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一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一、商鞅之死 1、原因 (1)奴隶主贵族对新法的抵制、破坏 (2)秦孝公去世 2、商鞅之死 商鞅被诬谋反,秦惠王捕捉商鞅,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 3、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 (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二、富国强兵的秦国积极作用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1、政治: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认识: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5)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何看待秦朝灭亡和商鞅变法的关系 (1)秦亡原因是秦的暴政; (2)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但商鞅变法也有历史局限; (4)结论: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依据其个性,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四、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推行的措施和结果中你能总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梭伦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背景核心内容性质结果雅典城邦社会动荡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