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济学效应,2012年06月27日,目录,一、蝴蝶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是美国学者维纳编著的民谣:古代某国,飞马传书,因马掌缺了一个钉子,造成马掌脱落,战马仆倒,战士摔死,信未送到,战争失败,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 谁能想到,导致国家灭亡的竟是一颗小小的钉子,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结局是惨重的总结许多事故,大都是因为对小隐患重视程度不够,疏于管理,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济学启示,蝴蝶效应同样会作用于一个企业,以及单独的个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格外需要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作用,可以视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些无形的、难以量化的价值都将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无论其有多么微小,它们造成的影响,都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显著的影响 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二、木桶理论,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短板”往往决定最终的结果木桶效应鲜明地指出了“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的这一道理它要求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短板有着足够的忧患意识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你就要注意,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短板决定最终的结果 更进一步,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对于短板而言,其他高出的木板是没有意义的,甚至高出越多,材料的浪费就会越大而且人们都明白,这个短板是不可能扔掉的,否则木桶连一点水都装不了因此,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唯一的途径这个经验来自生活,它虽然朴素,却是经济学原理的结晶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有强有弱,不同的人能力更不相同——在任何系统中,长木板和短木板都会存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说,我们要注意的是,可以把长、短木板混合在一起做一只木桶,它们各有各的最佳用途,各自都有自己的最佳位置三、青蛙效应,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实验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究底,悠闲自得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它已经适应了逐渐升高的水温,并以之为乐,没有逃出温水的想法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开始察觉不对劲了,等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让自己熬受不住了,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实验的结局很是耐人寻味,青蛙第一次能死里逃生,是因为它意识到危险,尽其所能进行了抗争;第二次葬身锅底,则是由于它在适应了温水后,没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而到了不得不跳出温水时,已经失去了改变现状的能力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青蛙效应”人性中天生具有一种惰性,一种安于现状的趋向许多人往往不到迫不得已,不愿意去改变已适应了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所适应的、缺少变化的安逸生活当中时,往往会忽略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以至于当危机真的到来时,就像那只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经济学启示,“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安于现状,麻木面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有害的。
这种危害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变化的缓慢,一旦危害引起质变时,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避免“青蛙效应”,必须做到居安思危,积极进取,从而取得长远的发展四、鳄鱼法则,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当你知道自己犯错时,立即了结出场!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祷告或采取其他任何动作,赶紧离场……不可试图调整头寸、避险或其他无谓的措施,赶紧认赔出场!,经济学启示,五、羊群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牧羊人在自己的羊群前面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也叫做“从众心理”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会产生从众心理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异类”甚至“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
但是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失去辨别能力,要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从而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六、鲶鱼效应,挪威人以喜欢吃沙丁鱼而闻名,尤其是鲜活的沙丁鱼,在市场上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沙丁鱼活着运回渔港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人们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因为狭小、拥挤的空间,而窒息死于渔船返港途中人们绞尽脑汁,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 后来,人们发现,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是,它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闭口不谈沙丁鱼存活的诀窍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得以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秘密竟是那样的简单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沙拉丁鱼为主食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在陌生的环境里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这样一来,虽然也有那么几条沙丁鱼被鲶鱼吃掉,但是大部分沙丁鱼却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很快,这个故事广为传扬,人们还从中提炼出了一个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其实,鲶鱼效用,并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事情,作为每一个员工,大家都要树立忧患意识,要主动刺激一下自己,当发现自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时候要善于调节自己人不能压力太大,但是也不能没有压力,时时刻刻脑子中要存在一个无形的“鲶鱼”,所以,有时对手才是真正帮助自己的人所以要善于给自己找对手七、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winnertakesall)。
值得惊奇的是,在人类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赢家通吃”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就是经济学中通常说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八、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路就是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在应用实践中,最直观的“小事”就是环境卫生,要把一个地方搞干净1天、2天并不难,但是要一个地方持续1年365天都很干净,那就只有顶尖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些事情并不难,缺的只是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
九、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在面对矛盾选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模糊心理”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十、晕轮效应,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电视里,在网络上,忽然看到关于某个娱乐明星的负面新闻,有时甚至是一些丑闻时,自己会非常震惊因为,在惯常的印象里,这个明星的形象是那么的健康、明朗、阳光,突然面对负面消息,人们一时间无论如何难以接受。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心中对这位明星的印象是由他(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而他(她)的真实人格,大部分人是不得而知的无形之中,人们在关注那位明星时,他(她)的身上其实披了一圈美好的“月晕”,正是这层月晕,遮掩了明星的真实情况 这个现象就叫做“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这层光圈笼罩,而且,还往往会被赋予许多其他的好品质这种强烈的认知心理,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的一些品质或特点显然,晕轮仅仅是月光的扩大化而已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