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天师道的传播与发展 道教史讲义第四章 李养正 魏晋南北朝 ?公元?? 一!∀ # 年∃是天师道在汉末兴起后的再次 勃兴时期 它历经了曹魏时期 ?公元 % ?? 一?& ! 年∃对它的制约 , 而 又盛行于大江南北∋ 并且在教团组 织形式及教义上均有较大的变革 与发展 这是道教 发展吏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 兹据史籍记载 , 略述梗概 ( 曹魏之制约天师道 及天师道之传播 曹魏时 , 太平道随黄 巾起义的被镇压而衰微 ∋ 天师道?即五斗 米道∃ ? 随系师张鲁之归顺曹操与移民北迁 , 造成组 织分散 , 其势 大减 ? 在社会历经黄巾起义之后 , 魏统治者深 知对方士 、 道徒们的活 动忽视不得 , 因而采取 了制约政策 据张华《博物志》说 !魏太祖曹操∀又好养性法 , 亦解方药 , 招引方术之士 , 庐江左慈 、 憔郡华佗 、 甘陵甘始 、 阳城都俭无不毕至 · 一 又据曹操乐府《气出唱》 、 《精列》#等 , 亦具有神仙思想 , 羡慕服 药长生 似乎曹操招致方士纯粹是为了谋求养生方术 , 其实曹操的 用心远不只此 《三国志 · 华佗传》引曹植《辨道论》说 一 ∃一 世有方士 , 吾王悉所招致 , 甘陵有甘始 , 庐江有左慈 , 阳 城有邵俭 。
始能行气导 引 , 慈晓房 中之术 , 俭善辟谷 , 悉号三 百岁 卒所以集之于魏国者 , 诚恐斯人之徒 , 接奸究以教众 , 行妖恩以惑民 , 岂复欲观神仙于赢洲 , 求安期于海岛 , 释金格 以履云舆 , 弃六骥而美飞龙哉)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减以为 调笑 , 不信之矣 曹植还曾考试过邵俭 、 左慈 、 甘始等人之术 , 曹植认为这些方士 “ 若遭秦始皇 、 汉武帝 , 则复为徐市 、 亲大之徒也 ” 被曹植招致的方士们的处境如何呢 ) 曹植《辩道论》中说 ∗ 然 ?甘∃ 始等知上遇之有恒 , 奉不过 员吏 , 赏不加无功 , 海岛难得而游 , 六献难得而佩 , 终不敢进虚诞之言 , 出非常之 语 这实际上是被控制了 又 《三国志 · 魏志 · 华佗传》注引魏文帝 ?曹圣∃ 《典论》谈 及邵俭 、 左慈 、 甘始等的方术 , 谓 ∗ 初 , 俭之至 , 市获答价暴数倍 议 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 、 餐获零 , 饮寒水 , 中泄利 , 殆至陨命 后始来 , 众人无不鸥狼 顾 , 呼吸吐纳 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 , 气闭不通 , 良久 乃苏 左慈到 , 又竞受其之术 , 至寺人严峻 , 往从问受 。
阉竖真无事于术也 , 人之逐声 , 乃至于是 光和中 , 北海工和 平亦好道术 , 自以当仙 济南孙琶少事之 , 从至京师 会和平 病死 , 岂因葬之东陶 有书百余卷 , 药数囊 , 悉以送之 后弟 , 子夏荣言其尸解 琶至今恨不 取其宝书仙药 刘向惑于《鸿 宝》之说 , 君游眩于子政之言 , 古今愚谬 , 岂唯一人哉+ 曹圣斤贬信仰神仙方术为 “ 愚谬 ” 曹圣还禁止吏民祷祝老子按 一 ? 一 苦县有老子之庙 , 汉桓帝曾遣中常侍左馆祠之 , 魏文帝视其楼屋倾 颓 , 乃令修整 , 但于黄初三年又颁布勒令% 告豫州刺史 老 耿贤人 , 未宜先孔子 , 不知鲁郡为孔子立 庙成未 & 汉桓帝不 师圣法 , 正以篓臣而事老子 , 欲以求福 , 良 足笑也 此祠之兴由桓帝 , 武皇帝 ? 以老子贤人 , 不 毁其屋 联 亦以此亭当路 , 行来者辄往 瞻视 , 而楼屋倾 颓 , 优能压人 , 故 令修整 昨过视之 , 殊未整顿 、 恐小人谓此为神 , 妄往祷祝 , 违犯常禁 , 宜宣告吏民 , 成使知闻 他认为老子只能说是 “ 贤人 ,, , 并非 “ 神 ” 、 “ 圣 ” , 对贤人可以 尊重 , 但不准 当作 “ 神 ” 而立祠祷祝 , 并且说这是 “ 常禁 ” 。
又黄 初五年十二月下诏云∋ 叔世衰乱 , 崇信巫史 , 至乃宫殿之内 , 户墉之间 , 无不沃 醉 , 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 , 巫祝之言 , 皆以执左 道论 , 著于令典 足见曹操 、 曹圣均有鉴干黄巾风暴 , 严为防范 , 对道教加以制约 到魏 明帝曹睿又时!公元))∗一)+,年∀ , 态度有明 显改变 , 据 《三国志 · 吴志 · 吴主传第二》记载 魏明带太和四年 , · · 一诏立都讲祭 酒 , 以教 学诸子 遣将 军卫温 、 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宜洲 宜洲在海 中 , 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 , 求蓬莱 神 山及 仙药 , 止此 洲不还 曹容叉也有意于寻 觅神山仙药了 这时张鲁之婿燕王曹宇曾一度 为大 将军 , 这刘 一 天师道的流砖 , 是有利的条件 正由于曹魏统治者对方士采取明为招致而实为约制的政策 , 这 睁 也使方士们得以亲近门闷贵族 , 达官贵人喜神仙方术者不少 , 如议 一 +一 郎李覃学辟谷 , 军 谋 祭酒弘农董芬之 习吐 纳等 又有一些著名的文 人如稽康 、 何宴 、 王弼等既好老 、 庄之书 , 亦好养生之术 , 并为之 著 书立论 , 如稽康著《养生篇》 , 宣扬 “ 若安期 、 彭祖之伦 , 可以 善求而得 ” 。
、 这便导致神仙方术与玄学相结合 , 到普代便确立了 以宣杨金丹道 为主的神仙理论体系 , 同时也出现了为门 阔贵族服务 的支派 曹操平汉中后 , 拔汉中之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 五斗米道 之徒民被迫北迁魏地 , 因而五斗米道原来的组织体系便被打破 , 祭 酒徒众分 散各地 也正由这样 , 五斗米道在北方民间传播开来 , 至 西晋末 、 东晋初 , 五斗米道在江南也盛行起来 东晋 江南五斗米道 为孙恩起义提供了宗教外衣 , 同时五斗米道 与江南民间信仰相 结 合 , 又演化出了三洞经篆 二 、 上清灵宝三皇经法之 出现 东晋哀帝年间 ?公元, & ?− . − − 召& !年∃ , 江东天师道 ?五斗米道∃ 盛行 , 造作了大量道 书 , 出现了以造作道书 、 传授经 法为首务的道 教经篆派 这是在葛洪建立以 金丹道 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 后 , 以符篆为主的天师道 向义理化演变的一次重大发展 , 其具体体现便 是上清 、 灵宝 、 三皇经法的出现 上清经系 , 是道教经篆派的主流 《云笼七戮 , 道教经法传授 部 , 上清源统经目注序》说 ∗ 上清者 , 宫名也 。
明乎混沌之表 , 焕乎大罗之天 , ⋯⋯ , 乃 众真之所处 , 大圣之所经也 宫有丹青金书玉字上皇宝经 , 皆 玄古之道 , 自然之章 ” 一 汉孝平皇帝元始二年九月戊午 , 西 城真人以《上清经》三十一卷 , 于阳洛之山授清虚真人小有天 一 / 一 王 王褒 , 褒以晋成帝之时于汲郡修武县授紫虚元君南岳夫人魏 华存 华存以咸和九年 ··一 去世之 日以经付其子道脱 , 又传杨 先生讳羲 羲生有殊分 , 通灵接真 , 乃晋简文皇帝之师也 杨 君师事南岳魏夫人 , 受《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一卷 按上清经系以魏华存为第一代真人 % 《云岌七戮》卷 四 《上清经 述》中说 ∗ ⋯⋯于是清虚真人王君 , 乃命侍女华散条 、 李明允等使披 云蕴 、 开玉岌 , 出《太上宝文》 、 《八素 隐书》 、 《 大 洞真 经》 、 《灵书紧文》 、 《八道紫度炎光》 、 《石精 玉马》 、 《神真虎文》 、 《高仙羽玄》等经三十一卷 , 是王君昔于阳洛 山遇南极 真人 、 西城王君所授者也 , 今于汲郡修武县中授夫人 ?魏华存∃ 焉 肠谷神王又别授夫人《黄庭内景 经》 , 正一真 人张君又别授治精 制鬼法 , 夫人前后所授 , 非但此三十一卷而 已 。
⋯⋯此乃《上清经》从此而行世也 这些记述 , 实属为自神其教的假托之说 实际上《上清经》系是由 魏华存创始 , 而大部分是杨 羲 、 许谧 、 许翻所共同撰作 他们在京 都建业 ?今南京∃和句容茅山中的雷平山?长史许谧的家宅 与别 墅∃设立了乱坛 , 许谧为坛主 , 杨羲是乱手 , 又是记录 , 即所谓能 “ 通灵接真 ” 达神仙意皆的人 他们以扶乱为手法 , 托言 “ 紫虚元 君上真司命南岳魏 夫人 ,, 下降 , 授以经法 , 实际上是杨羲所造作 据《真语 · 真语世谱》附《杨羲真系 · 晋茅 山真人杨君传》 ?见《云岌七戮》 ‘ 卷五∃ , 杨羲冰吴郡人 , ‘ 徙家句容 ?今江苏句容 县∃ , 与护军长史许谧 ?名穆 , 字思玄∃结神明之交 许谧荐杨羲 为会稽王 司马星 ?即后之晋简文帝∃ 府中舍人 许氏世奉天师道 , 许谧之兄许迈 , % 是祭酒李东的弟子 , 李东曾经 “ 受天师吉阳治 ” , 一 ! 一 为 “ 左领神祭酒 ” 杨羲撰作经书 , 实始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 ?公 元,&/年∃ 《真语叙录 · 真经始末》云 ∗ 伏寻《上清真经》出世之源 , 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 子 , 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 , 授弟子琅 ∋ 牙王司徒公 舍府人杨 某 , 使作隶字写出 , 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并弟三息 上计椽 某某 。
二许又更起写 , 修行得道 凡三君手 书 , 今见在 世者 , 经传大小十余篇多?许∃椽写 , % 真吸 四十余卷 , 多杨 书 在杨羲之前 , 有晋陵人华侨 , 世事俗祷∃也是位 自称能 “ 通鬼神 ” 的人 , 曾在许谧所设乱坛作乱手 , 由他性轻躁 , “ 多漏说冥皆 ’,, 也就是常道 出秘 密 , 因此被责辞退了 杨 、 许用扶乱的手法 , 托言 “ 众真降授 ” , 撰作大量经书 , 形 成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主的上清经篆系 他们所造作和传授的 经篆大抵为三大部分 , 一为《真语叙录》中所说的 《上清经》 、 《黄 庭经》 、 《七元星图》 、 《灵宝五符》 、 《西岳公禁 山符》 、 《中黄 制虎豹符》 ∋ 二为《云岌七戴 · 上清经述》中所说 《太上宝文》 、 《八素隐书》 、 《灵书紫文》 、 《紫度炎光》 、 《石精玉马》 、 《 神虎 真文》 、 《高仙羽玄》等∋ 三为《茅山志》中所说 《太上三天 正法 经》及《上清经述》中所说正一真人别授的 《治精制鬼法》 南朝 梁陶弘景曾有纂集之上清经目 , 已亡佚 , 晋代王灵期也造作过上清 经书 , 故杨羲 、 许谧所造 作上清经书的具体经目 、 卷数 , 现在难以 考定 。
北 周武帝天和年间 ?公 元 !& & 一!& #年∃ 甄莺上《笑道论》 谓 ∗ 陆修静 《三洞经书目录》云 ∗ “ 上清经一百八十六 卷 , 一百二 十七卷已行 ” , 大概那时行世的共有一百二十七卷 一 & 一 关于晋末王灵期之增修上清经书 , 《真语叙录》中说 ∗ ⋯⋯复有王灵期 者 , ·‘ ∗ % 诣许垂 ?许翻之子 , 名黄民 , 字子 文∃求受上经 ⋯⋯乃窃加损益 , 盛其藻丽 山一并增重脆信 , 崇贵其道 , 凡五十余篇 趋竞之徒 , 闻其丰博 , 互来宗享 王灵期是杨许之后又一位造 作上清经书的人 上清经系的代表性经典为《上清大洞真经》 , 明代白云雾《道 藏目录详注》对其基本内容有所概述 ∗ 大洞秘 旨 , 其中多是身 中百神之名字 , 所生所居宫 , 分山 林 楼台池馆 , 一一明白大概 , 以生门死户 , 守雌抱雄为主 , 混 合百神常存 , 各居其所 , 各理其务 存养自己神 黑 , 吟咏宝 章 , 则天真下降 , 与兆身 中神柔混融 , 乃至长生不死之道也 《上清大洞真经》是《黄庭经》的发展 , 重 “ 存养神黑 ” 及 “ 吟咏 宝章” , 辅以服气 、 咽津 、 念咒 、 佩服 , 宣称这是飞升成仙之道 。
上清经系的出现 , 表明以符篆为主的天师道 , 在转向炼养 , 有与丹 鼎派相融合的趋向 , 这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