(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2、小组内交流,按预习方案的几个环节合理分工、 相互补充 初 读 课 文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 欢的部分 小组评价: 1. 小组展示合作朗读: 我们小组用()方式展示一下第()段的朗 读之所以这样朗读是因为() 其他小组评价,师生正音 (2)预设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 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 赖(l i )自然的农耕( g ng)社会。
那时没有电 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 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 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 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 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识 字 学 词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 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 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 上拼音): 2. 趣味识字(方法、内容): 3. 易写错的字 (1)结构上: (2)笔画上: (3)我还可以找出形近 字并组词 4、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 个,注音、组词): (1)我区分字音的方 法: (2)我还可以根据字 音组其它词 (1)展示生字学习: 1 号:我们小组通过预习能熟练认读本课生字,一 齐读一下本课生字: 2 号:我们小组认为易读错的生字是() 我们采取的趣味识字方法是() 3 号:我们小组觉得易写错的字有(),在书 写时()字要注意(),请同学们写一遍 (可以边说边写,投影展示) 4 号:我们小组整理的多音字是(),它有() 读音,分别是(),请大家跟我一齐读两遍 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同学们补充。
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组同学的展示和这几 位同学的补充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补充) 预设: 1.趣味识字(字理识字):加大马力(驾) 无心偷懒(赖) 2.易读错字:哲”是翘舌音,“潜”读qi n,不能 读成 qi n 3.多音字:核(h核对h杏核 )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 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兀立、嶙峋、连绵不断,并 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 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 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 类标记 (1)展示 1号:我们小组根据()积累的词语是(), 请同学们跟我齐读 2 号:我们小组用()方法理解的词语是() 3号我能读出()几个词语背后的情意吗? 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师生评价 预设: 那到底什么叫“呼风唤雨”?神仙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 ( 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 整 体 感 知 1.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 写了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 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 内容 (1)每段意思: (2)主要内容: 一、整体感知(边读边投影展示) 1 号:我们小组用()方法归纳的本课的主要内容 是 2 号:我们小组觉得本课结构是: 其他小组补充。
师评价学生的预习及展示 重 点 品 读 1.读通课文,找找哪些 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 世 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迁移运用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 式请仿照你喜欢的一段话 四、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科技的图片 或文字资料 二、文本细读 (一) 1、展示 出示句段( 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 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A号我们小组知道了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B 号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 那时没有科学技术, 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C 号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2、感情朗读 3、乱句重组 试着给以下句子排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序? (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 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 也没有汽车 (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 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 一个依赖( l i )自然的农耕( g ng)社会 ( )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4、预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 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 年的总和课件出示)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 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 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 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5、仿写 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 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 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自由读 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 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