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1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疾病,滑膜增殖形成血管翳,造成对骨关节的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致残率高 不同的医学教科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大同小异,其中,在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华风湿病学》专著(主编:蒋明)中,对类风湿关节炎定义为: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的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动关节的滑膜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目前参与发病机制的外源性病因尚未明确现认为在RA慢性炎症诱导细胞成分和滑膜内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导致滑膜的过度增殖以及软骨、骨和韧带等关节结构遭到破坏除了关节的病变,RA还可累及关节外多种器官,这也是决定RA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RA是一病谱性疾病,包括从自限性关节炎到慢性进展性疾病它不但使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可引发关节外脏器的病变临床上RA在疾病的进展、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异质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2 流行病学类风湿患者的手部 早在六十年代,欧美首先开展了RA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等亚洲国家近年来也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RA患病率为0.3%-0.6%,也就是说,我国患RA的病人总数在500万以上同时RA患者致残的机会较大,生命存活期往往缩短,因此这种疾病给社会和病人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1.地理及种族分布 在中国的少数地区调查RA患病率分别为:汕头地区 0.20%-0.26%、北京郊区0.34%、山东地区0.36%、上海五角场区0.28%、中国台湾农村0.3%日本、印尼等亚洲国家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均不到白种人患病率的一半在欧洲,北英格兰、丹麦、德国、芬兰部分地区RA患病率分别为1.1%、0.8%、0.5%和0.8%多项调查显示,北美白人患病率约1.0%,北美爱斯基摩人为0.6%此外,分布于美洲的印第安人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如北美Chippewa印第安人6.8%、Pima印第安人 5.3%、阿拉斯加印第安人2.4%,尽管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调查样本量小,但仍可得出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类风湿关节炎在各民族中都存在,其患病率印第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地区分布没有提供环境因素的线索,但不同民族患病率差异显著,说明遗传背景在 RA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2.发病趋势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近三百年来RA的发病较以往增多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显示RA的发病率可能有降低的趋势例如,由Mayo Clinic在Rochester地区的调查发现,1974年女性 RA的发病率较 1950年下降了50%;在英国,1960年明确诊断的RA女性患者中类风湿因子(RF)的阳性率为63%,但1992年则降低为25% ,提示这一疾病的严重性也降低了有着RA高发病率的Pima印第安人1990年较1966年发病率下降了55%-60%以上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RA发病率的方法学存在“此时”和“彼时”的不同首先是1958年ACR关于RA的诊断标准中有“可能RA ”的诊断,数年后仅有一部分人发展成明确的RA,另一部分则自愈或诊为其他疾病其次是统计时把男性和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而忽视了女性发病率高出男性3倍的特殊性,因此,这类研究应把男性和女性分开统计 3.年龄、性别分布 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增多,以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美国统计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0.9%,45~64岁达2.5%,65岁以上达 4.9%。
2.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北美RA队列-性别对病情持续缓解的影响: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2;64(12)1811–1818(编译:吴新宇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目的】确定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是否比女性患者更容易获得病情缓解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01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北美风湿病研究者协会(CORRONA)登记的RA患者详细记录了患者在登记时(基线期)和后续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药物使用资料使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将持续缓解或阶段缓解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研究性别对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缓解评分(≤2.8)的影响根据基线时RA持续时间(≤2年或>2年)对数据进行分层,从而明确RA持续时间是否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病情缓解带来不同影响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99例RA患者(2406名男性和7893名女性)在早期RA和长病程RA患者中,女性在基线期的病情都更重,在疾病活动指标、修正的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心情抑郁等方面也都更差女性更容易使用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物和抗肿瘤坏死因子进行治疗在回归模型中,男性性别与早期RA的持续缓解相关(OR为1.38,95%置信区间[95%CI] 1.07-1.78,P = 0.01),但与长病程RA的持续缓解不相关。
然而,男性性别与长病程RA的阶段缓解呈负相关(OR0.65,95%CI为0.48-0.87,P=0.005),与早期RA的阶段缓解不相关 【结论】在该RA患者的大型CORRONA队列中,早期RA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获得病情的持续缓解,虽然在长病程RA患者中并非如此 (2)北美土著高RA风险人群的怀孕影响因素:J Rheumatol 2012;39;2253-2260(编译:叶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独特生育特征的北美原住民的类风湿关节炎(RA)高度易感人群,研究目的为调查其生育史和罹患RA风险 【方法】:通过比较2项研究中女性志愿者来观察妊娠对罹患RA风险的影响:其中一项研究对象为北美原住民RA患者及其健康亲属;另一项关于自身免疫疾病研究的纳入对象为北美原住民RA患者及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完成调查问卷,详细记录生育史 【结果】: RA患者组(n =168)和健康对照组(n =400)的总体年龄,教育背景,共同表位频率,怀孕次数,首次怀孕年龄,吸烟史和母乳喂养史相似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与1-2次分娩史的女性相比,≥6次分娩史的女性罹患RA的比值比(OR)为0.43(95%置信区间为0.21-0.87)(P = 0.046); 与首次生育年龄≤17岁的女性相比,首次生育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罹患RA的OR值为0.33(95%置信区间为0.16-0.66)(P = 0.001)。
与接下来的几年相比,产后第一年罹患RA风险最高(OR值3.8,95%置信区间为1.45-9.93)(P =0.00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次分娩显著降低罹患RA的风险首次生育年龄过早增加RA的罹患风险,产后期是RA发病的高风险因素反复暴露于怀孕时机体改善的激素水平和免疫反应变化可能抵消产后对激素和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3)北美RA患者性别与病情持续缓解相关性研究: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2;64(12):1811–1818 (编译:叶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目的]:观察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是否比女性RA患者更容易获得病情缓解 [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CORRONA(北美风湿病研究者学会)登记的RA患者进行本研究患者登记时(基线)和随访时均详细记录临床、人口统计学和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利用多变量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将病情持续缓解或阶段缓解作为主要测量结果研究性别对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缓解分数(<2.8)的影响根据RA自基线开始的病程(<2年或>2年)将数据分层,观察RA病程对男性和女性患者病情缓解的不同影响 [结果]:这项研究共纳入10,299 例RA患者(2,406名男性和7,893名女性)。
在所有早期和长程RA患者中,女性患者基线时病情更重包括疾病活动度、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得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抑郁症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更有可能已接受慢作用抗风湿药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治疗在回归模型中,男性(性别)与早期RA持续缓解相关(优势比为1.38,95%置信区间[95%CI]为1.07-1.78,P=0.01),但性别与长程RA持续缓解无关然而,男性与长程RA的阶段缓解负相关(优势比为0.65,95%置信区间为0.48-0.87,P≤0.005),在早期RA无相关性 [结论]: 通过RA患者的大型CORRONA队列研究发现,早期的男性RA患者比女性更容易获得病情持续缓解4)台湾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流行率、发病率: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13;65(2):244–250(编译:叶绿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目的:采用人口数据库调查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ARDS)的流行率、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我们采用纵向健康保险数据(包括1000000投保者),数据来自台湾2000-2008年的台湾健康保险和全台死亡率登记 结果:主要的ARDS总流行率为每100000人中有101.3人罹患(95%置信区间[CI]为 27.5-107.9);女性ARDS的流行率为165.1(95%CI 44.8-177.1),男性ARDS的流行率为40.1(95%CI 10.9-46.1)。
RA、SLE、干燥综合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和白塞氏病的流行率分别为: 52.4(95%CI 14.2-57.2)、37.0(95%CI 10.0-41.0)、16.0(95%CI 4.3-18.7)、3.8(95%CI 1.0-5.3)、2.9(95%CI 0.8-4.2)、5.7(95%CI 1.6-7.4)和1.4(95%CI 0.4-2.3)每100000人2001-2008年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每10000人年数)分别为17.3、8.4、10.6、1.5、1.5、1.2和0.8每100000人ARDS患者死亡率增加,标准化死亡率比(SMR)为1.3-3.7 结论:2000年,台湾主要ARDS的流行率为0.8-17.3/100000人,2000-2008年间,不同ARDS的发病率为0.8-17.3/100000人年RA的流行率和发病率是最高的,紧接着是SLE、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是最低的相比一般人群,患有不同ARDS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和SMR均增高5)二手烟暴露史及其对瑞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 2013;31:122-124(编译:叶绿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目的]:研究二手烟对无吸烟史的瑞典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和疾病活动的影响。
[方法]:1992年至2005年间,瑞典2800例患者被纳入BARFOT早期RA研究该研究分别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第3月、6月、12月、2年和第5年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C-反应蛋白(CRP),健康评估问卷(HAQ),类风湿因子(RF),一般健康状况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药物治疗将EULAR反应标准应用于各相同的随访点在2010年,问卷通过邮件形式发送至参与BARFOT研究的2102例患者,由患者自行完成,询问其生活方式,如他们是否因他人吸烟导致二手烟暴露史[结果]:总计963/1421患者(68%)有二手烟暴露史在追踪第3月、6月、12月及第2年、5年,有二手烟暴露史与无二手烟暴露史的无吸烟史的RA患者的EULAR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91, p=0.88, p=0.84, p=0.61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