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选择题命题例谈选择题由题干和多个选择项组成题干往往包含两个部分:题设与提问指导语句,提问可以是定性提问、定量提问或者定性、定量兼具的提问而选择项通常是所提问题的结论或答案,这些选项或多或少具有“提示”与“迷惑”的双重作用选择题较为适合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数据的特征、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和思维的切换等方面的情况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和小学毕业考试命题案例谈一些选择题的命题感悟一、题目设计重视数学思维重视思维不能是一句空话,要有具体体现重视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合情推理、发挥知识整体效应和灵活解决问题等方面[考试试题]如图,王军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配①②③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命题感悟]本题以生活中三角形的玻璃打碎后,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的事实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考查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该题题干较为精炼,选择项科学且有一定的迷惑性二、题目设计尽量呈现图形选择题中可以给出图形的应尽量给出,以增强试卷的视觉效果,主要体现为图形直观,“示意图”示范、数形结合等方面。
[考试试题]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角 扇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命题感悟]以前此类试题多是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这些图形特征的了解,对于其他图形如线、角、扇形的考查并不多见,此题故将考查范围扩大到小学阶段已见过的整个图形部分其中的角尽管成轴对称性,但水平放置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使考生以为它是不对称的,即此图有一定的迷惑性三、题目设计巧用图形变换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许多试卷中,我们发现图形的叠加重组后,找出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力不从心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让其中一部分图形动起来,通过旋转、平移等变换手段,同样可以化腐巧为神奇[考试试题]如图1:已知图中小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大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图1 图2A、2 B、3 C、4 D、5[命题感悟]此题由2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叠加而成的,从图1中很难发现大三角形与小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转动小三角形,图1可以变成图2,这样就可以看出大三角形的面积被分成4等份,每1等份与原小三角形面积相等。
有时候变换图形能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四、题目设计凸现时代背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试题应与时俱进地体现出时代特征,陈旧与僵化的技能,技巧以及与实际相离的一些数学问题都不应当再纳入试题范围因此,在试题选材时要选取学生能感受到的有影响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提高试题的思想教育价值[考试试题]按照神舟号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的设计指标,“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内的温度为21℃±4℃,该返回舱内的最高温度为( )A、17℃ B、21℃ C、25℃ D、37℃[命题感悟]本题背景来源于国家的航天工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此类试题既保持了一般的试题内核,又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考查学生对“±”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科学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五、题目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从考试命题要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考虑,命题者设计试题时要考虑考生所处的地域、文化、民族情感等因素,努力做到每一道试题的背景对不同地域的不同考生而言都是公平的而地方特色所蕴含的信息对全体考生而言都是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考试试题]建湖双湖公园座落在建湖县城南端,里面草树成荫,鱼鸟成群,湖光一色,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该公园占地总面积约30( )A、平方千米 B、公顷 C、平方米 D、平方分米[命题感悟]体现地方特色的试题不必是难题,它主要是基于一种教育政策导向的需要,鼓励学生要了解、熟悉、喜爱地方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双湖公园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它既是一种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数学文化此类题一般放在选择题的开始部分,属于送分题在进行数学选择题命题设计时,要创造性地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融于命题之中,以使数学的文化性、应用性与理论性能有机结合,并相互渗透,从而真正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品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