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线技术 1.3 机载数据总线简介 n主要介绍目前已投入使用及研究中的机载 数据总线 ARINC-429和629、CSDB、MIL-STD-1553B 和1773、STAN-AG-3838/3910、HSDB、 LTPB、FDDI、SCI、FC、AFDX 1.3.1 ARINC-429数据总线 nARINC429总线协议是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 (Airlines Engineering Committee)于1977年7月提 出的,并于同年同月发表并获得批准使用它的 全称是数字式 信息传输系统DITS n协议标准规定了航空电子设备及有关系统间的数 字信息传输要求 nARINC429广泛应用在先进的民航客机中,如B- 737、B757、B-767,俄制军用飞机也选用了类似 的技术我们与之对应的标准是HB6096-SZ-01 nARINC429总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 性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靠性高,这是由于非 集中控制、传输可靠、错误隔离性好 ARINC429特点如下: 1、传输方式 2、驱动能力 3、调制方式 4、传输速率 5、同步方式 n1、传输方式 n 单向方式信息只能从通信设备的发送口输出,经传 输总线传至与它相连的需要该信息的其他设备的接口。
但 信息决不能倒流至已规定为发送信息的接口中在两个通 信设备间需要双向传输时,则每个方向上各用一个独立的 传输总线由于没有1553B总线的BC,信息分发的任务和 风险不再集中 n2、驱动能力 n 每条总线上可以连接不超过20个的接收器由于设备 较少,信息传递有充裕的时间保证 n3、调制方式 n 采用双极型归零的三态码方式 n4、传输速率 n 分高低两档,高速工作状态的位速率为100Kb/s 系统低速工作状态的位速率应用在 12Kb/s~14.5Kb/s范围内选定内容后的位速率其误 差范围应在1%之内高速率和低速率不能在同一条传 输总线上传输 n5、同步方式 n 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字,每个字由32位组成位同 步信息是在双极归零码信号波形中携带着,字同步是 以传输同期间至少4位的零电平时间间隔为基准,紧 跟该字间隔后要发送的第一位的起点即为新字的起点 1.3.2 商业标准数据总线( CSDB) n商业标准数字总线CSDB提供了面向字节的广 播通信能力,支持低速12.5Kb/s和高速50Kb/s 两种总线速率,目前广泛应用在民航客机、民 用和军用运输机上CSDB总线标准与 ISO/OSI相对应,CSDB总线体系结构包括物 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规定了总线的机械 特性和电气特性,数据链路层给出了数据帧的 定义以及数据帧之间的定时要求,并对总线连 接的各种航空设备的参数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nCSDB物理层是单向广播式异步串行总线标准,它可以构 成单一信源、多接收器的传输系统总线数据采用NRZ编 码、差分方式传输逻辑“1” 规定数据线A相对于数据线 B为“高电平”,逻辑“0” 规定数据线B相对于数据线A为“ 高电平”总线信号的开始位为逻辑“0”,停止位为逻辑 “1”占8位长的字节被编码成11位的NRZ码传输:起始 位,数据字节,奇校验位和停止位CSDB总线驱动器和 接收器的电气标准与RS422A电气标准兼容,总线上升时 间和下降时间为:对于高速总线,大于0.8ms并且小于 1.0ms;对于低速总线,应小于8.0msCSDB要求每个 总线接收器增加的总线容性负载不能超过600pF,总线驱 动器应能够在容性负载为0~12000pF之间的条件下正常 工作所有的驱动器和接收器都必须能够抵抗直流28V和 交流115V 的瞬间短路 nCSDB逻辑链路层是面向字节的传输协议, 固定长度的字节组成消息块,再由一定长 度的消息块组合成帧,封装在数据帧中的 不同数据通过各自的地址字节加以区别, 不同的数据帧之间通过同步消息块分割, 总线信息结构如图1-5所示 nCSDB总线的基本传输单位有:①字节(B):每个字节占8位,采用异 步方式传输,字节在总线上编码成11位长的NRZ码,包括1个起始位 ,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
②消息块(Message Block):消息块是一组固定长度的有序字节每个消息块的第一个字 节Byte[0]称为标识(或地址),消息块通过标识来区分,而不是通过 接收消息块的顺序来识别消息块的长度是6B,在某条固定的CSDB 总线上,所有的消息块的长度必须固定不变③帧(frame):帧定义 为两个同步消息块之间的部分,在某一条确定的CSDB总线上,帧的 定时长度是固定的,并且由互连的航空电子设备所要求的最大数据更 新率决定CSDB采用的是异步串行传输方式,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 完成字节的位同步,因此在编码中不必带有时钟信息帧同步通过识 别同步消息块:6B的“A5” 来实现,同步消息块标识了每个数据帧的 开始位置在CSDB数据帧中,数据可以采用BCD或BNR方式编码, 每种数据帧按照地址块,状态块,1个~2个数据块排列,空闲的数据 位可以携带离散量和校验和 1.3.3 MIL-STD-1553B数据总线 n应用领域 n主要特征 n数据总线典型拓扑结构 n总线控制方式 n总线上的信息流 应用领域 n1553B是为适应工业和军事的需要而提出,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加之技术比 较成熟,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n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科技 领域,从大型运输舰、空间补给站、轰炸 机到各种战斗机,以及直升机,都有其应 用,它甚至用于导弹系统,以及用作飞机 器和导弹之间的基本通信协议 nMIL-STD-1553B总线的主要特征: n传输速度为1M bit/s, n字的长度为20bit, n数据有效长度为16bit, n信息量最大长度为32个字, n传输方式为半双工方式, n传输协议为命令/响应方式,故障容错是典型的双冗余 方式,第二条总线处于热备份状态,传输媒介为屏蔽 双绞线,总线耦合方式为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nMIL-STD-1553B总线的主要构成有:1553B总线 接口模块,1553B总线耦合器,1553B电缆,电 缆连接器,终端匹配等,它们由两根冗余总线连 接 n可挂接的32个终端按其作用分为:总线控制器 (BC) 、总线监控器(BM)、远程终端(RT)每个 终端被分配了唯一的总线形式,是调制成曼彻斯 特码进行传送的 n 1553B总线控制方式有集中模式的静态总线控制 方式和分布模式的动态总线控制方式 n静态总线控制方式是由一个固定的总线控制器帮助 1553B总线上所有子系统间的消息通信, n该方式具有通信控制简单、故障易检测、软硬件易实 现等优点,但存在集中控制网络固有的单点故障造成 通信瘫痪的致命缺点. n动态总线控制方式指1553B总线上有若十个具 备作为总线控制器的子系统,在一个时间段仅 允许其中一个作为总线控制器,可由时分制方 式或循环方式交接总线控制权,该方式具有分 布控制网络的优势。
n另外,为满足航电总体指标的要求,可采用通 信控制简单又能避免单点故障造成通信瘫痪的 双余度静态总线控制器方式 1553B总线拓扑结构 1553B消息字格式 1.3.4 线性令牌传递数据总线 LTPB) nLTPB光纤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星型结构,网 络节点通过星型耦合器连接起来 nLTPB容错能力可通过简单的介质冗余获得 ,从图1-8可以看到,星型冗余的结构简单 ,任意节点的故障或关闭不会对系统中某 他不相关的节点产生影响 n冗余方式可以有同步和异步之分 . nLTPB采用一个限时令牌多优先级传输协议 ,网络上的节点共享一条广播式传输介质 ,当LTPB工作时,网络上的节点根据它们 的物理地址、编码的大小组成逻辑环路, 令牌沿逻辑环路逐节点传输 1.3.5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FDI nFFDI为环型拓扑结构,严格地说是反向旋 转的双环结构如图所示,网络中所有节 点串接成一个环路 n为了保证系统具有单点容错能力,环型网 络引入了两个技术: n节点旁路技术 n反转旋转的双环结构 n节点旁路是指通过光开关将某些节点隔离在环路之外在 机械环境中功耗和可靠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关闭暂时 不用的节点有利于降低功耗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节点旁路 是分布控制的,每个节点独立地检测故障并进行旁路,既 可旁路故障的节点,又可旁路关闭的节点 n节点的旁路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旁路开关引入了插入衰减 ,考虑到接收器的灵敏度,一般只能连续旁路几个节点, 这相对于环型结构可支持的网络规模是很小的,限制了可 关闭的节点数目二是旁路开关引入了高达25ms的切换 延时,很容易造成消息传输的超时 n反向旋转的双环结构是指同一组节点由两个环连 接,两个环按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主环使用顺 时针,令牌次环使用逆时针令牌 n正常情况下,次环是空闲的,当出现链路断开时 ,就进行环路重构,隔离链路故障,形成一个可 工作的新环环路重构之后新的环路的长度将要 增加,对于机载环境,网络长度不大,环路长度 增加的影响也不大但是紧邻链路故障的节点内 部要进行光路切换,如旁路一样要引入切换延时 ,对系统的实时性有一定的影响 1.3.6 可变规模互连接口(SCI) n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可变规模 互连接口,是一种可以提供千兆位互连带 宽和微秒级传输延迟的高性能系统互连技 术 nSCI基本协议包括3个层次:物理层、逻辑 层和缓存一致层(可选)。
nSCI主要规定了两种互连链路标准: n18-DE-500并行链路 n1-FO-1250串行链路 1.3.7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nAFDX 系统由航空电子系统、AFDX 终端节 点和AFDX互连器等几部分组成 n n航空电子系统:它是飞机上传统的航空电 子系统,像飞行控制计算机、全球定位系 统、疲劳监测系统等航空电子计算机系 统为航空电子系统提供了计算环境,由终 端节点实现航空电子系统与AFDX 的连接 nAFDX 终端节点:为航空电子系统与AFDX 的连接提供了“接口”,每一航空电子系统 的终端节点接口保证了与其他航空电子系 统的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该接口向各 种航空电子系统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 ,保证了各设备之间通过简单的消息接口 实现通信 nAFDX 互连器:它是一个全双工交换式以 太网互连装置,它包含一个网络切换开关 ,实现以太网消息帧到达目的节点的传输 切换,该网络切换技术基于传统的ARINC- 429单向消息传输、点到点和MIL-STD- 1553B总线技术 n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以太网为半双工方式 结构,没有中央控制计算机,从理论上讲 ,信息包的重复传输中的碰撞是不可避免 的,而碰撞导致延迟,严重时导致信息包 无法传输出去。
这种情况在航空电子数据 网络系统中是不可接受的,这就要求在 AFDX 的实现中,摆脱系统碰撞的限制,每 个信息包到达目的节点的最大时间是已知 的 n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的目标就是要消除碰撞,以 及消除信息包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不确定时间 n其实现方法是在网络系统中设置全双工交换机, 作为数据信息交换中心枢纽,每个航空电子系统 、自动驾驶仪、平显等直接连接到全双工的交换 机,该交换机包括两个线对,一对用于发送(Tx) ,一对用于接收(Rx),交换机具有用于发送和接 收的信息包的缓冲区,如图所示 n n全双工交换结构消除了在半双工以太网中可能遇 到的碰撞但是,Rx和Tx缓冲区可能会溢出,其 解决方法是为航空电子系统分配大小合适的缓冲 区,以避免溢出;另一方面,全双工交换式以太 网中信息包的阻塞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代替碰 撞和重发的交换机结构中,还可能产生抖动,这 主要是一个信息包等待另一个信息包传输的随机 延迟而引起的,这就要求系统中的抖动必须得到 控制,以便所有的通信是确定性的 1.3.8机载数据总线对比 n通过对上述机载数据总线的综合研究,从 数据传输速率、单消息字节数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