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下14、15、16、17复习 2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4页
文档ID:483560493
五下14、15、16、17复习 2_第1页
1/4

第四单元课文重点复习14、《再见了,亲人》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后思考题1、课文写到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救出侦查员老王,却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去双腿从这可以看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体会到他们的亲情,真情和深情.同时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2、(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2)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3、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中间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这样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4、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5、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6、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15、《金色的鱼钩》1、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2、 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4、“在这个长满了红袖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个鱼钩上闪烁的光芒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16、《桥》    主要内容: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中心思想: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1、重点句理解: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3、《桥》这篇课文的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文的采取了设置悬念的写法,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多处使用照应,也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4、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老汉是一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人17、 《梦想的力量》1、你如何理解“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答:这句话的含义是梦想有很大的驱动力,使人获得成功2、瑞恩靠什么实现梦想?你有何启示?答:瑞恩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执着金子般地童心我的启示是梦想给人动力,奋斗创造奇迹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páo  xiào    nínɡ xiào   jì diàn   è  hào     dǎo  mǐ yáo(    )  ( ) (    ) (    )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阿妈妮(nī)     似(sì)的   没(méi)腿深   B、大嫂(shǎo)     友谊(yí) 看(kān)守   C、狞(nínɡ)笑 暂(zàn)时 呻(shēn)吟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恶耗 捣米摇   扶危济困   千里迢迢 B、咆哮   祭奠 艰苦卓绝    同归于尽C、封销  钢强 势不可当   雪中送炭 D、放肆 战没   深情厚意    含辛如苦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狰狞(  )① 面目凶恶;② 使劲转动;③ 凝结  友谊( )① 交情;② 兴趣;③ 愿望。

五、从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划上“   "4分)1、五千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 热心  热爱)地鼓掌,欢迎瑞恩的到来.2、这件事发生得很(偶然  猛然 突然),谁也没有意料到3、老班长的行为(激动 激励  激烈)着战士们4、听到小金花的妈妈牺牲的消息后,战士们都哭得很(痛心 伤心 悲痛)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入句中6分)雪中送( )    艰苦(  )绝      风雨无(  )   ( )公移山任劳任(   )   扶危(    )困   百折不(   )    ( )汤蹈火1、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 )、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2、(     )比锦上添花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激.七、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3分)1、“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话是比喻句    (   )2、“朝鲜”和“鲜血"中的“鲜”读音相同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这句不是比喻句.   (      )八、在这个单元出现的人物中,最使你感动的是谁?为什么?(3分)九、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3分)你看见了有个同学在走廊上捡到一个钱包,没有交给老师而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这时,你会对这个同学说:“                                                                      一、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12分)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2分)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坎坷( ) 明白( )     价值(      )  情深意重( )3、用“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                   (3分)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2分)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6、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2分)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