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 居 二 首 陶渊明,教学参考,教学要点 作家作品知识 诗歌内容及分类 课文题解 基本内容 艺术特色 思考练习答案,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理解《移居》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返回目录,上 一 页,陶渊明和他的创作,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陶渊明28岁(公元392) 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返回目录,下 一 页,上 一 页,第二时期 (公元393--405)陶渊明二十九岁后,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四十一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后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 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第三时期,归田时期,(406--427)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辞官之后直到逝世,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四十四岁后,家中又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咏贫士》)这些诗句,反映了他物质生活的贫乏但是,诗人在精神上却恬然自适因为他永远摆脱了像樊笼一样的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日夜怀念的田园上 一 页,返回目录,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及分类,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著名田园诗有《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等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后代的评论家、诗人曾给以很高的称誉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及其分类,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返回目录,上 一 页,课文题解,东晋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在柴桑县柴桑里的家宅,被大火烧毁义熙七年(411)移居南里的南村作《移居》二首,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能以真性情入诗的,陶渊明是其中的佼佼者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元遗山诗集笺注》),一语道出的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点陶诗一向以质朴率真,平淡自然著称这首《移居》诗,也不例外上 一 页,返回目录,移居其一(基本内容),真实的写下了移居南村和移居后同邻里日常过往的生活情况前四句写移居南村的情由:不是用卜筮办法卜知这是吉宅才移居的,而是知道这里有许多心地朴素的人,我愿意同他们朝夕相处中间四句写移居南村和南村的居住条件:怀有多年的移居愿望,终于实现,房舍是简陋一些,但我本来就没有希望宽广,只求足以安放床席就行了后四句写与邻里日常往来的欢娱情况:那些素心的邻曲,时时前来,大家高声谈论过去的年月,共同欣赏奇妙的文章,共同分析文中的疑义。
全诗自然流畅,情趣盎然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卜宅本来是当时晋人的时尚,诗人不取;但求与素心人朝夕相处,便乐于移居;在重门第、重财产的门阀制度全盛时代,诗人竟弃官归田,并安于敝庐;以同素心的邻曲,共同谈笑,共赏奇文为乐等等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感到内心的共鸣,特别是对那些深受世俗困窘,饱尝人生苦辛的人来说这里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别,也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移居其二(基本内容),开头两句,可以视为诗人半耕半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前一首结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自然延续春秋”应含一年四季,“佳日”则亦兼及农闲之时登高赋诗”正是诗人的本色 接着“过门更相呼”以下六句,用朴素自然口语化的句法,如实地描述了诗人在南村与邻人们农忙同耕,农闲共乐,有酒相呼,言笑无厌的和睦欢愉的生活情景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密切结合,融会无间,给人一种十分纯真明朗、生动欣快的艺术享受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最后四句,又转入说理,直道出一条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谁也无法逾越的真理,用以结束全诗正如苏轼在《题渊明诗》中所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别此语之妙也。
主理之诗历来虽受到某些评论家的非难,惟此则为全诗绝不可少的笔墨,又当别论之上 一 页,返回目录,艺术特色,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其一) 情、景、理三者的巧妙交融,高度结合 语言平易、朴素,口语化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从移居其一,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的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意味淡而实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写道:“陶渊明诗语淡而味腆,和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人初读,不觉其奇,渐咏则味渐出上 一 页,下 一 页,返回目录,情、景、理三者的巧妙交融,陶渊明的诗歌共同特点就是情、景、理三者的巧妙交融,高度结合,从而达到了一般诗作难于比拟的浑融深厚、情真趣浓的艺术境界,久久脍炙于人口上 一 页,下 一 页,返回目录,语言平易、朴素,口语化,本诗语言的古朴无华,铿锵悦耳,亦与诗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恰相适应,体现出诗人田园诗中所具有的平淡自然的共同风格,千馀载之下,仍值我们的欣赏与学步返回目录,上 一 页,思考练习答案,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说明,上 一 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