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德战争Word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5.50KB
约9页
文档ID:391381067
苏德战争Word_第1页
1/9

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卫国战争一般指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战争)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名    称 苏德战争(苏联称其为卫国战争)地    点 苏联,东欧时    间 1941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8日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等国结    果 苏联胜利,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参战方兵力 轴心国军队700万人苏联1750万人伤亡情况 纳粹德国680万伤亡苏联2700万伤亡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 罗科索夫斯基  曼斯坦因 古德里安著名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库尔茨克会战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亦二战转折点)结束战役 柏林战役(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开始标志 “巴巴罗萨”行动实施结束标志 德国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目录1概况2背景▪ 德国 ▪ 苏联 3过程4苏联胜利原因5影响6战争罪行1概况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经过了近四年的战争,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争又名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抵抗,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直至苏联红军攻破柏林苏联与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一起,最终迫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俄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英译:Great Patriotic War;中译:苏联卫国战争)2背景编辑德国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纳粹党上台希特勒虽然挽救了在经济大萧条中经济几乎崩溃的德国,但是却同时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镇压反对党;对外宣称要打破凡尔赛枷锁,并夺取“生存空间”1938年3月11日,德奥合并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签署《慕尼黑条约》,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和德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的帮凶。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1939年9月25日,在德国征服波兰后,苏德两国瓜分波兰1940年4月,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并于1940年6月22日迫使法国接受和平条约,维系法国建立之后,德国在“海狮计划”中失利,被迫中止征服英伦三岛的计划1941年4月6日,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并将其征服至此,在欧洲,除了英国,同盟国已经土崩瓦解,德国已经基本扫清了征服苏联的障碍苏联在战前的苏联“大清洗”运动中,大量苏联军官被逮捕甚至枪决,这大大地削弱了苏军在战争前期的军事指挥能力而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尤其是乌克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大量乌克兰人饿死,导致乌克兰地区的叛乱大量发生,乌克兰对于莫斯科也愈发不满,甚至希望德军来“解放”乌克兰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苏联成为了相对意义上的德国的仆从国,并且与德国一样开始对外进行大规模征服1939年9月25日,苏德瓜分波兰1939年11月30日,苏联侵略芬兰,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获得胜利,获得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区和图尔库军港1940年6月,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几乎同时,苏联吞并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芬兰、罗马尼亚加入了轴心国,并且使得波罗的海人民掀起了广泛的反苏斗争在德国军队打进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人民都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在远东地区,苏联与日本也是冲突不断,相继发生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苏联为了减少远东的压力,迅速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敌对态度,转而支持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对国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3过程编辑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而之前,苏联也正在积极准备对德的进攻计划,即“大雷雨计划”同时,苏德之间存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多个政治经济协定,德国即便在最后一刻都按照计划向苏联提供物资,这一切都影响了苏联领导人的判断,导致苏联对战争准备严重不足,绝大部分部队完全没有防御敌人进攻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损失,很多部队陷入混乱或溃散1941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周恩来同志接到间谍情报说明日(1941.6.22)德国将大举进攻苏联。

周恩来同志立即向斯大林发报,但是电报到斯大林手上之后被放在一边,无人问津这也是当前所掌握的史料中,最后一次向苏联方面警告的电报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对于这场战争,苏联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陷入混乱北方战线,两个星期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达成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德军相继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等地三次实施有效钳形攻势,包围并歼灭大量苏联红军部队布列斯特要塞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的第一仗,在6月22日凌晨,德军对于布列斯特要塞进行炮击和轰炸,但当德军推进到要塞里面时遭遇苏联军队顽强抵抗,伤亡惨重,被迫退出要塞,但是在一波一波的德军强有力的进攻下,苏联最后在7.22日寡不敌众投降,当时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已经沦陷多日,要塞早就成为德国的大后方。

在南方战线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苏联红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1941年9月15日,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最高统帅部认为应该放弃基辅转而将军队向首都和乌克兰南部靠拢,但是此提议未被斯大林同志通过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苏联红军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战中阵亡希特勒将这次围歼战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开赴前线由于在战争最初的一星期中,以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为代表的一批将领始终未能有效指挥部队,加剧了部队混乱,导致西方方面军部队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4名苏联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西方面军司令员、大将巴甫洛夫;西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4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

在德芬联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派朱可夫大将前往列宁格勒对部队进行重新整理和整编,大量的红海军水兵、民兵、居民都加入了列宁格勒的防御战中来,终于稳定局势,德军进攻势头消耗殆尽,再也难以前进一步,双方陷入僵持随后,苏联在与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对峙中渐渐地占据了优势,迫使德军在北方战线采取被动的守势,根本无力抽调兵力去占领列宁格勒而芬兰由于不愿意攻占除了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峡以外的苏联地区,芬军一直都没有进攻列宁格勒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斯大林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斯大林于1941年11月17日令苏联红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战争之初德军推进迅猛,很快地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

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已经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补给受到了极大限制,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俄罗斯虽大,背后就是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依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阅兵之一,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均发动了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但是由于苏军的训练拙劣,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军损失巨大[1]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德军顺势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击溃此时苏联红军在西南方向上已然没有了预备队,不得不持续后撤,一直撤到伏尔加河中游。

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为了获取巴库油田的石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事实上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废墟,公路自然也被废墟堵上,因此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满是废墟城区里作战,甚至连行驶都是问题战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和接近地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要反复争夺,进展往往按米来统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