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7篇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35KB
约48页
文档ID:348989252
高中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7篇_第1页
1/48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7篇篇一: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琴歌谣编号gx3458961245896325874690001相框设计方案二十高中二年八班赵明哲一设计目的设计一种能放入5寸12789cm照片简洁大方低成本的相二设计方案方案  相框设计方案  二十高中二年八班赵明哲1号一、设计目的设计一种能放入5寸(12.7×8.9cm)照片、简洁大方、低成本的相框二、设计方案方案①:以木条制作矩形外框并以彩色涂料进行装饰;以防火板制作相框背板;以梯形木块与背板黏接形成具有稳定三角支撑的简洁木质相框  方案②:以有机玻璃或不锈钢经裁剪、弯曲制成矩形外框与底座一体的、现代感强烈的相框  三、设计原理遵循实用、环保、经济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原料的获取和手工制作的加工难度,决定选择方案①四、工具、材料材料:木条、胶水、彩色涂料工具:直尺、铅笔、手锯、锉刀、壁纸刀、砂纸、刷子五、制作步骤1、根据预定尺寸切割木条、背板和支撑木块2、用胶水黏接成相框3、用彩色涂料粉刷装饰相框六、成本估算木条及背板1元,胶水0.5元,涂料1.5元,合计3.0元成品照片  七、    篇二: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设计好一个控制系统应该明确这个系统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要控制的对象是什么被控制对象有哪些重要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分别是什么外界的主要干扰因素有哪些选择怎样的设计方案既能达到目的又能经济易于实现如何选择设备和元件等等  .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知识点一、结构的涵义: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与功能。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例苍耳子、飞机、导弹跟踪系统等)2、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散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二、结构的分析:1、承受应力: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  1/18  .  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容许应力)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用公式表示为Ơ=F/S,其中F是力,S是受力面积,Ơ是应力构件的受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受力形式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很多情况下,构件可能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

结构的受力分析)2、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材料等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围,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3、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三角形是框架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铰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固定铁床架的连接三、结构的设计: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  2/18  .  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对于任何结构的设计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步骤: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绘制简单结构设计草图———做出模型或原型四、结构的欣赏: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知识点一、流程的涵义:1、流程的概念: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⑴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如: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2)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  3/18  .  依据流程的性质与人们的表达习惯,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方框图、示意图、程序等。

二、流程的分析:1、生活与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2、生产与流程: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3、简单流程图的识读:识读流程图的要点: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三、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保证安全⑷节省资源⑸提高管理水平⑹提高经济效益⑺其他,如注意环保、方便操作等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研究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4/18  .  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不同行业的流程设计中考虑的基本因素各有差异3、流程设计的步骤: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第三步:列出流程涉与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4、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与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四、流程的优化:1、流程的优化与目的: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2、流程优化的容:  5/18  .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

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3、流程优化的条件:⑴部条件:对流程在机理和规律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以与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知识点一、系统的涵义: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2、系统的组成、类型: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  6/18  .  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  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  械系统),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体性(全局、集合)、相关性(匹配、关联)、目的性  (功能)、动态性(更新)和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等,这些特性都体现了一定  的思想与方法结合课本相关案例,学会运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  统)  二、系统的分析:  1、系统分析与其目的:  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  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  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  佳决策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明确问题,设立目标——编写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  核实,作出决策  (结合田忌赛马案例)  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系统分析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丁谓修复皇宫)、科学性原则(三三进九不如二五  一十)和综合性原则(孝襄高速公路)  三、系统的优化:  7/18  .  1、系统优化的目的: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

案例: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能人为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人为调节)2、系统优化的方法:数学模型——最优解;科学估算、试验——满意解结合案例,分析系统优化的实现四、系统的设计:1、系统设计的目的、方法与过程:系统设计是对各种各样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的过程系统设计要考虑其目的与要求(以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整体优化,统筹兼顾)等问题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与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3、简单系统的设计:  8/18  .  了解系统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的设计过程,写出系统设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