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本组织知识点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5页
文档ID:466465851
基本组织知识点_第1页
1/5

绪论:1. 分辨率:能够区分相近两点的最小距离2. 光镜结构: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组织的微细结构3. 光镜的极限分辨率为0.2微米4. HE染色: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5. 嗜碱性:苏木精为碱性染料,细胞核内染色质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等酸性物质能被苏木精染成蓝紫色6. 嗜酸性:伊红为酸性染料,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的碱性蛋白质能够被伊红染成淡红色7. 电镜结构: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组织超微结构8. 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反应)原理:糖被过碘酸氧化后,形成醛基;后者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亚硫酸复合物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PAS反应阳性部位即表示多糖的存在部位,阴性部位即表示不含糖上皮组织:1.盖细胞:表层细胞呈大立方形,胞质丰富,常有双核,可覆盖几个中间层细胞2.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层的单层扁平上皮3.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4.披覆上皮:覆盖于人的体表或衬于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的上皮5.连接复合体:四种链接方式只要有两种或是两种或是两种以上存在,就称为连接复合体6.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和功能: 答:①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使器官表面光滑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或)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肠,胃,子宫,胆囊等腔面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等腔面保护,分泌和将尘粒排出呼吸道 ②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保护,分泌和防止水分流失 角化的:皮肤的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脸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有利于器官的扩张和收缩7.浆液性腺细胞和黏液性腺细胞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区别: 答:①浆液性细胞:光镜结构,大多呈锥体形或柱状,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靠近细胞基底部,细胞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充满嗜酸性酶原颗粒;电镜结构,细胞基底部有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 ②黏液性细胞:光镜结构,大多呈锥体形或柱状,细胞核常呈扁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顶部颗粒不易保存呈泡沫状;电镜结构,细胞基底部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细胞核上方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顶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固有结缔组织:1. 论述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 答:①间质:分为纤维和基质纤维: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韧性大,拉抗力强),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可被银盐染成黑褐色) ②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成梭形或星形),浆细胞,肥大细胞(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具有易染性),脂肪细胞(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代谢),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2. .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功能: 答:①巨噬细胞: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分泌作用 ②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3. 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结构:细胞(卵)圆形,核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呈块状附于核膜上,辐射状排列,细胞质嗜碱性,核旁可见一浅染区,其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 ②功能: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软骨和骨1. 软骨囊:糖胺多糖中的硫酸软骨素在基质中分布不均,近软骨陷窝处较多,呈强嗜碱性,染色深,称为软骨囊2. 骨板:骨基质中骨胶纤维成层排列并借无定型的基质粘合在一起,其上有骨质积淀,形成薄板状结构3. 类骨板:只有有机质的古板叫做类骨板4. 同源细胞群:在透明软骨中,软骨细胞比较小,单个存在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多由2-8个软骨细胞聚集成群,它们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故称为同源细胞群。

5.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很多,是构成长骨骨干的重要结构6. 软骨的生长方式: 答:①附加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不断增殖分化为软骨细胞,附加在软骨组织表面,并分泌基质和纤维,借此方式,软骨从外周逐层增长; ②间质生长:软骨内部的细胞仍可不断分裂增殖,产生新的软骨细胞,进而分泌更多的基质和纤维,使软骨从内向外生长扩大7. 软骨根据什么分类,所含纤维分为几类: 答:根据软骨基质内所含纤维布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8. 各种软骨中的纤维成分,存在部位: 答:①透明软骨:胶原纤维,近软骨陷窝处; ②弹性软骨:弹性纤维(弹性),耳廓,会厌; ③纤维软骨:胶原纤维(韧性),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9. 骨质的成分,各成分所占的比例: 答:10. 构成骨组织的细胞分为几种,骨包括什么: 答:①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②骨组织:骨基质:有机质,无机质(即:骨盐) 骨组织的细胞: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膜:骨外膜,骨内膜 骨髓:11. 成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结构:胞体较大,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可与临近的成骨细胞或骨细胞的突起形成缝隙连接,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远离骨组织的一端。

合成 ②功能:合成类骨质,使类骨质钙化形成骨质12. 破骨细胞的结构功能: 答:①结构:为多核巨细胞,核2-50个不等; ②功能:溶解和吸收骨质,参与骨组织的重建和维持血钙的平衡13. 长骨的骨密质中有哪几种排列方式: 答:环骨板(内外环骨板),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间骨板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1. 血清:血液中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时,液体状的血液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静置后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2. 网织红细胞: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留有核糖体,入血占RBC0.5%-1.0%,1-3天后核糖体消失,转化为成熟的红细胞3. 血小板的功能: 答:止血,凝血,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4. 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答:①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血涂片中中央染色浅,周边染色深); ②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 ③有一定的弹性和形态可变性; ④红细胞膜有ABO血型抗原; ⑤寿命为120天5. 白细胞根据什么分类,分为哪几类: 答:白细胞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无粒细胞和粒细胞。

其中,无粒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粒细胞根据其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肌肉:1. 肌节: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横纹肌纤维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72. 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其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3. 肌纤维属于细胞4. 肌节收缩时各个带的变化:细肌丝向M带收缩,H带几乎消失,肌节缩短,Z线间距缩短5. 哪几个带里有粗肌丝,哪几个带里有细肌丝:在明带之中只有细肌丝,H带上只有粗肌丝,H以外粗肌丝和细肌丝都有6. 什么是肌质网,其功能是什么:是肌纤维内专司Ca2+离子储存和释放作用的滑面内质网7. 什么是横小管,其功能是什么: 答:①定义:横小管也称作“T小管”,是肌膜以垂直于肌纤维长轴的方向陷入细胞内而形成的管状结构,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表面 ②功能:来自运动终板的神经冲动,通过横小管传入肌细胞内,引起肌纤维收缩8. 横小管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分别位于肌节什么水平:骨骼肌的横小管在明暗交界处,心肌的横小管位于Z线9. 论述三种肌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区别:这个不会神经组织:1. 尼氏体:又称嗜染质,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多呈斑块状或颗粒状。

电镜下尼氏体是由许多发达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期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2.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结构3. 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和神经微管聚集而成光镜下在银染的切片标本中可清晰地显示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4. 运动终板:神经末梢接近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各分支终末成爪样,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的细胞连接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为运动终板5. 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而形成节段性缩窄,称为神经纤维结,又称郎飞结6.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答:神经元形态多种多样,具有胞体和突起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7. 神经元的分类: 答:①按照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②按照神经元轴突的长短: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③按照神经元的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④按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8. 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的结构: 答:①触觉小体:分布在皮肤的真皮乳头内,以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

小体呈椭圆形,周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触觉细胞 ②又称潘氏小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体的被囊是由扁平的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形成的同心圆板层,小体的中轴为一均质性的圆柱体,称为内棍,神经纤维失去髓鞘后进入内棍9. 轴突与树突的辨别:是否有尼氏体,有尼氏体的是树突,没有的是轴突10. 化学性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①光镜下,多数突触的形态是轴突终末呈球状或环状膨大,附在另外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表面,其膨大部位称为突触小体或突触结 ②电镜下,化学性突触分为三个部位: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出后成分突触前成分和突出后成分相对应的细胞膜较其余部位略增厚,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11. 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哪几种: 答:①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细胞瘤,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②少突胶质细胞 ③小胶质细胞 ④室管膜细胞12. 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哪几种: 答:①施万细胞;②卫星细胞13. 中枢神经有髓鞘神经纤维和周围神经有髓鞘神经纤维有什么区别: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